教资考试教学原则有哪些(招教必考八大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师考试中必考的考点,通常通过单选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的形式考查,我们一起学习这部分的重点内容吧,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教资考试教学原则有哪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教资考试教学原则有哪些(招教必考八大教学原则)

教资考试教学原则有哪些

教学原则是教师考试中必考的考点,通常通过单选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的形式考查,我们一起学习这部分的重点内容吧。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它的制定必须以教学规律为依据。

1.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主要的教学原则

贯彻要求

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主要的教学原则

1.贯彻要求

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

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

⑤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2.体现

裴斯泰洛齐:知识与知识的应用

乌申斯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直观性原则

主要的教学原则

1.含义及分类

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

可以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贯彻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②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言语讲解结合起来;

③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3.体现

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夸美纽斯: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

4.启发性原则

主要的教学原则

1.含义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性;

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

④发扬教学民主。

3.体现

苏格拉底:“产婆术”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5.循序渐进原则

主要的教学原则

1.含义及分类

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贯彻要求

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②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④按照学生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

3.体现

《学记》:“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6.巩固性原则

主要的教学原则

1.贯彻要求

①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③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来巩固知识。

2.体现

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夸美纽斯:“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

乌申斯基:“复习时学习之母”

7.因材施教原则

主要的教学原则

1.含义及分类

从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根据个别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贯彻要求

①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3.体现

朱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8.量力性原则

常用的教学原则

1.贯彻要求

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②考虑学生认知发展的时代特点。

2.体现

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

真题演练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体现了( )原则。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及时而教 D.启发性

【答案】D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这句话出自《学记》,其意思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能压抑和束缚学生;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所以这句话体现启发性原则,故本题选D。

案例分析

2.潘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潘老师用下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潘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潘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洛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潘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最后潘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潘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潘老师贯彻了启发性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工作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的原则。材料中,潘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通过一步步提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2)潘老师贯彻了直观性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材料中,潘老师在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老师通过展示示意图来让学生看到做实验呈现的全过程。

(3)潘老师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材料中,潘老师在进行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在最后布置的小组讨论的作业中,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使学生充分的将书本当中的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