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之罪(突变之罪)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看了个寂寞。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1)

如果说上一部《格林德沃之罪》是一个故事体系和风格方向突然急转弯的产物,那么这部《邓布利多之谜》基本就属于在原地踏步了。

打个比方,《格林德沃之罪》是“神奇动物”故事分化的开始,本想一口气吃个大胖子,结果发现吃多了,所以到了这部只能是慢慢在消化前作的内容,不敢再吃了,因为这个系列要拍五部,吃太多后面就没得拍了。

“神奇动物”五部曲,是一个理论上“跑偏”的系列。但这样的路线,其实是意料之中。当初看第一部《神奇动物在哪里》,早知道我们熟悉的魔法世界会“回来”,只不过没想到这么快,又突然来了一个急刹车。

“回来”这个字眼值得研究,有人说了,第一部《神奇动物在哪里》不就是《哈利·波特》系列魔法世界的回归吗?所以这就要岔开个话题,简单捋一下其中的关系。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2)

里面有出品方制定策略的主观要求,也有全球粉丝经济的客观存在,朝向何方?甚至后两部被叫停?如下细细分析


从外传到前传

地球人都知道,《神奇动物》系列是《哈利·波特》系列是共享一个世界观的。

电影的灵感是来源于J·K·罗琳于2001年出版的一本魔法动物图鉴《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剧本也是由J·K·罗琳来编写,故事主角也是图鉴中的纽特·斯卡曼德,电影主要是围绕他的冒险而展开。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3)

PS,这是《哈利·波特》世界里的一本书,介绍魔法动物的,据说魔法世界里每个巫师人手一本。书的“作者”就是纽特,书中还有邓布利多的序言,类似于洛夫克拉夫特小说中的虚构文学《死灵之书》、或者《笑傲江湖》里的武林秘籍《葵花宝典》。

这本书的性质相当于原著小说的衍生品,还有一本是尼沃思·惠斯普“所著”的《神奇的魁地奇球》。

《神奇动物》的图集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原著周边,这也决定了第一部电影的性质,是一部“衍生作品”性质的作品,虽然故事发生在《哈利波特》之前,也与其共享一个世界观,但电影的内容绝对不是“前传”。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4)

“外传”跟“前传”之间的区别很好理解,对比一下《星战前传三部曲》和两部外传《侠盗一号》《游侠索罗》之间的差异就明白了,就是在讲主线故事之外的事情,拓展世界观 英雄传,甚至故事类型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在第一部《神奇动物》里看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魔法世界,那些耳熟能详的体系和咒语,但风格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地点也来到了纽约,故事以“找人找动物”为主。

《哈利波特》正传是奇幻冒险故事,而第一部《神奇动物》更像是寻宝动作片,连故事推动力,都与《国家宝藏》《神秘海域》这类差不多,你把宝藏换成动物,就能理解了。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5)

虽然结尾格林德沃出现,但我以为其性质跟《侠盗一号》里黑武士出场一个性质——友情客串。

那么,是什么时候这个系列开始发生变化的呢?

2016年,第一部公映前夕,J·K·罗琳在社交网络上宣布,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会是五部曲。

这是个信号。就代表了《神奇动物》的后续作品,在延续第一部风格的基础上,逐渐要把电影的路线方针政策“掰”向《哈利波特》这个方向,至少在第一部拍完之后,就确立了。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有有意思的,在《神奇动物》电影的wiki上,对于该片的描述其中一句:it is a spin-off and prequel to the Harry Potter film series。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6)

★spin-off:派生、衍生作品,在文学作品里也有“支线”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外传。

★prequel:前传,不解释。

看到了吧,《神奇动物》系列,是《哈利波特》的外传和前传,这与该项目最早的存在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可见《神奇动物》五部曲,也是一个从外传到前传的过程。

只是我们不太了解的是,这个变化,是华纳高层为了迎合市场的主意,还是出于罗琳女士的主观意愿,毕竟,《神奇动物》与《哈利波特》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动物”没有原著,而是罗琳直接编剧,她的笔头,决定了电影发展的方向。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7)

PS,小弟是粉丝,从个人的角度,看完第一集之后,俺是这样想的:

★一方面我希望这套《神奇动物》能够沿着怎样奇幻轻巧又有点可爱的风格延续下去,发展成纽特与动物们的冒险 寻宝故事,打造另一种魔法世界奇观;

★另一方面也非常像让这套“外传”未来能够出现与《哈利波特》故事体系联动的地方,但这样会导致电影最初的风格发生变化。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8)

这大概也是很多哈利波特粉丝的观点。


突变“之罪”

2018年的《格林德沃之罪》是一部急转弯式的作品,观众发现该片不再是以纽特”寻宝“为线索,从相对单纯的神奇动物世界,直接进入到相对黑暗驳杂的魔法大战世界,而且很多搞不明白的地方。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9)

这部电影几乎与哈利·波特世界观无缝链接,当故事进入到第二幕,也就是场景来到巴黎之后,多位新人物一股脑的出现,在邓布利多这位“老熟人”之后,斯莱特林、莱斯特兰奇、纳吉尼、勒梅等相熟悉的名字和姓氏紧随其后。

粉丝们开心了,普通观众们懵圈了,这些的都是谁?

《格林德沃之罪》是一部大型铺垫作品,是有很高的原著门槛的,这也是作者当编剧的一个弊端。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10)

罗琳女士担任编剧,《哈利·波特》系列的魔法世界没人比她自己更熟悉,尤其是那些纯血、混血巫师构成,还有家族恩怨等等。所以她写剧本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带入这些内容,不会再给观众“强调”一遍。

比如忒修斯的未婚妻莉塔,她姓“莱斯特兰奇”。

《哈利·波特》原著中纯血巫师家族,“生而高贵”族谱里面的古老家族之一,但在电影中的戏份不多,唯有印象的就是食死徒贝拉特里克斯。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11)

《格林德沃之罪》中,这个家族的成员再度出现,需要再度铺垫一下、再给观众解释一下嘛?可以但没有必要。

粉丝了解莱斯特兰奇这个名字象征着什么,有助于加深理解角色动机,尤其是她最后被杀的段落。而普通观众不明白莱斯特兰奇家族代表着什么,虽然也不太影响剧情,但却无法感受到故事之外的世界观。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12)

可怕的是,片中这样的设定比比皆是——大蛇纳吉尼的出身,魔法石锻造者勒梅、当然还有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的恩怨。

由于故事内容的激增和风格转化上的过度,这部电影的节奏缓慢,第二幕的冗长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是电影本身的问题。

而第一部中的“找动物”呢,退居二线,仅仅变成了锦上添花的环节。主角纽特生生的变成了一个“召唤兽大师”,这倒是挺新鲜,当所有人拿魔杖PK的时,这位不一样,召唤系法师,倒是符合RPG游戏的角色构成,多元化。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13)

当时我就在想,如果再多一个“近战肉盾”就完美了,没想到《邓布利多之谜》里果然出现了。

就是雅各布,充当肉盾的功能,生生地扛了格林德沃的“钻心咒”。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14)


躺平“之谜”

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之间的CP关系,没想到被单独拿出来拍了一集,这是俺之前没有料到的。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15)

本以为在《格林德沃之罪》一部作品里塞这么满的元素,为的就是让随后的故事充分展开,结果《邓布利多之谜》是在原地踏步。

前面铺垫那么多,这部总算可以开打了吧,结果还是在铺垫,破个血盟,就拍了140分钟。

与前一部充满驳杂且繁琐的粉丝向的信息量完全相反,《邓布利多之谜》的信息量几乎为零,不仅与“魔法世界”的体系和恩怨划清界限,而且出场的角色,几乎都是如白纸一样的新人。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16)

可能是编导或者制片方吸取了前作的经验教训,看不懂门槛高?这部简单直接。只要明白老两口在闹离婚就行了,就算没看前一部都没关系,因为很多角色都是首次亮相。

邓布利多的哥哥?莉塔的家人,魔法部掌门?跟变戏法一样,凭空出现,说来就来。

这部最大的感受,就是剧情一直在“等”,舍不得推进。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17)

很简单,《神奇动物》系列要拍五部,在后续故事已经被《哈利波特》“锁死”的情况下,看样子要把格林德沃塑造成系列大反派。

(想要把伏地魔搬出来是不可能了,电影的故事发生的时间1927年,伏地魔刚满一周岁)。

所以,后面还有两部啊亲,邓布利多大战老相好,当然要把重头戏留在最后。

至此,“神奇动物”这四个字,已经彻底被边缘化,如果说纽特还能担纲“名义上”的主角地位,那么最惨的当属克雷登斯。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18)

第一部《神奇动物在哪里》是寻宝类型的故事,而“默默然”在该片中的定位就属于那种看守宝藏的恶龙类型,算是boss级,所以第一部结尾留了一个尾巴,克雷登斯还会回来。

《格林德沃之罪》故事类型和内容发生了变化,克雷登斯的定位也变了,成为格林德沃对付邓布利多的秘密武器。

到了《邓布利多之谜》,明显感觉到这条线和这个角色编不下去了,方向发生了变化,这个惨孩子存在的价值也没了,赶紧收尾得了,正好埃兹拉·米勒在场外还搞事情,所以该角色在系列中的戏份几乎完结了,未来再出现,也就是路人甲了。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19)

这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一部构建的寻宝特色和留下来的“遗产”,反倒成为后续故事的累赘,在全新的体系下,还得时不时照顾一下纽特这条线,就成了鸡肋。

导演大卫·叶茨,跟编剧罗琳是同一类人,他们都对这个世界观和故事太熟悉,当初找他担任哈利波特5-8的导演,就因为他非常了解罗琳和她笔下的魔法世界。

没想到“椰子”导演只是在按部就班地推进故事,这在业内有个玩笑话叫“顺拐”了,导演和编剧都太熟悉这个世界观了,整体缺乏激情,为铺垫而铺垫。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20)

所以大卫·叶茨拍《神奇动物在哪里》是好看的,因为都是新东西,反倒是回归魔法大战的路子之后,又开始束手束脚,变成那种温吞水的状态。


被锁死的前景

之前说,《神奇动物》的后续被《哈利波特》“锁死”了,是因为7部原著小说,把魔法世界的前史故事渲染得差不多了,能留给《神奇动物》展开的内容已经不是很多了。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21)

如果按照现有发展,《神奇动物》的核心主线将是邓布利多大战格林德沃,捎带脚的把魔法世界拓展一些,但主线部分还是相对较弱,因为缺少了《哈利波特》的历史观问题。

《哈利波特》之所以这么火爆,除了宏大的世界观和引人入胜的角色和故事之外,作品中所容纳的西方文化与历史特征,也是这套作品格外受欢迎的原因。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找找《哈利波特》与西方文化和欧洲历史、甚至政治之间的隐喻,这里不再赘述。只是说一点,对于反派塑造的法西斯影射。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22)

在《哈利波特》系列,作者罗琳就塑造了伏地魔一角来代指希特勒。他极致强调血统、强调绝对服从、利用“钻心咒”控制外人、屠杀麻瓜,种族灭绝,一举一动唤醒读者回到那个纳粹横行的黑暗时代。

《神奇动物》又来了格林德沃,也是一位极端的血统论者,但格林德沃并不是重复。而是与后来“不能说名字的那个人”有着相应的区别。

首先格林德沃强调血统论,而非种族灭绝论,他曾经对部下说过并不是要杀光麻瓜,而是要奴役他们。他没有直接说麻瓜是低等种族,而是单纯的歧视麻瓜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23)

其次格林德沃巧舌如簧,把自己的行为美化为拯救同胞,为了终止纯种巫师受到压制,同时还以人类发动战争为理由,他呼吁的就是纯种巫师们联合,一起去建立一个更美好更干净的新秩序,但他并没有说自己是新世界的统治者,而是格外强调追随者,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团结起来。

所以,格林德沃的种种行径,与伏地魔本质上类似,但有着一定的区别,这个角色,同样影射了法西斯,但他隐喻的不是搞集权和种族隔离的希特勒,而是法西斯的创始人——墨索里尼。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24)

而上述内容,都是在《格林德沃之罪》里已经塑造完成了,那时候还是德普在演。但到了《邓布利多之谜》里,留给这个角色的空间已经不大。

《邓布利多之谜》全片停滞不前,格林德沃也变成了一个工具人,除了粉丝玩CP外,这个角色毫无亮点。这跟演员麦叔无关,全是剧情的锅。

我猜罗琳女士大概还没想好故事后续发展的具体路数,一方面要制造矛盾冲突促成魔法世界大战,另一方面还要想办法把他跟伏地魔区分开。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25)

尤其是后者的角色塑造和规模等级太成功了。你一个格林德沃,怎么能跟伏地魔比?所以作者 编剧还要继续挖掘,看来“墨索里尼”是不够的,还要再加上“相爱相杀”。

而且本片里格林德沃的表现,跟上集里擅长蛊惑人心的表现大相径庭,也开始“学习”伏地魔用“钻心咒”折磨人了。

哪怕后两集再凭空变出一个哈利波特历史上从未听说过的超级反派,让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老两口”并肩作战,也不要意外。因为依照现有的格局和角色分量,《邓布利多之谜》都已经开始摆烂了,后面两集也够呛。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26)

说白了,还是《格林德沃之罪》太着急了,故事风格一个大急转弯的转变,都没有过渡,就直接从“神奇动物”跳转到了“魔法大战”,结果发现后面没得拍了。哪怕《之罪》匀过来一部分内容给《之谜》,也比现在强。


华纳变天,何去何从

《神奇动物》4、5不拍了?肯定是假消息。但未来,还真没准。

从首周末的表现来看,耗资2亿的《邓布利多之谜》票房不会太好看。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27)

中国和英国比北美提前一周,略过咱们因为疫情半死不活的影市,单说哈利波特的老家英国本土,770 万美元的首映票房比第一部电影的 1890 万美元和续集的 1580 万美元大幅下降。

北美公映后也好不到哪儿去,上周《刺猬索尼克2》异军突起,预计本周将继续强势。媒体预测《邓布利多之谜》很可能成为该系列首个没有拿到周票房冠军的作品。

无论票房如何,该片口碑扑街已成定局,烂番茄新鲜度52分不及格,大众口碑83分(B-)的成绩乏善可陈。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28)

在国内豆瓣网上,饱受争议的《格林德沃之罪》也有7.0分(40万人打分),这部6万人打分6.2分,更多人打分之后,大概也会跌至不及格。

但比票房和口碑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母公司华纳的态度,后者变天了。

《神奇动物》的由华纳兄弟影业出品,其母公司——华纳传媒(Warner Media)与探索传媒(Discovery)合并已经完成,共计430亿美元。至此“华纳传媒”这个名字作古,新公司名字叫做“华纳兄弟探索”(Warner Bros. Discovery)。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29)

实际上,是Discovery从美国电信业巨擘AT&T手中买下华纳传媒29%股权,后者在2018年以855亿美元收购华纳之后,就消化不良。再加上当时华纳传媒一系列骚操作,比如2021年院线和流媒体同步这个馊主意,导致AT&T现金流出现了问题,所以就把华纳甩出去了一部分,接盘的就是探索传媒Discovery。

合并之后,原华纳传媒CEO杰森·基拉尔滚犊子(主动辞职),探索传媒CEO大卫·扎斯拉夫接替其位置。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30)

跟前老板一同下台的还有8华纳个高层,其中就包括娱乐版块的老大——华纳兄弟娱乐公司CEO安·萨尔诺夫。

这意味着华纳娱乐也正式换了老板,虽然华纳影业主席托比·艾默里奇得以留任,但他也得听新领导的。

新boss上任后,旗下的华纳影业、DC影业、华纳动画等布局策略,肯定也会受到影响。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31)

所以,这几天很多呼声四起,包括“扎导版DC宇宙”,“让J·K·罗琳离开魔法世界”等被前任终止或拒绝的内容,再度被各路粉丝们提起。

因为罗琳女士因为得罪了某些敏感群体,被很多网民攻击,并要求把作者开除出魔法世界,但当时华纳娱乐的老板安·萨尔诺夫和大boss杰森·基拉尔,都多次表示力挺饱受争议的罗琳,所以《神奇动物》系列依然是罗琳编剧。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32)

但随着母公司换人,这位大卫·扎斯拉夫,与前任杰森·基拉尔的一意孤行不同,他是一个擅长审时度势并见风使舵的角色,他上台之后,华纳的风格和未来布局,一定会变。

那么到时候,耗资巨大、又不赚钱而且饱受争议的《神奇动物》系列,在这位“民意派”领导眼中,该如何是好,谁也不知道。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33)

当然了,没准新老板是哈利波特的大粉丝,别说《神奇动物》,连那本《神奇的魁地奇》也给我安排上!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34)


彩蛋,身无彩凤

最后跑个题,一处该说不说的地方,就是凤凰。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35)

从《哈利波特》到《神奇动物》,都有凤凰的身影,但它们都是西方的“凤凰”——phoenix。

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凤凰,就是百鸟之王,是吉祥和谐的象征,是的五彩之色,如凤鸣岐山、百鸟朝凤。

而西方的凤凰,其实应该叫“不死鸟”phoenix,通体红色,还会浴火重生,如凤凰涅槃(这个词也是后来才有,出自郭沫若先生的诗歌)。

只不过当年西学东渐的时候,不知道哪个大聪明把西方这种神鸟,翻译成了“凤凰”。导致如今西方奇幻作品大举进入东方,耳濡目染之下,大家提起凤凰,首先想到的是浴火重生的不死鸟。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36)

我国古代灵物崇拜里“百鸟朝凤”里的凤凰,从来没有在火里永生的意思。我国倒是有红色 能着火的鸟,那叫“朱雀”,但跟凤凰不能平级,凤凰是神鸟,而朱雀是神!

但这也跟《神奇动物》无关,片中的凤凰本身就是西方的,只是翻译同名而已。比迪士尼《花木兰》里把东方的凤凰也刻画成红色 浴火形象,不知高到哪里去。

这就跟把希腊神话里守护宝藏的龙,与中国神话中的龙混为一谈一样,文化这种东西,马虎不得。

突变之罪(突变之罪)(3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