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

在人们的印象中,北方人强悍善战,南方人温婉聪慧,北方经常大军南下,统一中国,南方常常负隅顽抗,在悲歌中归于一统。

所以,现代人普遍认为古代北方人的军事能力更加优秀,北方军队与南方的交手中常常是优胜者。

那么实际上是否如此?为何如此?请看笔者通过本文进行一次深入分析。同时强调,本文客观讨论古代历史,绝无地域攻击之意。

点燃一支烟,让尼古丁挠挠我痒痒的脑子。

一切开始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下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既在古代,黄河流域的政权是否比长江流域的政权更加强悍善战。

开门见山,现在让笔者表明观点,那就是古代历史的前半段南北军争难分高低,后半段北方强势崛起,力压南方,而这个转折点,与军事制度的改革有很大关系。

我们先说前半段,通读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隋朝建立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南北双方的战争你来我往,不分伯仲,难解难分。

那么是否如此?我们摆一摆史实。

(嫌弃史实太长可以直接跳到后半段看原因总结。)

周王伐楚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1)

周天子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985年开始,周王曾三次伐楚,第一次遭遇了大犀牛,(不许笑!反正史书就是这么写的!),随后两次全军覆没,更是导致了周天子直接归天。根据《史记》记载,周天子两次伐楚,均以失败告终,后一次周昭王战死。

古代南北军争的第一轮,楚人给南方狠狠争了一口气,也促进了周王朝的衰落,据说今天荆楚大地的方言中还有“不服周”这个说法。而中国历史上天子战死实属罕见,所以笔者从主观上无法接受“南方人不善战、不勇猛”的说法。

秦楚恩怨

但北方代表队马上祭出了老秦人这个bug。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2)

赳赳老秦

有什么可说呢?秦人是个凶狠的主,出战之前先把北方小伙伴揍了一顿,随后将目光投向了楚国。

但秦人伐楚,并非一帆风顺,最初秦将王翦提出灭楚非六十万大军不可,秦王尴尬了,六十万?秦国百姓不过五百万,青壮不过一百万,给你六十万,老子让你当秦王算了!于是乎,秦将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灭楚,惨败而归。王翦就说了,打仗的事,老子才是老子。秦王更尴尬了,成,你老子就你老子,六十万秦人的骨血,你可带去带回啊!

于是乎,楚政权高喊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走入了历史的尘埃中,然而,时隔不久,秦失其鹿,残余的楚人抓住了亡秦的绝佳机遇,来了个“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3)

实际上,笔者本不想例举先秦时代的战争,毕竟这个时期习惯上的南北方还没形成,北方处于分裂状态,南方大多数地区尚未开发,这一时期的战例对分析南北方的强弱没有多少意义,但作为南北方大规模战争的序幕,看点颇多,有来有往,笔者实在舍不得删去这段。

三国纷争

秦楚之间爱恨纠葛纷繁复杂,但历史在前进,让我们放下这段历史,向后看去,随着东汉末期大一统政权的衰落,历史进入了三国乱世。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4)

三国形势

我们来看一看三国的国力对比,魏国约100万户,国土面积至少250万平方公里,吴国50万户,国土面积140万平方公里,蜀国人口26万户,国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可以看到,即使是号称十室九空的北方在经济基础上仍拥有碾压南方的优势,双方实力对比是极不对等的,我突然觉得《隆中对》满是心酸呢,,,​

这一时期,由于北方连年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经济趋于崩盘,曹魏政权不得不在军事扩张的同时,将大量精力用于恢复生产,稳定社会,所以在军事扩张上也表现出了乏力的现象。

随着生产力恢复,社会趋于稳定,司马氏夺取魏国大权,吴蜀两国再也无力抵抗强大的中央王朝,三分归一。

三国这一轮,北方胜,但这胜利中带着几分诡异,与其说吴蜀两国亡于中央政权的强力入侵,倒不如说是自身弱小,统一战争进行的并不惨烈,倒有一种结束吧,我也不想抗拒你了的意味。这就必须看到一点,从中华文明诞生之初,黄河流域就一直占据着政治中心的地位,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得中原者为中国之主,这种意识深入人心,而地处南方的政权在对抗北方政权之时往往有一种算了吧结束吧回家吧的心态。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5)

但好景不长,统一状态下的北方大地不久就迎来新一轮的混乱,强调“天下,兵强马壮者为之”的晋朝陷入了无尽的内乱之中,“八王之乱”最终的胜利者来不及喜悦,就发现领土内那些逆来顺受的胡人不安分了,他们在战乱中捞了个盆满钵满,部族上层又充分的学习了先进文化和技术文化,部族首领受到西晋贵族阶层的认可,可谓是如虎添翼。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6)

胡人:“你快乐吗?我不快乐!”

“天下,兵强马壮者为之。”在这种思潮下,反骨仔遍地都是,胡人部族在中原政权的核心地区发动了叛乱,又获得了大批反骨仔的支持,史称“永嘉之乱”,继而持续数百年的大混乱被后世称之为“五胡乱华”。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7)

大混乱时代

南北朝对立

叛军在北方攻城略地,肆无忌惮地破坏处于崩溃边缘的北方社会,而原本的北方士族选择南下避难,史称“衣冠南渡”,大量贵族阶层裹挟着平民簇拥者向南方迁移,为长江流域带去了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人力与知识。

而这一时期的北方大地,没有赢家,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一个个狂妄的军事集团你方唱罢我登场,接连不断的战乱一次次破坏着脆弱的经济基础,数百年间,整个北方大地,各股势力不断重复演绎着反叛与杀戮的剧本。

与此同时,士族们刚刚在长江流域安定下来与当地人融合,大搞建设,君臣一心,立志北伐中原,重返故土,然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生产建设之后,却爱上了这温暖湿润的温柔乡,失去了北伐的主观动力。

对此,我们必须从利益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原因,长江流域温暖湿润,大片土地尚未开发,统治者将人力物力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可以说是一个稳赚不赔的项目,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军事实力的强大也必须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长江天险的存在也使得发展军事显得不那么首要,于是乎,南方集团似乎产生了这样一种思维:守住就好了,闷头搞基建吧,我们可是要成为基建狂魔的祖宗的人!

这一时期南北军争,可以说呈现出一种奇怪的僵持现象,一方面侵略性极强的北方政权较少发动南侵,只有在平定北方后才会将目标锁定南方。

淝水之战

当时盛极一时的北方强权前秦曾强征各族壮丁百万,发动几十万大军南下,号称八十万,实则至少二十万,自称“投鞭断河”,大军行至淝水,与八万东晋精锐对峙。

当时,两军隔淝水对峙,准备进行决战,秦军统帅力排众议,下令全军后撤,为渡河的晋军让出列阵空间,准备打晋军个渡河未半。

或许是急于求成,或是过度自信,或许两者兼具,总之是失了智,秦军统帅下令全军后退,然而几十万大军难以首尾相顾,加之东拼西凑来的军队本就号令不齐,强征入伍的壮丁们心怀不满,军队高层更是暗流涌动。

此时,渡河而来的晋军发动猛烈突击,而秦军中心怀鬼胎的降将竟然高呼前军败了,煽动身边的士兵溃逃,逃跑是一种本能,恐慌一种传染病,当第一个转身逃跑的士兵消失在众人视线里,一传十十传百,几十万大军在短时间内崩溃,争先恐后地向北逃去,东晋精锐不断追杀,前秦士兵死伤不计其数,血流漂橹,真可谓兵败如山倒。

晋军凭借地形优势,以少胜多,以这惊世一战稳住了南方政权,而强盛的前秦政权则迅速瓦解;

自此,直到隋朝建立,北方政权再没有对南方发动过强有力的攻击,而后来的侯景之乱,虽然对南方破坏较大,但也终究是一次不成功的作乱而已;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8)

祖逖渡江

反观沉浸在温柔乡中的南方政权却是多次发动北伐,但这北伐说来也怪,其实多是武人们的一腔热血,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发动全面战争,虽然有过一些战果,却并未撼动北方政权的统治,比如祖逖渡江,东晋就没给过他实质性的支持,一切全靠自己打拼,最终也没能守住开拓的疆土;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9)

刘裕的却月阵

刘裕北伐算是最成功的一次,气吞万里如虎,一口水打进秦地,却在班师回朝之后被赫连勃勃抢了胜利果实。

可以说,这一时期我们习惯上说的南北方已经基本形成,然而此时北方社会处于崩溃边缘,进攻乏力,双方多次互掐,胜负未分。

到目前为止,如开头所说,在历史的前半段,南方北方军争依旧是你一拳我一脚地较量着,这个时候说谁更善战,更勇敢,很难。

实际上,中国历史发展到这个时期,军事力量一直受到一股力量的影响,统治者能够笼络这股力量就可以掌握足够的武装力量,不能笼络就会失去武力支持。这就是宗族势力,在古代,任何时期宗族都是最基础的社会单元,他们拥有最宝贵的资源--人力。

谁能够获得更多的宗族支持,谁能获得最多的兵源,谁就兵强马壮者,谁兵强马壮,谁就是天下的统治者。

接下来,平衡被打破了,或者说,北方宗族失去了军事地位,中央政权直接掌控了全国兵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南北军争也翻开了新的一页,自隋朝开始,北方政权南下就成为了统一全国的正确姿势,期间虽有明朝的从南向北逆推,却改变不了整体形式。

我们来看一看史实。公元581年,隋朝开皇元年,经历了几百年混战与融合的北方各族人民逐渐趋同,社会恢复繁荣。太子杨广帅五十万大军南下,而南方的陈朝则对长江天险盲目自信,疏于防备,以至于面对杨广的大军毫无抵抗之力,后人感叹到“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至此,分裂了数百年的国家再次统一。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10)

随着府兵制在整个长江流域推广实施,社会兵源脱离地方、宗族的控制,投入到国家的怀抱中,整个社会的战争潜力被充分调动起来。

府兵制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国家将土地与兵役捆绑,适龄男子在军府登记成为府兵后即可获得国家分配的土地,农忙务农,农闲进行军事训练,战时自备武器马匹,从军打仗,组成一支支成建制的大规模的正规部队。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王朝,隋朝的统一模式似乎也成为了后世中国王朝的标准流程,那就是北方打个天翻地覆,优胜者挥师南下统一全国,而从隋朝开始,强大的北方政权无不制定更加适合当时社会的军事制度,从而实现了军事实力的大爆发,以及对南方政权的碾压性优势。

隋炀帝末期,天灾人祸,能征善战的军事贵族权力过大,公然对抗中央,天下大乱。

经过一番苦战,唐在北方激烈的角逐中击败强敌统一北方,随后将目光投向了南方。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11)

隋末形势

当时盘踞江陵的梁帝萧铣,拥兵40万,是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却不思进取,将大多数士兵遣散回家,仅仅保留禁卫数千人。公元621年,李渊派李孝恭、李靖利用长江水涨,从水路进攻江陵。

人们常对北方政权的骑兵优势津津乐道,但实际上南方的地形并不适合骑兵施展,这点蒙古人深有体会。

言归正传,唐军顺江而下,发动突袭,梁帝萧铣大惧,临时征兵又来不及,急命宿卫军出战,结果大败而回,思来想去只得投降。

接着,唐军又向周边进攻,击败多股割据势力,占据了长江流域及岭南,至此,仅剩北方朔方受突厥保护的梁朝,国家基本统一。

我们必须看到,自隋以来,南方政权似乎对统一状态下的北方失去了抵抗力,唐对南方的进攻几乎就是隋灭陈的翻版,北方混战的胜出者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南方政权,由之前的你来我往变成了单方面的推倒。

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辽阔大地再次陷入了混乱,历史再一次重蹈覆辙,五代十国末期,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篡周立宋,制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等等,不是先统一北方吗?是的请看图。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12)

孤零零的南汉受到契丹保护

实际上,北宋已经基本完成了统一北方,公元963年,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平定武平周保权,同时荆南高继冲主动投降归顺;公元965年,王全斌率军平定后蜀孟昶;公元970年,潘美率军平定南汉;公元975年,曹彬、潘美率军平定南唐;公元978年,吴越钱俶、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主动投降归顺。

最终在公元979年,宋太宗率军平定北汉,完成了“先南后北”。

我们可以看到,唐宋两代的统一进程都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干涉,随着时代的发展,游牧民族发展为强大的集权国家,再也不甘于扮演中华舞台上的配角,而宋即将切身体会这一切。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13)

宋看辽不顺眼,恶狠狠滴瞪着他。

北方民族并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但北方民族确实凭借自身实力强行加入了北方代表队。前面说,历史在重蹈覆辙,退守东南的南宋再一次眼巴巴地看着北方大地,却无力反攻。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14)

金:你瞅啥?把眼睛闭上!头低下!宋:我委屈啊!

南宋不知道的是,遥远的蒙古草原上,一股新的力量正在崛起,他们与南宋一样对金苦大仇深,一样眼巴巴地看着中原大地,但是,他们崇尚武力,与压制武人的南宋不是一路人。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15)

来了,他们来了。

随着宋蒙联合灭金,两个昔日的伙伴开始猜忌彼此,实际上,宋从一开始就提防着蒙古,而侵略成性的蒙古则对富饶的南宋垂涎三尺,至此,北方元政权再一次消灭了南方政权,完成统一。

或许有人说蒙古不该代表北方,毕竟我们讨论的是黄河流域的事,或许吧,但笔者认为元一定代表北方,首先,元是由忽必烈笼络北方汉族军人建立起来的,实际上忽必烈不是蒙古的合法继承人,自然不受蒙古贵族的支持,在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战争中,汉军可谓功勋卓著;其次,元在制度上几乎完全参照汉人政权,有人指出元代汉人政治地位较低,笔者负责任的说,贵族都不低,平民都不高,不论民族;最后,元的正统性得到了后世明清两代的承认,那么就无话可说了。看过有人说承认元的正统性是后世的权衡之计,笔者提醒大家不要学习西方人的双标。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16)

大明逆推成功

然后我们说明代,明代可谓是南方雄起,平推北方大地的时代,为南方代表队狠狠搬回一局。然而好景不长,燕王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从燕京一口气打到南京,给南方平推北方的光辉战绩抹上了一块不美不丑却很尴尬的膏药。

明朝末期,在农民军的持续打击下,可敬可叹的伟大王朝终于走到了尽头,与此同时,长江流域的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纷纷起兵,建立起一个个名义上仍忠于明朝的割据势力,史称“南明”。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17)

然而在长城沿线,收降了大批明朝残军的清迅速南下,经过一番征伐后完成了国家统一。

通过史实,我们不难看到,古代历史的前半段,南北方互有胜负,不相上下,而后半段,北方则呈现出压倒性优势。

那么这种优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因素?网络上流传着,古代南北方国力差距大,北方地势开阔,交通便利,平原广袤,在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里,北方地区是经济中心,占据着大片容易耕种的肥沃土地,从经济基础上看,北方政权占据绝对优势。笔者必须将经济因素排除在外,因为通过史实,大家应该看到了,在北方经济远优于南方的时代里(隋之前),军事斗争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现象,而历史上经济落后地区击败先进地区的例子比比皆是,少数人征服多数人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我们必须承认,在很多时候,打仗比的是人,是军人,不是钱。既然是军人的问题,就必须讨论管理军人的制度,也就是古代军制。

在隋之前,南北方政权的军制并无区别,其演变基本是由先秦时期的宗族兵发展到秦汉时期的征兵制,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这些特定社会环境下军制,并无优劣之分,都是适应时代需求的产物。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18)

府兵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府兵制登上了历史舞台,府兵制是一种将土地与兵役捆绑的制度。其具体形式为:当男子到达一定年龄后,即可前往军府登记成为府兵,农忙务农,农闲练兵,战时入伍出征,自备武器战马。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19)

府兵壁画

府兵制使得北方政权的军事实力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通过将大片土地分配到青年壮丁手中,国家实现了对领土内绝大多数兵源的牢固控制,从而能够高效率低成本地组建起一支规模庞大的中央正规军,充分调动了国家的战争潜力。

这就为隋唐两代的统一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军力保障。之后的岁月里,不论军制如何改革,扩大兵源,收归中央控制都是核心思路。

有人可能要问,南方为什么没能推行类似的军事制度?

实质上,南方的军制即使参照北方,也存在滞后性和不适宜性。

这里就必须提到北方的地理形势,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北方地形,不难发现,北方地势开阔,太行山将北方大地分隔形成了东西两大区块。而南方则被复杂的地形分隔成了尺寸较小的数个区块。

古代哪个地方难打(古代南方打不过北方)(20)

北方地形开阔,南方地形破碎。

太行山分隔两大区块,而南方则地势复杂地理阻隔较多

每逢战乱,北方大区块内就会形成多个军事势力,而各个军事势力之间缺乏地理屏障,于是就发生了一次次的兼并与被兼并,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好战且最为善战的势力才会胜出,从而实现统一北方。

由这样的势力创立最适合当时社会环境的军事制度应该不出乎意料吧?

反观南方,山岭、河流,自然地理结构支离破碎,形成了多个小区块,小区块内相对安全,军事实力相对较弱的势力也可以凭借地理优势维持生存,统一难度极高。

然而,即使南方实现了局部统一,数个小区块连接成了一个大区块,却仍然无法建立起统一的军事制度,毕竟破碎的地理结构分隔的不只是政治和军事,还有社会环境。

于是,南方军事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地域特色,既组建精悍的地方军队。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些地方军队可以说在古代确实都是战力极强,在中央王朝趋于衰落时依旧能保持极强战力,我们看到,由楚人亲族组成的项羽八千子弟兵,蜀国西南夷组成的无当飞军、丹阳兵组成的白毦兵,闽地的俞家军、来自浙江的戚家军,西南地区的白杆兵、狼兵、清末的湘军、淮军等等,都是古代军队的战力天花板一样的存在。

但是这种军队必须将兵源固定为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族群,规模较小,兵力补充困难。

这种小规模的地方精锐在面对中原政权大规模成建制的中央军队时,,,

也只能归于一统。

说到这里,笔者又想引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影响因素。

语言风俗

大家知道,假设一群人,来自北方不同地区,他们的语言与风俗相差不大,在统一组织管理之下很快就会形成一个整体;

然而,南方呢?大家可能听过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而在南方不少地区,村与村之间的语言、风俗差异都是很大的,这就导致了南方政权在组织成本、行政成本上要远高于北方,而这个问题在军事上更是被无限放大,语言沟通的困难自然加大了军队实施战术、战略的困难,试想一万南方名新兵,简直是语言大杂烩,在没有九年义务教育的古代,整训一群语言不通的新兵多么困难,也许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他们才能够听懂将官的命令,语言况且如此,更别说行为习惯上的问题了。

由此可见,改革军事制度组建中央军的模式并不适合南方地区,组建地方小股精锐是必然也是无奈的选择。

通过史实,我们可以看到,在隋朝之前的漫长时期里,虽然北方综合实力强劲,却没能取得足够的军事优势,而在自隋朝开始,好战的北方政权能够通过军事改革组建起规模庞大且装备充分的中央正规军,最终使得他们在统一战争中所向披靡。

以上仅个人愚见,欢迎指正,欢迎补充。

看官您都看到这里了,为不耻下问的自己点个赞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