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60岁白内障(老龄化社会到来)

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均寿命的提升,白内障的高发病率正在极大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当前,人们对白内障手术的需求已经从“看得见”向“看得清”目标转变,相关医疗技术也从复明性白内障向屈光性白内障升级,多方合力擦亮老年人“心灵的窗户”,让其重现光明,享受高质量生活。

白内障认知存两大误区

爱尔眼科集团广东省区副总院长钟景贤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的眼科专家。上世纪90年代初,他跟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专家,积极参与基层防盲治盲工作,后赴美学习先进的眼科医疗技术,回国后继续深耕一线。他告诉记者,白内障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高。据统计,我国60-80岁以上人群中白内障患病率约为25%-83%。“每个人上了年纪都会有白内障,就像年纪大了有白头发。”

据了解,随着年龄增长,人眼的晶体会逐渐失去弹性,弧度不再产生变化,继而变浑浊,便形成了白内障。白内障目前仍然是排名首位的致盲性眼病,严重危害老百姓的眼健康,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

然而,公众对于白内障认知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误区。钟医生指出其中两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白内障是身体机能衰退的正常表现,没必要做手术。钟医生提到,很多老年人认为年纪大了看不见是正常的。

误区二:完全看不到了再做白内障手术。白内障应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适时手术,这样才能保障治疗效果。如果等到患者完全看不到了再做白内障手术,不仅会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而且不利于视力恢复,严重者可能导致终生失明。

钟医生分析称,这些误区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以前的医疗技术不够先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白内障手术正在不断迭代,尤其飞秒激光辅助技术的问世,彻底改变了白内障手术的传统方式。目前白内障手术已经可以实现“不用打麻醉针、没有出血、不用缝线、10分钟即可完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害怕手术的心理。

怎么预防60岁白内障(老龄化社会到来)(1)

钟景贤医生为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手术再添利器

钟医生团队一直致力于白内障手术领域的创新与变革,去年还引进了广东省首台强生眼力健“Catalys白力士”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系统。这也是国内首批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技术的激光升级版。“手术前,医生便可以借助机器进行精确测量,设计好手术方案,术后效果更能满足患者的意愿。”他说。

跟传统白内障手术相比,“Catalys白力士”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在全程计算机系统控制下,比手工操作切口恢复更快。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碎核是整个手术的难点之一,而飞秒激光辅助碎核是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预设劈核参数。这样做有效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较好地减少患者术中、术后角膜、视网膜及其他眼内组织的损伤。

整体来看,“Catalys白力士”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植入功能性人工晶体,还能一次性解决患者白内障、老花眼、近视、远视、散光等眼部问题。老年患者已经可以实现从“看得见”到“看得清”,术后同时拥有远、中、近清晰舒适的全程视力,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还能满足阅读、看电视、驾驶等各种需求,重新享受高品质生活。

钟医生还提醒,“防患于未然”,白内障预防可以用抗衰老、抗氧化的眼药水。日常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损害,运动时针对眼部做好防护措施,最重要的是及早发现,尽早治疗。对于中国防盲治盲的策略,钟医生还提出了从“工程脱盲”、“教育脱盲”、“监管脱盲”到“结构脱盲”的思路。他憧憬:未来能有更多的白内障患者受益于技术,重拾清晰视界。

撰文:黄晓韵

【作者】 黄晓韵

健康生活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