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演讲技巧(魏斯曼的演讲大师课1)

本文字数4751,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魏斯曼的演讲大师课1:说的艺术》。

作者是杰瑞·魏斯曼先生,他创办了 Power Presentation 演讲公司,指导了很多世界顶级公司的演讲,包括微软、可口可乐、英特尔等等。他曾为思科公司的 IPO 路演演讲提供指导,以每股18美元卖出280万股,当时的思科公司董事会主席瓦伦先生宣称,其中至少2到3美元的股票增值应该归功于魏斯曼先生。他被《福布斯》誉为“通财者”和“奇迹魔法师”。他的著作已被译成11种语言出版,被全球知名企业的管理者和销售经理奉为宝典。

魏斯曼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打造完美演讲所需的关键工具和技巧,帮你真正化解以下难题:

·怎样组织清晰严谨、触动人心的演讲内容;

·怎样设计简洁明了、有记忆点的幻灯片;

·怎样在表达时充满信心、游刃有余;

·怎样将上述要素糅合成一场完美的演讲。

这套书是所有人在准备商务演讲时的案头书,当你逐条做到书中给出的建议时,就一定能够打造一场近乎完美的演讲!

斯坦福演讲技巧(魏斯曼的演讲大师课1)(1)

01、从听众出发

作者在书中说,要想做好演讲,就必须做好4点,我们首先来了解第一点,从听众的角度出发,采用“触发听众利益的方法”。

作者认为,演讲首先是一门说的艺术,说对了故事,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让你的故事更准确,更有逻辑,才会让你的演讲更有说服力。所以,讲好故事,才是一切的基础。但很多时候,演讲会变得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的演讲,为什么呢?作者提出了要警惕演讲“五宗罪”。

1、要点不清

听众听完以后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演讲者讲的是什么。有多少次你听完整场演讲,最后还自问:“他都讲什么了?”

2、听众没有受益

演讲者没有说明听众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好处。有多少次,你听完一席演讲却不停地问自己:“那又怎样?”即便演讲者讲的天花乱坠,只要听众没有获得好处,那就是失败的。

3、条理不清

观点呈现的顺序很混乱,听众被演讲者抛到了脑后,他们跟不上演讲的节奏。有多少次,你在听演讲时突然停在那儿问自己:“等等!他是怎么扯到这里来的?”

4、细节太多

特别是对一些技术性很强的演讲,本来就对听众的知识储备有要求,如果再添加大量的专业术语,听众就会直犯嘀咕:“这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呢?”跟不上演讲者的思路,自然也就get不到他要表达的主旨。

斯坦福演讲技巧(魏斯曼的演讲大师课1)(2)

5、篇幅太长

我想这个不必过多解释,演讲者只顾着自己滔滔不绝,却不知道,听众早已经失去耐心,对他的话其实已经是充耳不闻,心里想的只是一会散场了该去吃点什么。有多少次,你听过的演讲是短小精悍的?

一旦演讲者犯了以上“五宗罪”中的任何一条,就相当于在白白浪费听众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更致命的是会导致演讲的效果和目的背道而驰。那么这“五宗罪”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作者说,原因就是演讲者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只考虑了演讲本身,只想到怎么展示自我。而没考虑到听众能不能接受,他们忘了演讲的根本目的,是让用户信服你所说的。所以,一个好的演讲首先要“从听众的角度出发”。所以,好的演讲就是避免这“五宗罪”,要区分良莠,只告诉听众他们想知道的。

演讲可以有趣生动、富有感染力或者令人难忘,但这不是主要目的,主要且唯一的目的是让人们做你所想,引导人们到达终点才是关键。

02、进行头脑风暴

第二点,那就是要有头脑风暴。打造一场志在必得的演讲,内容正确是首要的,这里的内容就是你要讲的“故事”。诚然,声音洪亮、举止得当、应付刁钻问题的技巧也很重要,但这些都不足以构成一场影响深远的演讲,除非演讲内容本身很清晰,可以领着听众径直走向你期望的目标。

如果一场演讲堆砌太多造成目的不明、结构不清、逻辑不顺的事实,听众就会感觉无聊,变得“目光呆滞”。这时,演讲就沦落为机械地照搬资料:演讲者没有条理清晰地说出关于主题的任何东西。所以,听众为什么要坐在这听我们演讲呢?

很多商业人士为此煞费苦心,就因为他们错误地以为听众只有听到所有细节才会理解一件事。结果,他们做了一场场“内容翔实”的演讲,但充其量只是照搬资料:先给听众看看市场增长的数据,然后还有最近两次的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再加进去一些产品发布以来媒体报道的摘要和管理团队成员简历上的亮点;还有财务报表……反正有多少用多少,越多越好。然后深受其害的听众就会目光呆滞,根本不理会你的演讲,只盼着这场折磨早点结束。头脑风暴必不可少,那它有什么优点呢?

斯坦福演讲技巧(魏斯曼的演讲大师课1)(3)

1、提供全景式视角

一般我们的逻辑思维是,第一张幻灯片放公司的宗旨,第二张谈一谈管理团队,第三张演示市场统计数据等。这种方法的问题是,在看幻灯片时,后面的幻灯片完全覆盖了前面的,因此,每次只能看到一个问题。这样,就不能形成对演讲的总体认识,也就不可能高屋建瓴地组织所有材料。但头脑风暴就不一样了,这种方法让你可以自由发挥,确保所有想法,包括那些和演讲没有关系的,都在考虑范围内。

比如,你要为一个酒吧做一次推广演讲,运用头脑风暴,我们会想到,酒吧,更多的人是在夜晚来光顾,想到夜晚,然后就联想到星空,繁星满天,让人想到宇宙之初。于是,你不妨从浩瀚的星空讲起,视角宏大,一下子跟那些一上来就列出酒吧运营表格的演讲区分开来,听众可能会眼前一亮,对你的演讲留下更深的印象。

2、90秒吸引听众

好的演讲,会在一开始90秒就成功地吸引到听众。所以不要俗套的开头,不妨在开篇就用宏大而奇异的想象吸引到听众,提供别人不曾提供过的视角,让他们一开始就被震慑、被吸引,不由自主地跟随你的思路,比如,运用提问式、陈述式的开头。

同时要记住,这种开篇应该尽量控制在90秒之内,因为如果太长,会让听众由被震撼的状态,过度到迷茫的状态,这不是你愿意看到的,所以,90秒之后,我们就要切入正题了。

03、找到合适的结构

找到合适的结构,也就会千万别让听众思考!因为演讲的目的就是要让听众认同你的观点和主张,那么,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让听众暂时忘记他们自己的思考,跟着你的思路来走。也就是说,你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逻辑。通过头脑风暴,我们可以获得大量角度新颖的素材,但是,对于这些素材,我们不能杂乱堆放,而需要精心取舍和整合,把这些材料组织起来,这就是逻辑。

我们知道读者可以从任何角度、从任一章节进入作者的世界。在阅读书籍、报告或杂志时,如果遇到一些前面出现过的词语,但是意思或者出处记不清了,可以标记当前位置,然后翻到前面去找原来的定义或者出处。所以说,读者是可以独立穿越作者的世界的。但演讲不一样,听众看待演讲内容的视角是线性的,一次只能看一张幻灯片。这就像是站在林中看整片森林,每次只能看到一棵树。

也许每一棵树你都能说得绘声绘色,听众也印象深刻,心想:“这是一棵好树啊。根深、干壮、叶茂!”但是在讲下一棵树时,如果你说不清它和前一棵的联系,听众就得被迫自己推测。但他们又没有机会回头再看第一棵树,所以只能费尽周折记住它,并从中找出必要的联系。

此时,听众会出现3种可能:陷入“目光呆滞”;打断演讲,要求进一步解释;不再专心听讲,努力找出失落的那一环。这3种可能都不能接受。“千万别让听众思考!”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引导听众,先把演讲各部分的关系整理清楚,再呈现给听众。那么应该如何运用逻辑呢?作者提供了3个注意事项。

斯坦福演讲技巧(魏斯曼的演讲大师课1)(4)

第一,逻辑性需要环环紧扣,如果从一个逻辑点A到另外一个逻辑点C的跨度较大,不妨在A和C之间加一个B,保证逻辑的完整性,就是加强逻辑的可信度。

第二,不能拖泥带水,逻辑推进的步伐,以听众的正常思考速度为依据,既不要跨度太大让人跟不上,更不要跨度太小,这会让听众因为没有挑战性,并因此而分神,脱离你的逻辑,自我思考。

第三个,如果你的演讲是叙述性的,没有环环紧扣的因果逻辑,那你就需要合理地删去末节,让叙述的逻辑更紧凑。

在演讲稿的谋篇布局上,也需要注意逻辑,要主题清晰,如果演讲中涉及不止一个主题,就要注意排列顺序的得当,以及详略比例。演讲的一个大忌就是,为了追求面面俱到而模糊重点。记住,什么都说了,等于什么都没说。

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5年发表的年度国情咨文,涉及了14个主题词:变革、现状、成就、新议案、平衡预算、改革福利、应对犯罪、国家服务、非法移民、减税、最低工资、医疗卫生、外交和责任。这样做反而会让演讲琐碎、凌乱、一团乱麻一样。

他讲了82分钟,创下了美国国情咨文的长度纪录,讲的人和听的人都累得不轻,然而效果怎么样呢?效果并不理想,《华盛顿邮报》资深评论家戴维·布罗德毫不客气地评论道:什么都说了等于什么都没说。

如果演讲中没有鲜明的逻辑线索来引领听众,那么,哪怕是再重要的主题,也会失败。第二年的时候,克林顿显然吸取了教训,他这一年的国情咨文就好听多了。虽然依然漫长,但是涉及的领域非常有逻辑,条理清晰,6个主题分别是:稳固家庭、教育目标、保障经济、打击犯罪、保护环境、维护和平。

斯坦福演讲技巧(魏斯曼的演讲大师课1)(5)

04、让PPT辅助

虽然现在大部分的演讲都需要 PPT 的辅助,但作者告诫我们:别让 PPT 喧宾夺主。演示-记录综合征”是困扰演讲的普遍问题。演讲者过分依赖图表,尤其是PPT,很多人认为演讲只是辅助这些图表的,他们在实践中也确实认为演讲是可有可无的。他们会说:“我下周不能去听你的演讲了,但没关系,把PPT发给我就行”,或者“事先把PPT发给我吧”。PPT在他们眼里,俨然成了可以代替演讲的讲义。

有的演讲者在演讲开始前就主动把PPT打印出来发给听众,演讲开始后,听众一边低头看讲义,一边抬头看PPT,还要一边听演讲者念PPT上的内容。这就是信息的“三重传达”。除此之外,把PPT当作备忘录,提醒演讲者要说的内容;所有细节都写在PPT上,好像只有这样才显得有理有据;所有细节都写在PPT上,即便不同的人使用,也能说出统一的内容。这对听众的感官绝对是种冲击,让他们昏昏欲睡,这对演讲来说是致命的。

一旦演讲者变成了朗读者,问题也就复杂了,你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稿子,缺乏对听众应有的尊重。他们会想:我又不是小孩子,我自己不会念吗?这么一来,你和听众就不能建立联系,不能形成互动交流,也就当然不可能说服听众了。

要记住的是,演讲的主角是你,而不是PPT,一定要等演讲结束后再分发讲义。因为演讲是件很纯粹的事情,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听众专注地听你说。如果一场演讲的目的不止一个,那么就会什么目的也达不到,演讲本身就是一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演出。那怎么办呢?

1、演讲者为主, PPT 为辅

对于演讲者来说,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演讲者为主, PPT 为辅。 PPT 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视觉冲击力,这种视觉冲击力可以加强和巩固演讲者传达的信息,除此之外, PPT 不该具备其他功能,切忌让 PPT 喧宾夺主。

斯坦福演讲技巧(魏斯曼的演讲大师课1)(6)

2、寓繁于简

我们需要一个指导原则使得演讲者和PPT配合默契,这个原则就是:寓繁于简。在制作 PPT 的时候要注意到几个问题,首先 PPT 应该用简短的标题,避免用过长的句子。这是因为在有限的空间里,挤进去的词越少,字体就可以越大,也就更醒目。而且用词越少,读者越容易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你要说的要点。

3、减轻听众眼睛的负担

怎么减轻呢?那就是不换行。因为换行会让听众不得不来回看,这给他们带来很多负担。所以要尽量省略介词、连词和其他没有必要的词语,把冗长的要点缩略成标题式的要点,让听众一目了然。正文不要出现在任何一页 PPT 上,它应该通过演讲者说出来。所以,最理想的演讲是用PPT表明“要点”,然后,由演讲者讲出正文。在做 PPT 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选择过于花哨的字体。

选择 PPT 的字体时不要太追求个性和创新。一场演讲从头到尾,最好用两种字体,最多三种,只有这样,听众才会觉得前后统一。传达的信息于是就会清晰、一致。

最后的话:

在这本书中,为大家总结了4条要点:第一,从听众的角度出发;第二,要有头脑风暴;第三,千万别让听众思考;第四,别让 PPT 喧宾夺主。

斯坦福演讲技巧(魏斯曼的演讲大师课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