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大佐擅自开战(日本外交官秘信)

来源:环球人物 作者:陈尚文

一封日本驻朝鲜外交官126年前的亲笔书信,日前经日本媒体曝光,引起韩国舆论哗然。

这名外交官叫堀口九万一。他向朋友透露自己曾参与暗杀朝鲜明成皇后(即闵妃,朝鲜国王高宗的妃子)。

韩国学界认为,这是日本高层涉及“乙未事变”(又称“闵妃弑害事件”)的新线索,特别是信中“(暗杀)比想象中简单”等内容,更刺痛了不少韩国民众的心。

韩国舆论称,此事始终是半岛人民没有被治愈的伤口,但日本视之如“根本没发生过的历史”。

刺杀王妃“比想象中简单”

“我们把王妃杀了”“侵入王宫是我的任务。翻过墙(中略)勉强进入奥御殿内,弑杀了王妃”“(暗杀)比想象中简单,反倒令人非常惊讶”……这是日本《朝日新闻》11月16日报道中披露的相关内容。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大佐擅自开战(日本外交官秘信)(1)

·“乙未事变”新的相关史料经考证后曝光,书信作者堀口九万一当时任职于日本驻朝鲜领事馆。

报道称,曾任驻朝公使馆领事助理的堀口九万一(1865—1945年),在闵妃被杀次日(1895年10月9日)写给新潟县朋友的信中详细记载了杀害闵妃的经过。当时,他是由日本外交官、警察和平民组成的暗杀团一员,信中的奥御殿是朝鲜王宫内王妃寝殿。

当年10月8日凌晨,暗杀团刺杀闵妃并焚尸。当时,朝鲜因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中的治外法权条款而没有审判权,48人的暗杀团被遣送回日本,最终广岛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将所有人释放。

上世纪30年代,堀口九万一曾回顾该事件。当时他称朝鲜高宗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在事件前夕曾寄给他3首“起义诗”,透露自己的政变企图。但在最新发现的书信中,堀口九万一却证实,虽有诗词在,但“晦涩难懂,不知他在说什么”。

据悉,此次共发现了堀口九万一留存的8封信件,时间跨度为1894年11月17日至“乙未事变”发生后的1895年10月18日。收信人是堀口九万一的朋友武石贞松。

这批信辗转流传,被居住在日本名古屋市的日裔美国人史蒂夫·长谷川在古玩市场意外发现。《朝日新闻》称,考虑到该信件记录的内容、邮戳、封印方法等,应该为堀口九万一的亲笔书信无误。

曾著有《朝鲜王妃遇害与日本人》一书的旅日韩国历史学家金文子对书信内容进行鉴定,称“确为堀口九万一的笔迹与印鉴,内容可信度相当高”。金文子说,外交官直接参与杀害驻在国的王妃,这令人震惊。堀口九万一在事件发生后40余年的说辞与信中说法完全不同,“当事人一手资料的出现是查明事件原委的钥匙”。

左右朝鲜的女性

在韩国,历史学家对闵妃褒贬不一,但谁都不会否认,一国王妃被闯入王宫的外国人杀害,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悲剧。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大佐擅自开战(日本外交官秘信)(2)

·1975年在法国发现的杂志《La Coree》上刊登的明成皇后的照片。

1851年11月17日,闵氏出生于京畿道骊州。她所属的骊兴闵氏在高丽王朝成为望族,又在朝鲜王朝几兴几衰,家族中出过朝鲜国王太宗的王妃元敬、肃宗的王妃仁显,以及闵维重等权臣。

闵妃家是仁显的哥哥闵镇厚一脉,闵妃祖父闵耆显曾任从二品吏曹参判,父亲闵致禄曾任从四品德川郡守等。

1858年,闵致禄去世,闵家家道中落。1864年,哲宗无嗣而薨,12岁的宗室旁支李熙被立为高宗。两年后,闵氏被选为高宗妃子,1866年成婚。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大佐擅自开战(日本外交官秘信)(3)

·李熙(1852年—1919年),即朝鲜高宗。

担任摄政的李昰应考虑到妻子、母亲均为骊兴闵氏出身,且闵氏父亲早逝,家族势力弱,便支持娶其为儿媳。

李昰应没想到,闵妃日后成为他最强劲的对手。当时朝鲜内忧外患。日本明治维新后,施压朝鲜开放港口,但因李昰应采取的锁国政策而失败。1873年,闵妃以“国王亲政”为由发动政变,李昰应被迫下野。以闵氏为核心的外戚集团统治朝鲜,标榜对外开放。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大佐擅自开战(日本外交官秘信)(4)

·高宗的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

1875年,日本军舰“云扬”号入侵江华岛一带,与朝鲜军队发生交火。日军攻陷永宗镇,迫使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岛条约》,打开了朝鲜国门。朝鲜民间反日情绪持续高涨。

1882年,朝鲜旧式军队因长期未领到军饷,加上反感日本人训练的新式军队,发动了起义。民众加入其中,焚毁日本公使馆,推翻了闵妃集团的统治,重新推戴李昰应上台。

此事被称为“壬午兵变”,最终引发中日同时出兵干涉。一个多月后,闵妃集团重新执政。此后,日本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得以在朝鲜驻军。

1884年,朝鲜发生旨在脱离宗主国清朝、改革内政的“甲申政变”,闵妃求助清军平息政变。日本以公使受攻击、使馆被焚烧为由与朝、中展开交涉,与朝鲜签订《汉城条约》,侵略势力更深入朝鲜。

1894年,朝鲜爆发了由东学道领袖全琫准领导的农民起义。朝鲜王朝向清朝乞援。在清军为准备镇压起义而登陆忠清南道牙山后,大批日军借口保护使馆和侨民在仁川登陆。考虑到国内外复杂情况,全琫准同意与朝廷和谈,最终解散起义军,朝廷则同意其提出的弊政改革案,史称“全州和议”。清军并未与起义军接触,起义就平息了。

朝鲜政府和清政府建议中日同时撤兵,日本非但没答应,还大量增兵朝鲜,袭击景福宫,软禁高宗,解散闵妃集团控制的政府,并扶持了以李昰应为首的亲日政权。7月25日,日本挑起甲午战争。随着清军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完全控制了朝鲜。

日本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扩张,让沙俄感到不满。沙俄通过驻朝公使韦贝尔加大对朝鲜的渗透,日俄两国在朝鲜的对抗逐渐加剧。失势的闵妃投向俄国,依靠沙俄势力牵制日本,再次夺回了政权。

但朝鲜统治阶层激烈的内部斗争,只是日俄争夺朝鲜的前台戏,真正的半岛时局可谓暗流涌动、空前复杂。1895年10月8日清晨,日本暗杀团冲入景福宫,控制了高宗,并将闵妃残忍杀害,焚烧其遗体。这位曾一度左右朝鲜的女性,就这样走完了一生。

1897年,高宗改国号为“大韩帝国”,自称皇帝,追谥闵妃为“明成皇后”。

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究竟是谁策划了这场暗杀?有谁参与其中?明成皇后究竟如何遭暗杀?关于“乙未事变”的很多细节,至今仍是谜。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大佐擅自开战(日本外交官秘信)(5)

·1930年《东亚日报》关于明成皇后的报道。

对这一事件,日本和朝鲜半岛长期以来存在巨大分歧,尤其是对主谋者更是众说纷纭。

《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字典》记录:“乙未事变”是由履新仅37天的日本驻朝鲜公使三浦梧楼指挥,驻扎在汉城(今称首尔)的日本守备队和以日本公使馆人员、警察、新闻记者、浪人等组成的行动队执行。他们听从三浦梧楼的指示,袭击了景福宫,杀害闵氏。事件从一开始就为秘密进行,事后日方又彻底毁坏史料、歪曲事实。三浦梧楼则声称“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为事件主谋,杀害明成皇后的是朝鲜军训练队”。而真正的罪人却被日本官方以证据不足无罪开释。曾见证事件的日本记者在其著作中,还渲染李昰应和明成皇后间的矛盾,肆意捏造半岛的近代史……

韩国人普遍认为,“乙未事变”是日本干的。韩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对该事件这样解释:“明成皇后被认为是妨碍日本侵略朝鲜的人物,因而日本公使动员日军和日本恶棍侵入宫阙,犯下了弑害明成皇后的蛮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关于“乙未事变”的观点与韩国基本一致。日本则长期回避该问题,对如何染指朝鲜王朝内部斗争、进而发动暗杀略而不谈。

近年来,韩国一直在寻找并披露日本策划刺杀事件的相关证据,如时任日本驻朝鲜公使馆一等领事内田定槌撰写的《赴任地回忆录》、日本法制局长官末松谦澄的报告书、美国传教士安德伍德夫人的《朝鲜见闻录》以及曾用于刺杀明成皇后、剑鞘上写有“一瞬电光刺老狐”字样的“肥前刀”……

随着堀口九万一亲笔信的披露,人们以此为线索再次尝试去推开历史真相之门。曾担任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委员长的首尔大学教授李泰镇表示,此前日本政府一直强调“乙未事变”是李昰应主导的,日本浪人等仅起辅助作用。但此次发现的书信内容显示,时任日本驻朝外交官就在现场,并详细记录了事件的经过,这足以证明这是日本国家层面的犯罪行为。

韩国《韩民族日报》报道称,过去多有观点认为针对明成皇后的暗杀是由日本浪人主使的,但最近事实证明,包括堀口九万一等外交官在内的日本官员在案件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此事引起韩国舆论热议。韩国《东亚日报》指出,希望以发现该信件为契机,彻底查明126年前暗杀事件的始末,特别是日本政府是如何介入的。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大佐擅自开战(日本外交官秘信)(6)

·表现明成皇后遭暗杀的美术作品。

有媒体指出,即便当时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闯入他国王宫残忍杀害王妃也是反文明的野蛮行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痛,是无法容忍的犯罪行为。

有网友表示:“日本外交官居然像盗贼一样杀害别国的国母,日本必须要反省反省再反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只有一个国家富强起来才能摆脱屈辱,必须要用这段历史教育子孙后代”……

在韩国京畿道骊州,明成皇后生活至8岁的地方,如今修复、改建为明成皇后故居和纪念馆,每年吸引不少游客。韩国大型原创音乐剧《明成皇后》自1995年首演以来,历演不衰,成为韩国首部登上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舞台的音乐剧作品。

人们以各种方式追忆历史,不论心中如何看待明成皇后,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都是人们心中所期盼的。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环球人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