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本石头记全本(掰一掰癸酉本石头记)

目前大众对红楼梦的研究,基本分为两大派:考据派和索隐派。在这两派把控大方向的背景下,红楼爱好者们在这一场持久论战中,争辩、探究、再争辩、再探究……循环不止,求索不休。

我个人在知乎上面回答过几个关于红楼梦的问题,也得到一部分红迷朋友的赞同和反对。赞同我的朋友,在这里说一声谢谢。在这里,我就反对的声音,来做本文的主要内容。

反对的声音又可以分为两种:一,你否定癸酉本,你根本没有读懂前八十回中的各种伏笔和隐喻。二,你否定癸酉本,你不懂明史,根本没有发现红楼梦中对于明清两朝的隐喻。

那么这些声音放到一起,我就发现了两个问题:一,否定癸酉本,就是否定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伏笔和隐喻吗?二,否定癸酉本,就是否定了红楼梦对于明清两朝的隐喻吗?

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癸酉本石头记成了索隐派和明史论的代言了呢?它当得起又写得合理吗?

首先,我尊重索隐派的观点,而且我个人也是偏向红楼梦在隐喻明清这一观点。因为红楼梦欲说还休草蛇灰线的笔法,绝不仅仅只是为了讲一场风月儿女家族败落的故事。所以我在回答知友提问时,总是强调,我不认同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因为这绝不只是一本曹家家传。

其次,我在本篇内容中所表达的,都是个人观点,无意得罪各位癸酉本书友,如有意见不同,接受批判,但不接受恶意中伤。

那么回到正题,癸酉本真的是索隐派观点的落实吗?它的出现,究竟是证实了索隐派的观点,还是用索隐派的观点造就了一本粗制滥造的伪作呢?

按照红楼梦隐喻明清背景的观点,贾府就是明朝的化身,后来贾府的倾覆就是明朝灭亡的暗示。而更加细致的解读,让每一位红楼人物都有了历史原型,比如王熙凤影射魏忠贤,元春影射袁崇焕,林黛玉影射崇祯帝等等。

在这里我不做是非评判,因为不管我们如何争执,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只要真本一天不现世,那么所有关于红楼梦的猜想,都不能被盖章定论。

红楼梦的完整篇还有没有可能被发现呢?希望相当渺茫。甚至有可能即使真的找到了这样一个完整篇,那么关于它的真伪,还是会被讨论不休。

我们已经猜谜才到即使面对真相也不敢相信的地步了,这不能不说,是红学的悲哀,也是广大红楼爱好者的伤痛。

我们也许已经找到了答案,我们也许永远都找不到答案了。

那么换句话说,既然所有的猜想都不能被盖章定论,也就是说所有的猜想都有可能是正确的。

那有的朋友又要问了,既然所有的猜想都有可能正确,那你还辩什么?反正你也认为红楼梦在讲明清时期的背景,你就承认癸酉本就好了呀。

但是,观点可能正确,不等于用这种观点写出的情节就必定正确。

我之所以不认同癸酉本,不是对癸酉本作者的不认同,我很钦佩这些人(注意,我说的不是一个人,而是这些人。)。他们从前八十回的背面挖出了很多个点,用这些点创造了一个我们不敢想的红楼结局。诚实地说,我做不到。

我不认同的点在此一一道来。

第一,癸酉本中对红楼人物的推倒和毁灭。它完全将前八十回中一个个活灵活现风格迥异的人物,这些被红楼梦作者废尽精力,用血泪立起来的人物,一个个推倒碾平。

会愤愤叱责“那些忠臣良将就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的贾宝玉,在国破家亡之际,只会跪在贾环面前,畏畏缩缩。心中只念“木石前盟”的宝哥哥,居然想着林妹妹做妾也是可以的,还对妙玉暧昧挑拨。更甚者是收敛了林妹妹的尸骨,转身就和宝姐姐享受鱼水之欢。请问这样的情节安排,谁能接受?

薛宝钗因为在前八十回中露出了一截雪白的手腕,在癸酉本中就成了露着雪白膀子荡起秋千勾引贾雨村的狐媚货色。纵然有一些读者以为薛宝钗有伪善的嫌疑,但她都将大家闺秀的面具戴了八十回了,怎么一进到癸酉本里就彻底放飞自我了?再放飞,也不能白天勾引上手,晚上就不顾礼义廉耻跑去客栈和贾雨村滚床单吧?更不要说贾雨村在癸酉本中还直接判定了薛蟠的死亡,于薛宝钗来说,是绝对的仇人。这就不是简单的伪善了,这分明就成了毫无下限的无耻放荡了。

单说到这里,相信已经有很多朋友和我一样,简直想好好洗洗自己的眼睛耳朵,因为这污浊混乱的情节实在令人作呕。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癸酉本石头记中,所有的女性形象,除了出家的惜春,死去的林黛玉、王熙凤、元春、迎春、鸳鸯、小红、平儿等,还有已嫁卫若兰的史湘云。几乎剩下的红楼女子,多半都成了淫乱风尘的荡妇形象。

比如秦可卿成了无论老小一概淫之的猥琐妇人。十二戏子芳官之流,更是和强贼姌聚一窝,言辞下流,还不及娼妓。妙玉成了既然反抗不得就放浪形骸,鸡皮鹤发才想到再次出家的野妓。

凡此种种,不堪入目。如果让我认同癸酉本,就等于认同了我之前深爱的红楼人物原来是这般污浊不堪。

第二,说癸酉本的情节和前八十回中的伏笔对应,不觉得蹊跷荒唐吗?

癸酉本之所以被推崇,就是因为觉得它做到了前后呼应,完成了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安排。但让我觉得不对劲的是,它被人认可的所对应的点,基本都是红楼梦研究过程中已被发现的点。比如袭人嫁给蒋玉菡,小红与贾芸的结合,巧姐的“狠兄奸舅”是贾蓉和王仁,茜雪出现在狱神庙等等等等。

我们多年来解读红楼,总觉得是雾里看花,好像真相就呼之欲出,却失之千里。但好在有一群孜孜不倦地不断发现新知的红楼研究者,他们带着我们突破一个一个疑点,找寻各种可能的答案。

但我们处在信息时代,我们身处各个知识共享的平台。这些可能的答案,你看得到,我看得到,有心人也看得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明明也会觉得这些点似乎都对应得上,但就是觉得蹊跷的原因。

大家有没有发现,癸酉本让我们看到的每一处情节,都恰好让我们似曾相识。无数红楼研究者,他们无私的分享了自己所探究的成果。但如果有心人把这些成果收集起来,架成一座看起来完整合理的框架,再填入糟粕充实其里,然后再披上闪闪发光的“遗世真本”的外衣,再加上拙劣的前因后果来制造噱头。那么什么出现了呢?我不说,大家来说。

说完了蹊跷,再来说荒唐。

以贾宝玉和薛宝钗一同收敛林黛玉尸骨这一情节为例,这也是被许多癸酉本书友认为虽然颠覆但明显对应前文的一处情节。贾宝玉在林黛玉死了一年以后才回到贾府去收尸(注意此处,宝哥哥在已经知道林妹妹死了的情况下,一年之后才回去。),薛宝钗也一同前去,然后她带了一个麻袋过去……没有错,是麻袋。

这么写的理由是,林黛玉的葬花吟中的一句诗: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一些书友认为这简直是对应地严丝合缝,让人毛骨悚然地合乎前文。的确让人毛骨悚然,因为“锦囊收艳骨”变成了“麻袋装尸骨”,而且装的是我们冰肌玉骨的林妹妹。

如果这样算对应前文,那么葬花吟中还有一句“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那为什么不写林黛玉生出双翼化蝶,随花飞到天尽头呢?至少这样还诗情画意一些。

史湘云和贾宝玉后文会再次相遇的说法,是被周汝昌老爷子带火地。前八十回中的确有一回叫做“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但后来脂砚斋有批语提示,这个麒麟就是卫若兰后来得到的麒麟,没有暗示我们这个白首双星是指贾宝玉和史湘云。然而癸酉本石头记把这一处曾经的红学研究拿来用了,并且将史湘云描写成了会和小孩子打架的乞丐婆子,请看原文摘录:

一群大人小孩都爬上去用铁钩扒寻那没有烧透的。宝玉、湘云也上去用木棍掘刨,脸上黑眉乌眼的。有个半大小伙子推湘云道:“这是俺们的地盘,谁叫你来拾的?”差点把湘云推滚下去,幸被宝玉一把拉住。湘云恼了,骂道:“小猴儿崽子,敢推你奶奶,我打不死你!”这人见他恼了,只得随他去了。宝、湘二人拣了两大口袋,背着吭吭哧哧往街上来,意欲卖给城里住户。谁知那边跑来三四个小乞丐,嚷嚷着去抢二人的袋子。宝玉、湘云和他们推拉撕扯起来,那里是他们的对手,被推倒在地,煤核连袋子一并被夺去了。湘云疯了似的拣了石块就追了上去,宝玉在后面喊道:“云妹妹,让他们去罢,砸伤了人就不好了。老年人骨头脆,摔着了可怎么得了。”湘云只得作罢,口里还骂骂咧咧的。

没有看错,这段描写就是当日成就“醉卧海棠花下”名场面的史湘云。

其余荒唐的地方比比皆是,这里不再一一驳斥。

第四,癸酉本被极力推崇的原因中,有一点就是情榜。很多书友说许多专家都不敢列情榜,但是癸酉本列出来了,而且非常全,红楼人物个个在列,且都有封号。

那么我们来看看情榜是如何封号的,如情敏——贾探春,情憨——史湘云,情懦——贾迎春,情冷——贾惜春,情呆——香菱……

合理吗?当然合理,因为这些封号就是从前八十回的回目中得来的。

那么那些回目中没有出现的封号,癸酉本给的合理不合理呢?说实话,合理。但是合理不代表一切,因为每个字都是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既定命运。我们不能仅凭这一点,就认为这本书必是真本无疑。

第五,被癸酉本遗漏的前八十回中的设定。比如林黛玉的病,在前八十回中关于林黛玉的病症,明显是愈来愈重,而在癸酉本中,林黛玉因为喝了毒药,守家无力,于是自尽,跟前八十回中的病症毫无干系。既然这样,前八十回又何必浪费那么多笔墨,去强调林黛玉的病呢?

所以癸酉本看似严丝合缝,其实漏洞百出。

至于被诟病更多的癸酉本石头记的文笔,我已经懒得再去掰。因为不是简单的粗鄙烂俗可以形容。

凡此种种,仍未全尽掰谎之力。

有一种声音,质疑红学家们自己写不出这样的红楼梦结局,还要否定癸酉本石头记的真实性。在这里我必须说一下,这样的红楼梦结局,是将红楼梦的背景完全放在了明清时期,而这正符合索隐派的部分观点。而在一个特殊的年代,索隐派被彻底否定过,而且直至今日,都无法完全被纳入正统红学,这是由特殊的历史环境造成的。

红学家们不写,我更愿意相信是出于对红楼梦作品本身的敬畏之心。这是一部神圣的作品,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美到无法言喻的世界。这个世界,我们连说起它,都觉得词穷,我们难道不该怀有敬畏之心吗?

红楼梦的伟大,在于它的文字写尽血泪真知,在于它的意境深远无极,在于它包罗万象无所不容,在于它背后重重迷雾后的,若隐若现的历史真相。更在于,它为我们这些一入红楼深似海的书迷们,开拓了一条永无止境的漫漫长路。

我们不排斥各界人士对红楼梦有不一样的解读,也赞同每一个人去用自己的方法解读红楼梦。然而我们有判断好与坏的分辨能力,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文化巨著,我们这些红迷更是在心里为它留着一处不容亵渎的净土。

癸酉本石头记的存在,当然说明我们从未放弃寻找答案,也说明我们真诚希望答案真实存在。

然而还是那句话:也许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也许我们永远也不会找到答案。

最后说一句:所有不尊重红楼梦本身意义的红楼创作,都是垃圾。

癸酉本石头记全本(掰一掰癸酉本石头记)(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