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新发明(黑科技走进日常生活)

你想过纳米纤维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吗?护肤、环保过滤、生物医药、海水淡化…...这些项目看似与纳米高科技毫无关联,可它们又如何与纳米纤维材料完美融合的呢?

近日,在苏州举办的第九届纳博会中,石墨烯、传感芯片、智能车联网系统等高大上的纳米产品吸引了不少专业人士的关注 。在生活应用展区,这里则更加热闹。口罩、净水器、纱窗、眼罩.......上千件纳米产品悉数亮相,吸引市民眼球。黑科技离日常生活到底有多远?今天就跟着记者来看一看。

这只全身发黑的口罩是不是让人觉得很新奇?

纳米新发明(黑科技走进日常生活)(1)

其实这就是传说中的纳米纤维的防护口罩,看似不起眼的它,能完全隔离雾霾和油烟尾气,面对PM2.5、花粉、病毒、细菌等完全都不用害怕了。

“纳米纤维材料有效孔径小于300纳米,而PM2.5颗粒直径小于2500纳米,油烟尾气颗粒直径大约500纳米,因此纳米纤维防护口罩将可以隔离雾霾和油烟尾气。而且是纯物理过滤,不依靠静电吸附,有效防护更长久。”工作人员陈先生告诉看苏州记者,目前市场上多数口罩滤材孔径都比较大,不能直接滤除PM2.5颗粒,必须依靠静电吸附来隔离超微颗粒;但是静电吸附能力衰减过快,使用1.5小时就会衰减40%左右。

虽然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口罩,价格也并非十分昂贵,每只口罩售价为15元,就能让你抵挡各类粉尘、尾气、烟雾等的侵害。考虑到当下市场上,纳米口罩真假难辨,工作人员陈先生告诉看苏州记者,“要辨别是不是真的纳米口罩,只需要点上一支香烟,如果你戴的是真正的纳米口罩,是闻不到味道的。”

纳米新发明(黑科技走进日常生活)(2)

据了解,纳米纤维除了可以做口罩,未来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空气过滤、废水处理、海水淡化甚至护肤等行业和领域。看苏州记者也在现场看到声名远扬纳米纤维纱窗,看似与普通纱窗毫无区别,但细看却相去甚远。其实这款纳米窗纱由纳米纤维与普通纱窗复合而成,可以水洗也可经常清洁。展会工作人员告诉看苏州记者,“这就好像给窗户戴上了一个的‘口罩’,既能呼吸,又能最大限度地把污染物挡在‘口罩’外。”

纳米新发明(黑科技走进日常生活)(3)

展柜的另一端,赫然站立着一个超过一米的大家伙,体型赶得上一小型冰箱,这就是刚刚研发出来的全国第一台纳米纯水机。据悉,其成本非常低廉,也无需任何化学药率辅助过滤,刚刚研发出来不到一周,售价在一万到两万人民币之间,其水质净化率能达到95%。

说到眼罩,市面上有一次性的、棉质的、桑蚕丝的、碳纳米管眼罩...到底哪个好?

记者在纳博会的展厅内就看到这样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眼罩。

纳米新发明(黑科技走进日常生活)(4)

据了解这款眼罩虽然是桑蚕丝的制作,但目前只需要199元,而其使用的碳纳米管薄膜,一张B5大小的薄膜需45元左右。这样的薄膜不仅适用于眼罩,纳米腰带、纳米护膝、纳米加热外套等都会使用到,可谓“万能”碳纳米薄膜。

纳米新发明(黑科技走进日常生活)(5)

展会工作人员告诉看苏州记者,“碳纳米薄膜管眼罩与其他眼罩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够耐水洗,也能够长时间的使用。只需用USB连接充电宝,长按2秒打开开关,10秒后就能达到指定温度,而且还有不同加热档位,可以用蓝牙P智能调解温度。”

纳米新发明(黑科技走进日常生活)(6)

其实,眼罩、腰带、护膝、衣服等能发热,奥秘就在就藏在这一片薄薄的石墨烯发热组件里。采用石墨烯制作而成的组件,触感就像一块布,却能够高效导热,发热均衡。

纳米新发明(黑科技走进日常生活)(7)

据悉,石墨烯,又称单层石墨,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也被称为“黑金”。2004年英国两位物理学家便是因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共同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目前,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自带“黑科技”的纳米技术使许多以前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场景成为了现实。据悉,此次纳米博览会有超过1300家纳米技术相关的企业参加展会,展出了1800多件纳米技术创新产品。涵盖了纳米新材料、微纳制造、能源与清洁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应用等五大产业领域,涉及消费电子、纺织、建筑、化工、微电子、航空航天、环境监测、环保等二十几个子领域。(苏州广电全媒体记者葛佳胜)

(责编:丁静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