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通过法考需要几年(我是如何一次性过法考的)

我是2020年参加司法考试的。现在想起来,仍然觉得一次性通过法考这件事足以让我吹一辈子。

零基础通过法考需要几年(我是如何一次性过法考的)(1)

零基础通过法考需要几年(我是如何一次性过法考的)(2)

零基础通过法考需要几年(我是如何一次性过法考的)(3)

先说一下背景。本人80后,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职,从事职业与法律不相关。备考的时候孩子3、4岁。庆幸的是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跟着奶奶,周末我们才接回家,因此带孩子的时间并不多;平时家里就我和我老公两个人,家务什么的都是他做,在家我可以安心看书;公司领导比较开明,我常常一边听课一边工作,最后备考主观题那个月,甚至一个人躲办公室外的大阳台上背诵理论,领导从来不曾批评我,得知我通过法考还由衷为我高兴。

2018年底,我萌生了参加司法考试的想法,于是花了200多块钱在闲鱼上买了一整套瑞达的资料,包括精讲、精粹、真题、精题等,很多书现在还没翻开过。看了一个多月,要过年了,于是想着过完年再看,这么一拖,到了2019年下半年,断断续续看了几个月,紧接着过年加疫情,无心看书,直到2020年5月,这时候距离客观题报名只有一个多月,朋友鼓励我说去试试吧,就当看看题型。

于是再次狠心花了890元报了一个培训机构(报名最主要原因是花钱了,不能浪费,以此督促自己必须认真学习),其实也就是一个很简易的app,后来我弃了,另外寄了一套很薄的资料,说是划重点,这套资料是我后来复习主要用的资料(瑞达的书太厚了,当时时间已经来不及看完这些书)。培训机构的老师一开始每个星期都会给我打电话,问我学习进度,然后说我的进度太慢了,这样根本没法通过司法考试,各种明示暗示我买他们的内部资料。在我最后一次坚定且愤怒地拒绝之后,老师再也不打电话了,所以我的学习过程基本是网上听课 看书 做题。

下面详细讲讲我的客观题备考情况。

一、选对老师,认真听课。

1、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因为我是非法本、零基础,一开始翻开书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凑在一起却无法理解,这时候选一个好的老师太重要了!网上有很多优秀老师推荐,比如民法钟秀勇、李建伟,刑法柏浪涛、刘凤科以及今年比较出圈的罗翔等,每个老师风格不同,别人觉得好的未必适合你,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就是最好的!

2、刚开始听不懂不要担心,多听几次,慢慢就懂了。我最开始选择的刑法老师是凤科大帝,听得我一脸懵,然后换了柏浪涛以及其他好几个老师,仍然听不懂,于是又转回刘凤科,一边看书一边听,总算入了门。

3、不同阶段可以换不同的老师,查漏补缺。我一开始民法听的钟秀勇,但是太深奥完全听不懂,后来改听孟献贵,他讲得很细致,对我这种小白非常友好,有一定基础后我又开始听李建伟,很多之前没明白的点恍然大悟。

4、适合你的老师未必都是同一个培训机构的,每个机构都报班不现实,去B站听课!去B站听课!去B站听课!重要的事说三遍!我几乎所有课程都是在B站听的免费课程,直接搜索2022年法考、民法某某老师、刑法某某老师等,会出来很多课程,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利用碎片时间听这些课程。

5、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我真正找到备考状态是在2020年5月下定决心参加当年客观题考试之后,由于时间已经特别紧张,而我自己并未脱产学习,因此能做的唯有充分利用每一个碎片时间。比如,早晨起床后就打开app听课,一边听一边洗漱;上下班的路上、吃饭的时候、工作不是特别忙或者做一些不太需要动脑的工作的时候……

二、法考的科目繁多,学习时要注意方法。

1、要有所侧重。众所周知,法考有8门课程,分别是刑法、民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理论法、商经和三国法。在学习时,我们不可能记住所有知识点,因此必须有所侧重。比如刑法、民法等分值比较重而且主要靠理解的科目,需要多花时间去理解。而三国法分值占比低且以记忆为主,可在最后阶段时简单过一遍。

2、采用联想记忆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都是程序法,行政法里也有程序法的部分,在第二遍学习的时候,我会列一个表,把民事、刑事以及行政诉讼的程序做个简单的对比,这样更容易记忆。例如,一审、二审、再审的程序分别是什么,由谁发起如何发起等。这是我个人在学习重比较喜欢采用的方式,是否适合其他人,因人而异啦!

3、刷题的技巧。说实话,因为时间关系,我只刷了3套真题。每次刷完题之后我会把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都复习一遍。例如,2022年客观题回忆版有一道题的题干大概是问,被酌定不起诉的人是否可以当证人?刷完题后重要的并非自己回答是否正确,而是相关知识点是否已经掌握:不起诉有哪些情形,具体什么规则(酌定不起诉、法定不起诉、证据不足不起诉)?什么人可以当证人?相当于每刷一遍题,就把所有知识串连了一遍,记不清楚的马上复习。

我复习的时间断断续续加起来可能不到一年,每天复习的时间大概是5-6个小时(包含上班的碎片时间)。考试时并没想到自己能够通过,而且是一次性通过主观和客观题。现在每每想起都无比庆幸自己当初没放弃,我记得老孟在课堂上常说,成功的道路并不拥堵,因为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多。感谢当初没有放弃的自己,也把这句话送给法考路上的每一个你,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