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马畈方言(文学陈建伍方言趣事)

方 言 趣 事

文/陈建伍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地区方言俚语也是独具特色,尤其是乡里乡亲之间非常接地气的方言沟通也显得格外亲切。但有时也会由于方言的不通而闹出笑话,无意间成为尘封往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搞笑马畈方言(文学陈建伍方言趣事)(1)

  记得,那是在师范学校念书的时候,由于当时同学们分别来自天南海北的全国各地,各地区又有不同的地区方言,所以,刚开始彼此之间的沟通都很吃力,有的时候反复问好几遍也听不明白,就像和语言不通的外国人沟通,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闹出笑话来。

  刚入学的时候就有一次,全班同学排队在食堂门口打饭,就闹出了一个小笑话。当时,学校在辽宁省阜新市,食堂窗口打饭的阿姨是一个本地人。而我,虽然也是来自吉林的外地人,但怎么说也是东北人,尽管也有各自不同的方言,大体上沟通还是比较顺畅的,几乎没有太多的障碍。排在我前边的几个女同学都是河北人,当然也是来自不同地区。当天的早餐是大米粥、馒头,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咸菜,同学们基本上也都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喜好来选择性地打饭。

  当轮到队伍里第一个河北同学小雪的时候,打饭阿姨习惯性地问道:“孩子,你打点啥?”小雪回答道:“我打一份汤,两个馍!”打饭阿姨立马就蒙了,连忙问道:“汤?早上也没有汤啊!中午的时候才有汤!馍也没有!咱们早餐主食就有粥和馒头!”然后,小雪赶紧用手指了指盛满大米粥的大盆说:“这个不就是汤嘛!”打饭阿姨又连忙纠正说:“这个不是汤!这个是大米粥!中午用西红柿和鸡蛋做的那个是汤,那个得放油、盐、花椒、大料等调料啥的!”小雪用手指着盛满粥的大盆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哦,我明白了!我们那儿就把这个叫做汤!那就来份这个吧!”打饭阿姨笑眯眯地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呀!那好嘞,马上给你打!”接过打完粥的饭缸,小雪又说道:“还有两个馍!”打饭阿姨又一头雾水了,说道:“孩子,我不是都告诉你了嘛!咱们这儿早餐主食没有馍,就有馒头!”小雪指着馒头忍不住笑出了声,说道:“阿姨,就是这个!我们都管它就馍!”打饭阿姨一边给小雪打馒头一边笑着说:“真不好意思,没想到地区间的方言差别这么大!以后,再这么说我就知道了!你们说的汤就是指粥,你们说的馍指的就是馒头。”听着打饭阿姨这么一说,大家互相之间好像一下子又拉近了距离,也为日后同学之间的说说笑笑又增添了包袱。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回我无意之间把“膝盖”说成“波罗盖”,居然引起身边一大帮同学的好奇,他们纷纷问我“波罗盖是指身体哪个部位?”我顿时感觉到他们好像来自外星球,心想:这个怎么都不知道?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波罗盖不就是膝盖嘛!”他们居然乐得前仰后合,有的蹲下用手捂着肚子笑,有的拍着大腿乐,然后对我说:“你们东北话咋这么好玩呢?头一回听说你们居然把膝盖叫波罗盖!”

  随后,我也顺便问一下身边那些山西、内蒙、河北、广东的同学们:“你们平时方言中都管膝盖叫什么?”他们分别说出来以后,现场更是乐翻了天,真是五花八门,尤其是有一个同学说他们那儿把膝盖叫“圪丁盖”,把额头叫“夜乐盖子(音译)”,大家更是把眼泪都乐出来了。

  同学们三年时光的朝夕相处,大家彼此之间感情变得更加融洽了,同时也留下了很多关于方言的趣事,虽然大家彼此有时候会拿方言作为话题开个小玩笑或者搞个怪,甚至故意拿方言逗对方,但都没有恶意嘲笑哪个地区方言的意思,反而成了大家融洽相处的润滑剂和调味品。

搞笑马畈方言(文学陈建伍方言趣事)(2)

  二十几年后的今天,回忆起那段朝夕相处的岁月,曾经的一桩桩、一幕幕都浮现在眼前,仿佛每位同学操着地区方言的声音就在耳畔,曾经同窗岁月中的点点滴滴值得一辈子去回味。


作者简介

  陈建伍,笔名黑马王子,1979年出生,吉林省榆树人,小学高级教师,榆树市作家协会会员,共享天籁文学平台VIP作家。喜欢文学,擅长写作,习惯用最朴实的笔书写最真实的生活,散文、随笔、小说等多篇作品发布在网络平台,有文章在《语言文字报》《吉林教育》发表。

搞笑马畈方言(文学陈建伍方言趣事)(3)


  本平台是“榆树文联”新媒体平台官方账号,诚征各类稿件。投递稿件先在平台发布,择优在纸版《榆树人》发表。作者文责自负。咨询投稿事宜,敬请关注本号并留言或私信,也可搜索微信公众号“榆树文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