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一个师团长是什么级别 日本的师团编制有多大
经常看各种抗战剧的小伙伴似乎总是会为日军的编制问题而感到奇怪,比如关家恼战役八路军几个师但是日军却只有一个大队。
比如忻口会战中所谓的板垣师团击溃了几十个中国师,好像日军似乎永远都是以极少数的兵力在作战。
那么二战时期日军的编制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二战时期日军的编制。
一、
与二战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采用的班、排、连、营、团、旅、师体系不同,
日军则以小队、中队、大队为基础作战单位,大的编制采用联队、旅团、师团体系。
一开始日军的这种师团编制体系是完全照搬一战前的旧德国陆军编制,包括中国军队其实一开始也是按照这种编制,。
但是相比较后来的中国军队和世界上的其他军队,开始采用常规编制,日军则保持了自己的传统编制,因此显的格外不同。
在二战期间,日本大大小小一共组建了173个师团单位,当然看上去数量很庞大,但是其中大多数都是凑数的。
其中日军最精锐的战力,就是17个战前设立的常设师团,也就是所谓的甲种师团,代表着日本陆军最高战力。
日本常备师团成立于明治维新时期,当时在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将各个大名的军队进行了统一整编,设立了所谓的镇台,也就是日军师团的前身。
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后来因为部队部队战力不够,加上日本内部权力斗争裁掉了三个师团,因此总共是17个常备师团。
而师团之下则是旅团与联队,不同于常见的三三制,日军师团的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2旅团,旅团下辖2步兵联队,另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
二、
既然日军是以师团为基础单位,那么日军一个师团的战斗力又是怎样的呢?
以淞沪会战为例,国军集结了48个步兵师,15个独立旅等60多万人,而日军则是8个师团、两个独立支队和海军陆战队共20多万人。
最终却以日军胜利而告终,由此也可见日军一个师团是远超过当时中国军队一个师甚至一个军的。
首先就是人数,因为采用的四单位制编队,加上日军装备齐全的骑兵、炮兵、工兵、辎重联队,日军一个师团的兵力就高达三万人。
而在抗战初期,我军的一个师基本上人数也就是8000多到9000人,中国军队很多部队一个军都不如日军一个师团人多。
直到抗日战争后期,因为部分部队采用了美式编制才出现了部队一万人以上的大师,这才能勉强和日军编制持平。
再说武器装备在抗战初期和中期阶段,日军在重火力上基本是完全压制着中国军队。
日军一个师团的支援火炮数量就非常多,包括但不限于24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12门75毫米加农炮和24门70毫米步兵炮。
而当时的中国军队每个师拥有的野战炮数量只有日军一个师团的五分之一,这还是国民党军中最稀少的中央军才有的待遇。
除了数量不如,质量也比较差,当时的中国因为常年的军阀混战,成为了各国武器的流入地,基本可以称之为万国造。
比如抗战前就有过统计,国内军队装备较多的步枪就有52种,手枪23种,轻机枪17种,重机枪19种,这也为后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各种武器口径不一,质量参差不齐。
相比较日军成规模的野战炮兵部队,中国部队在重火力上始终处于劣势方。
除此之外,日军步兵战术小队配备的火力也极强,一般一个步兵小队就会增加配备3具掷弹筒,步兵中队则配备2-4挺重机枪,还有迫击炮支援。
一个步兵大队就会配备2-4门九二式步兵炮,还会增强一个1个机枪中队,甚至部队部队奢华到直接配备一个单独的炮兵中队。
比如关家恼战役中的日军大队就是这种顶配,这和中国同等编制的营、团等单位来说火力配置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九二式步兵炮
三、当然中国的武器装备也不是没有优势,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的八二式迫击炮就是唯一能在较近距离压倒日军的武器。
所谓八二炮全称是民国二十年式82毫米迫击炮,原型是法国的一款81毫米迫击炮,是民国政府专门改造而成的,就是用于克制日军。
在近距离步兵战斗中,大口径野战炮无法发挥作用,因此迫击炮和步兵炮便成为了主要重火力。
八二迫击炮
在这一点上中国军队装备的82式迫击炮,相比较日军的九七式迫击炮和九二步兵炮都有着一定优势。
九二步兵炮的标准射速为每分钟10发,但是中国的八二迫击炮射速为每分钟18发,设置在极限环境下能够达到更高,除此之外在距离、精准度上都具备一定优势。
八二迫击炮
除此之外,八二迫击炮装卸也十分方便,则可拆卸成3个部分,由3个人扛着就走,便于一线步兵携带,可以轻易更换炮兵阵地,也成为了中国军队最喜欢的一种迫击炮。
当然迫击炮的优势并不能弥补在野战炮中的劣势,因为大口径火炮的缺少,中国军队在炮战中基本很难压制日军的远程野战炮。
四、
也正是因为这些兵力和火力装备,以及训练上的差距,使得抗战初期我军面对日军往往处于不利局面。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因为常年战争,使得国内当时的步兵战法太过落后,很多时候我军往往还没有和日军如何碰撞就直接被打残了。
在淞沪战场上,很多师刚上来就被打残了,就是因为当时我军还保留着一战时期的作战方式。
喜欢集重兵于一线而不会设置纵深防线。因此在遇见日军的飞机坦克和重炮优势时,往往还没有遇见日军就伤亡惨重。
当然在长期的战争中,我军也在飞速成长,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步兵战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三次长沙会战中,除了薛岳的天炉战法名垂青史之外,其实更关键的就在于普通中国军队的成长。
相比较过去能够更加坚实的抵抗日军的进攻了,无论是穿插包围还是绕后阻击,都在不断进步,因此也才能获得胜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