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轨道运营调研(记者手记行走凉都)

“要致富,先修路。”

我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莫过于当下的发展变化。

近年来,作为长期扎根在六盘水辖区做新闻报道的我,内心感触最深的就是,交通道路的便捷,让这里的人们在实现出行便捷的同时,也让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城市交通轨道运营调研(记者手记行走凉都)(1)

尤其是五年来,随着沪昆高铁境内段、安六高铁建成通车,盘兴高铁开工建设,六盘水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盘州至兴义、六盘水至威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40公里,“三横一纵一环”主骨架全面形成;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高出全省26个百分点,入围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

六盘水这片热土,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在这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国土面积9965平方公里的六盘水,正奏响时代发展的前进强音。

城市交通轨道运营调研(记者手记行走凉都)(2)

今年4月中旬,我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六盘水市水城区龙场乡龙场村种植的蔬菜已按照“订单”销售模式直接销售到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交通轨道运营调研(记者手记行走凉都)(3)

东莞市俊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部派驻六盘水的蔬菜基地现场管理人员张成金给出的肯定答案是:“品质。”

张成金说:“总公司派我来这里是因为六盘水的气候很适合种植蔬菜,这些蔬菜深受广东顾客的欢迎,很有市场竞争力。”?

城市交通轨道运营调研(记者手记行走凉都)(4)

这种“订单”模式,让龙场村村民觉得 “太不可思议了!”

周明凤是龙场乡碗厂村村民,她一边收割菜心一边告诉记者:“我们种的蔬菜能够销售到广东,最重要的是路修好了,大车可以直接开进田间地头。”

城市交通轨道运营调研(记者手记行走凉都)(5)

龙场蔬菜稳销到粤港澳大湾区,只是“黔货出山”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仅在六盘水范围内,已有红心猕猴桃、刺梨、水城春茶叶以及食用菌、盘县火腿等种农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甚远销至国际市场。

来自盘州市贾西村的村民候小桃曾感言道:“从务工基地到家,也就10来分钟的路程;如今的油路从村寨延伸至刺梨种植基地,走起来方便、不脏脚!”

城市交通轨道运营调研(记者手记行走凉都)(6)

如今,行走在六盘水这片热土,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条通架南北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相继建成,恰似系在青山绿水上的碧玉彩带。

车辆在丛山峻岭间飞驰电制,拉近的是,城与城、县与县、市与市、省与省之间的距离,更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交流合作的情感。

一段段通村、通组、串户路,链接起千家万户。

城市交通轨道运营调研(记者手记行走凉都)(7)

眺望处,绿水青山与道路交通路网融合而成的巨幅山水画卷,正迎着新时代的春风徐徐铺开。

本网记者:胡绍山

一审:夏 航

二审:田建红

三审:蒙 珺

四审:胡 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