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下千年古村落(千年古村王家源之王尖山传说)

九华山下千年古村落(千年古村王家源之王尖山传说)(1)

王家源,古名丰源,流域全长11.18公里,流经阳开塆、高木塔、学堂脚、春坑口、铜锣形、上坞、小坞里、米筛坑、中坞、处坪、气坞脚十一个自然村至王家,与来自塔心、岭脚坞的支流汇合,经樟坑坞自然村北向流与十五都源汇合,流域集雨面积15.88平方公里,是淳安县东部水系东源港(又名富强溪、进贤溪)上游文昌境内十五都源、丰源、浪洞源三条源流之一。

2016年,王家源村经相关单位专家论证,由淳安县民政局确定为淳安县42个千年古村落之一。千年历史的王家源,自然流传着一个个精彩的传说。

王家源有一座海拔775余米的高山,叫王尖山,此山呈“笔架形”,主峰王尖,东西两侧有东王尖、西王尖。王尖山下有千顷良田,古时的王家源村是座千灶人口的大村子,王尖山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山上松柏林立,森林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登临王尖山巅,眺望远处,贺城全景,尽收眼底,新安江上穿梭船只也清晰可见,王尖山峦,万脉聚集,灵气无限。

传说王家源村有一王氏小伙,名不详,当地人称呼他叫“王郎”。王郎从小无爹无娘,也无兄弟姐妹,长年在舅舅家放牛砍柴。王郎每天都到王尖山砍柴放牧,王尖山的山山岭岭都跑遍了。

某天,王郎上王尖山砍柴,时值中午,看见两个白发老头在山顶上的棋盘石上下象棋,王郎好奇地走过去看看,他看见两个白发老头一边吃着桃子,一边下着象棋,此时,王郎肚子也有些饿了,就捡起两个白发老头吃剩下的半个桃子吃起来,并将柴刀垫着屁股坐下来,一边吃着桃子,一边观看白发老头下象棋,等他半个桃子吃完了,白发老头说,你好下山回家了,王郎站起来准备下山,去拿柴刀时,发现柴刀柄已烂断,柴刀也斑驳生锈。王郎在观看白发老头下棋有个把时辰,有道是:“仙家一时辰,人间三百年”。王郎吃了半个蟠桃已成半仙了,他在王尖山陪两位仙人过了三百年,王郎下山后,不久便死去了,这可是一位年过三百的老寿星了。现在王家源村后的王尖山上,还有棋盘石哩,民间百姓至今仍流传着仙人下棋的故事。

王家源还有一座灵惠庙,又称王押衙庙,建于王家源相祠山下,两进一天井。为纪念唐侍衙王克俭所建,王克俭唐时封忠顺英烈侯。宋时封灵惠侯。故建灵惠庙以祀。

灵惠庙还有另一种说法,相传为纪念佛教净土宗三大流派之慈愍流慈愍慧日而建,慈愍慧日发愿巡礼如来遗迹,历百城烟云,涉万里之遥,远赴西域。至北印度健驮罗国,于王城东北大山,舍身忘命至诚叩祈观音圣像,入念佛三昧,归心净土。及登岭东归,计行七十余国,总一十八年,于唐玄宗开元七年入 长安开悟帝心,帝赐号曰慈慜三藏,并尊为国师。其时盛行立庙纪念,皆命名为灵惠。

建于王家村外寺下畈的文昌阁,相传为来鹤庵旧基,与灵惠庙隔河相望,现已圮。该建筑形制为两层六角亭台风格,面积约36平方米,高约12米。文昌阁是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文昌帝君是汉族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

王家源村中至今还存有一座五序堂,始建于清代。三进两天井,面宽10米,进深36米,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门厅为八字门面,入门前进即戏台(现改为中进戏台),中进为礼堂,后进为寝楼。内有顾祝同书写“里闬归仁”匾额。 (内容由文昌镇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