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文片段摘抄及感悟(红楼梦的作者用)

作者:张桔子

红楼梦原文片段摘抄及感悟(红楼梦的作者用)(1)

读了标题,读者您可能就奇怪了,贾宝玉为什么非得姓贾?废话啊,那还不是因为他的父亲贾政姓贾。

亲爱的读者啊,您说得非常有道理。

可我今天要说的是:为什么曹公要安排宝玉姓贾,叫贾宝玉,而不是王宝玉,李宝玉,或者张宝玉?

为什么呢?您接着往下看。

红楼梦原文片段摘抄及感悟(红楼梦的作者用)(2)

(一)贾就是假,贾宝玉的前身是一块修炼成仙的假宝玉

《红楼梦》里第一回就写道,赤瑕宫里有个“凡心偶炽”的神瑛侍者。那神瑛侍者是什么来历呢?瑛的解释是像玉的美石(玉属于好看的石头,但好看的石头不一定是玉)。

很明显,所谓神瑛侍者就是一块修炼成仙的好看的石头(注意,不是美玉)。而这个神瑛侍者,据前八十回情节推测,就是贾宝玉的前身。

贾宝玉刚一落草,口里就衔了一块“大如雀卵,灿若明霞”的美玉,于是就被起了个小名叫作“宝玉”,并且引起了坊间的轰动,传为奇谈。

红楼梦原文片段摘抄及感悟(红楼梦的作者用)(3)

可惜的是,同神瑛侍者一样,它也非真正的美玉,而是大荒山青埂峰下,女娲补天时弃用的一块顽石的幻相。巧了,也是“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

可见,不论是从前身,还是宝玉名字的由来看,宝玉姓贾,其实都是一个小小的反讽:衔玉而诞,因此备受万千宠爱的贾宝玉居然是一块假宝玉。

红楼梦原文片段摘抄及感悟(红楼梦的作者用)(4)

(二)宝玉空有个好皮囊,其实腹内草莽,只能称之为假宝玉

宝玉不是世人眼中的美玉良质,而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用第三回的两阙《西江月》来形容就是,“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虽然是反语,却也道出了宝玉的不为人所理解,特别是在贾家败落之后人人诽谤的形象。这样的宝玉,在世人眼中,不是假宝玉还能是真宝玉吗?

《红楼梦》是一本残书,犹如断臂维纳斯,残缺之美却更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比如前八十回中尚未出场的甄宝玉,书中安排如此一个角色用意何在?有可能是“贾作甄时甄亦贾”,甄府的命运轨迹是理解贾家的命运的又一线索,而甄宝玉是贾宝玉的另一个分身;也有可能是甄宝玉幡然悔悟,开始追求“光宗耀祖”,成为了“真正”的宝玉,从而形成了和贾宝玉最后“悬崖撒手”的明显对照。

红楼梦原文片段摘抄及感悟(红楼梦的作者用)(5)

(三)贾是在“提醒阅者眼目”——红楼一梦,富贵荣华皆假象

第四回中的护官符第一句就写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我们知道,《红楼梦》中多用曲笔和反语等遮眼法。

在这里,“贾不假”不过是红尘中人执迷不悟的想法,其实贾家的富贵荣华皆是假象,不过过眼烟云,到头来只落了个“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只不过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时,别说红楼梦中人,就连读者也是不肯相信贾府有败落的一天的。

此外,“贾”姓,也似乎是曹公对贾府中人开的一个小小玩笑:他们的名字本意都很好,可是一加个“贾”(假)字,意思就另当别论了。举一个例子,贾政,就寓意着“假正经”。

综上所述,在姓氏问题上,曹公的安排非常巧妙而具有艺术性,宝玉果然还是姓贾比较合适呀。

红楼梦原文片段摘抄及感悟(红楼梦的作者用)(6)

【作者简介】张桔子,山西人。自幼喜爱《红楼梦》,希望能和朋友们一起探讨。

推荐:

作者为何给《红楼梦》里两个恶奴取名都带有一个“善”字?

阪泉之战使得蚩尤、炎帝和黄帝的“三国鼎立”变成了华夷之争?

学渣秦钟之死,贾宝玉有责任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