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庐山瀑布的练习题(七下古诗登飞来峰己亥杂诗泊秦淮的讲稿和练习题)
经过前面几天的古诗学习,我们都遵循的这样一个思路:
- 1.凭诗句的形式判断体裁。
- 2.结合文下注音读正确。
- 3.结合文下注释、借助意象想意境,猜读诗句意思和诗歌表达的主题。
- 4.结合作者经历和写作背景,深入理解全诗的主题、赏析写作方法。
- 5.背诵默写,用适当的作业巩固。
二、新课任务:
今天,我们用群文的思路来学习《登飞来峰》《己亥杂诗》《泊秦淮》这三首古诗。当然,学习过程中依然会沿用上面总结的这些思路。
三、三首诗的共同点:1.体裁相同:今天这三首都是七言绝句。你答正确了吗?
2.总体写法相同:(1)前两句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议论。我们要分析的就是每一首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言了什么志。(2)抒情议论的形象性。三首诗的后两句都不是空洞说理。
四、读正确:1.读准字音:
(1)《登飞来峰》中的"自缘"的"自",只的意思,有的版本直接写的"只",我们以教材为准,读"自"的音。
(2)《泊秦淮》中的"泊"字是多音字,作名词读pō ,湖泊的意思;作动词读bó ,停泊的意思。本诗中是动词,停泊,所以读bó。
其它没有易读错的字。
2.读准节奏:
3.练习读三次,读顺口。
五、学习《登飞来峰》:1.读文下注释。
2.读补充词解:
寻:诗中指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现在的常用意是寻找。
千:不是实数,是概数,极言山之高。 闻说:听说。
自:"只"的意思。(上文已讲) 望眼:视线。
浮云:有双关之意。本意指飘飞的云雾。(下文要讲)
3.结合文下注释和我的补充注释、借助意象想意境,猜读诗歌的意思和主题。
第一二句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
景:飞来峰上建有高高的塔。
事:听说鸡一叫,就能看见太阳升起来。
作用:第一个注释有个传说故事,这告诉了我们,峰以飞来为奇,其上建塔更奇。这第一句是从这个塔的位置和它的高度,来告诉读者自己所在位置之高。第二句:既有视觉也有听觉,共同渲染了塔极高。
第三四句抒了什么情,含有什么理?
意思:不怕漂浮的云雾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身居在塔的最上面一层。
哲理:站得高看得远。这也是全诗的主题。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情,要结合作者经历和写作背景来理解。
作者简介:见本诗的注释1。文学上的成就是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政治上的成就是主持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后虽遭失败,但他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的革新思想深深影响着后人。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文学常识补充,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写作背景:王安石写作此诗的时候,刚刚30出头,还没遇上政治上险恶的环境。但是,他知道人生之路不是平坦大道。同时,结合他后来组织的变法分析,此时的他应该感受到一些不和谐。
所以,诗歌表现出的情感是:我无所畏惧,我要为实现远大抱负而努力奋斗!
4.深入理解:
(1)理解两个含义丰富的词语:浮云 最高层
浮云:
本义是指空中漂浮的云雾。但是,就一般的自然现象,如果有云雾的日子,即使是身处高层,云层也会阻挡远望的视线。坐过飞机的同学,这种印象更为清晰,越高云雾越浓,越望不清前路。那么,它的深层意思是什么呢?这就要结合具体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浮云"的深层含义分析:王安石写作此诗的时候,刚刚30出头,其所处的政治环境也还没有后来变法时候的艰险。"浮云"传统的象征意义,是比喻奸佞小人。但从本诗的创作背景来看,此处的"浮云"未必就实指某人某事。于是,它可以比喻前行中的困难,也可以比喻欺骗虚伪,当然也可以比喻奸佞小人,或者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等等。
所以,本诗中的"浮云"一词,具有双关意义。
最高层:
根据上面的分析,这里的"最高层"也不是实指,也具有象征意义,是诗人在标举一种高度。这种高度可以是知识之丰,见识之广,能力之强,方法之当,观点之正,道德之美,精神境界之高。一个人具备了这些"高",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就不会被眼前的虚假现像欺骗和诱惑,就能更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深层次的主题理解:诗人借塔之高来表达一种观点,只要具备了正确的观点方法,具备了广博的只适合见识,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就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就不会被眼前的虚假现像欺骗和诱惑,就能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这样看来,年轻时的王安石写《登飞来峰》和年轻时的杜甫写《望岳》,都是在抒写一种年轻时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与我们写作时深化中心一样,未别是实指,而是写作的需要。
5.赏析本诗的写作方法:
夸张:第一句的"千寻"是夸张。
铺垫:第一二句从不同的角度渲染塔极高,都是为得出第三四句的哲理做铺垫。
象征:上文已经分析过的"浮云""最高层"的双重含义。
托物言志:借站在高塔上,言自己将追求更高。
六、学习《己亥杂诗》(一)理解诗意:
1.读文下注释。
2.读补充词解:
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东指:当时作者是由北京返回杭州,应该是南下。这里说东指,不知道该怎样理解,我没查到资料。同学们可以留意一下,有新的发现就告诉我。
更护花:更加养育好花木,使花木来年开出更多更艳的花。
3.结合文下注释和我的补充注释,结合作者简介,借助意象想意境,理解诗歌的意思和主题。
(1)文下注释一告诉了写作背景,所以后面的理解就变得简单。为了同学们更有深度的理解,请同学们注意第一个注释中的1939年。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头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
(2)作者补充介绍: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但他受到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诗人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他的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揭露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他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有《龚自珍文集》。
(3)诗句意思:
第一二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第一句写景写自己的感受,第二句叙事,自己挥鞭告别京城。
第三四句: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这一句托物言志。
小结:诗歌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归纳主题:自己虽辞官还乡,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仍然要为国效力,希望自己有新的奉献。
(三)赏析艺术手法:
1.表达的形象性:用"浩荡"修饰"离愁",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离愁的浓郁。用"落花"化"春泥""更护花"的行为,也是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的思想。
2.夸张:第一句。
3.托物言志:最后两句。
七、学习《泊秦淮》1.这是第六单元的自读古诗,书上有详细的注释和讲解。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电子教材后再熟读、背诵、默写、完成作业。
2.我只讲解2点:
(1)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的互文的修辞方法。
这一句直译过来就是: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月光笼罩着河边的沙滩。这样一翻译过来,是不是不合常理,也就是不合逻辑?烟雾与月光会分得那么清楚吗?所以,这一句正确的翻译方法是,把两个笼罩的内容结合起来翻译:寒冷的河水和水边的沙滩,都被烟雾笼罩,都被月光照耀。表现了秦淮河夜色的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的前后两部分,表面各说一件事,其实合起来说的是一件事。这种修辞方法,能使句子更加精炼、整齐、和谐、丰富。
(2)借古讽今:借南朝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萎靡的生活导致国家灭亡,来讥讽晚唐统治者将重蹈陈后主的覆辙。这一点先记下就是,以后还会学到更多类似的诗。
八、作业:
1.熟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2.完成相应的书面作业。
附录:
一、《登飞来峰》作业: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2.《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3.《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句子是:
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二、《己亥杂诗》作业:
1.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2.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
3.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己亥杂诗》中“ , 。”一诗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不是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
4.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泊秦淮》作业:
1.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
2.诗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3.诗中借古讽今,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4.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首句写景,第二句叙事。两用“笼”字写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登飞来峰》作业答案:
1.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D 解析: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
二、《己亥杂诗》作业答案: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C 解析:诗中没有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的意思。
三、《泊秦淮》作业答案: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C 解析:诗中没有批判“商女”的幼稚无知。
资料来源:1.义务教育七年级《教师用书》。
2.21世纪教育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