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特点什么是格律诗(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

何谓正格?那是相对“变格”而言的。

格律诗特点什么是格律诗(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1)

我们知道格律诗有四种基本平仄格式,但是这四种基本格式是在初唐诗和前朝宫体诗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而来,在格律规范完全成熟之前,有许多音韵用词方面的探索,包括成熟之后,杜甫也曾专门探索过拗律成诗,称为“拗律体”,后世的黄庭坚等人都精通于此。

但是拗律体并不普遍,而变格则是相当普遍的。变格不管在格律形成前后都大量存在,所以才会有后人总结出来的“正格”、“变格”的区别,类似于词牌有些相同的词牌名又不同的字数、平仄变体一样,这些都是合律的,但区分于用来分析推导的格律“正格”。

多说理论无益,我们举例来看。我们使用常用的平起仄收格式来看:“平平平仄仄”,对应推导出第二句就是“仄仄仄平平”。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里“摘”是入声字,仄音入韵。这两句匹配的就是平起仄收的正格。

格律诗特点什么是格律诗(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2)

但是实际在写诗的时候,平仄未必能这么严和,像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后句平仄是“仄仄仄平平”,而出句的平仄却是“平平仄平仄”,第三字和第四字的平仄互换了,这种现象非常多,后人在总结这种声韵格式的时候专门取了个名字叫“鲤鱼翻波”,非常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平仄互换。但是我们要看到,这种变格是不影响后续平仄推导的,也就是说,这句出现鲤鱼翻波,后面的平仄还是按照正格来推导:

移舟泊烟渚,平平仄平仄

日暮客愁新,仄仄仄平平

野旷天低树,仄仄平平仄

江清月近人。平平仄仄平

这种完全不影响平仄关系推导的平仄变化,我们就称之为“变格”。

至于拗救,因为具有独特性,不像变格这种普遍存在,就要区分对待。如果拗救在本联完成,不影响整首诗的平仄关系,而且这种拗律体大量使用,具有普遍性,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变格”。

格律诗特点什么是格律诗(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3)

如刘禹锡的《岁末咏怀》:“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出句也是正格“平平平仄仄”的变化,“不”、“得”这里是入声字,所以变成了“平平仄仄仄”,即三仄尾。三仄尾在唐诗中出现得也比较频繁,不过对句在正格“仄仄仄平平”的首字可平可仄的情况下选择了“新”字平声,避免了上下句六连仄,让发音起了变化,又不影响整首诗的平仄推导,这种变化,我们也视为不出律的变格。

至于拗律不成功的,就是古风,不作为格律诗看待,也就无所谓正格、变格了。

格律诗是严格遵守平仄、韵脚、对仗的古诗。

正格只有四种,必然是严谨的,变格是对正格的灵活补充,同样是有规则可循的。

格律诗特点什么是格律诗(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