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的30本经典著作(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

人文社科,一直是我们非常喜欢的知识体系。但是这类书籍,要么是大部头看着太累,要么不太容易读明白。所以,普通人很难有机会读懂这些书籍。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本人文类书籍--《一本书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这本书遴选了30部人文社科的经典,对它们进行了解读。从写作背景、探讨的核心问题、传达的思想观点等多个角度,剖析这些大师们的思想智慧的精华。

人文社科的30本经典著作(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1)

《一本书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这本书深度解读不可错过的人文社科经典,重新学习30个理论思想。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为有三个点值得推荐。

人文社科的30本经典著作(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2)

一、知识体系清晰

通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发现,这30部经典都做了具体剖析。一篇文章对应一部经典,每部经典的精华都体现出来。文章大体的结构为介绍作者生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研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以及研究的方法或者思路是什么。

通过这种文章结构,我们就能够清楚知道,每部经典所讲的内容。这样来看,整个知识体系非常清晰,不容易出现混淆。我们在阅读文章以后,可以记录下来重要的知识点。然后根据个人的需要,对喜欢的经典进行叙述。这样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就可以引经据典,为论点提供论据支撑。

人文社科的30本经典著作(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3)

二、教育是家庭的重心

如果你考过教师职业资格证,应该会对这些教育学大师的理论有印象。这些教育学理论,会考很多知识点。选择题简答题,基本上是靠大脑记忆。我们很少有机会去想一想,这些大师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根据人身心发展的自然进程,将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童年期教育,不要强迫儿童去学习大量的知识。青春期教育,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儿童要接受道德教育。每个家庭都在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我们更需要想一想,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人文社科的30本经典著作(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4)

三、超越自卑才能变得更好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自卑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其实很常见。比如在上学时,我们的学习成绩、家庭条件不如别人好,在得不到正确引导时,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就讲述了自卑感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社会性和生理性缺陷。

一个人的归属感越强,他的自卑感就越弱。如果我们在童年时代的归属感强,这也许会影响到成年以后的发展。这就不难理解,有些人的自卑感强,就是因为在童年时代受过太多伤害。这需要我们在成年以后,用很长的时间进行疗愈。当我们超越了自卑,我们就可以变得更好。

人文社科的30本经典著作(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5)

《一本书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解读的理论有很多,大师们的作品值得被认真对待。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的进步。这些人文经典理论,在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正因为有了他们作品的快速传播,才有了更多的思想开花结果。

人文社科的30本经典著作(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6)

或许在当时,他们不受人理解,被主流所排斥。但是,时间会验证一切。正如我们现在的人生,我们所做的事情,不被身边人理解。

只要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勇于去坚持,我们也可以变得更好。

我是来自孔孟之乡的杰克小镇,喜爱读书分享,当个有趣的独立阅读推广人。欢迎点赞关注我,大家一起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