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1)

看似寻常、渺小,

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一个经久不衰的母题。

作为代表吉祥的又一大典型意象,相比去年为大家介绍过的如意(点击跳转),鱼的历史更加悠久、含义更加丰富,渊源可追溯至文字与文明之先。

三代以降,无论文学还是艺术品种,关于鱼的吟咏和创作俯拾皆是,或比兴万物之盛多富裕,或冀望子孙之繁荣绵延;或寄托相思怀远之情,或向往悠游天地之境;或思慕飞逸登仙之脱俗,或抒发升腾跃进之荣耀……诗画不绝,雕镂无数,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最悠久丰富的吉祥意象之一。

上博藏有中国古代艺术品一百万余件,自然有不少以鱼为主题的各类文物,渊源久远,上溯先秦,下至现代,精品众多。本期,一起欣赏上博典藏中最具代表性的锦鳞佳作,品读“鱼”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丰富内涵。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2)

① 年年有鱼

鱼在古人心理中常与盛多和繁衍相关。

《诗经·鱼丽》借鱼的盛多赞美万物之殷盛,“物其多矣,维其嘉矣。”先秦无名氏的《白水诗》则以鱼比喻子孙繁多:“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流传既久,鱼在传统文化中就有了富裕、繁茂的吉祥寓意,在工艺美术中形成了大量装饰题材。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3)

•元 莲鱼纹玉饰上海博物馆藏

如利用鱼与余的谐音,组成“有余”主题:由莲花和鱼配合成“连年有余”,以双鱼与牡丹组合为“富贵有余”等。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4)

•现代 湖北沔阳 连年有余刻纸上海博物馆藏

又如以双鱼配合铭文表现“富贵昌,宜侯王,大吉羊”“宜子孙”等。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5)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6)

•汉 长宜子孙双鱼洗上海博物馆藏

此外,鱼还在演变中,发展出对后代教育的指意。典出论语《论语·季氏》孔子训子故事的“鲤庭”一词,即为古人对良好家教家风的喻示。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7)

②龙门跃鳞

鱼在中国文化中的另一种象征意义是飞升转化。

先秦时代,青铜水器中就多见鱼与龙共同装饰的手法,可能是鱼龙转换的暗示,大致到魏晋时期,鱼跃龙门的传说已广泛流传。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8)

•宋 童子骑鱼玉饰上海博物馆藏

龙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城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谷中,相传为上古时代大禹治水凿山断门而成,黄河之水在此奔流直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记载古老传说,每年暮春黄河鲤鱼会逆流上游,跃过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据说,“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达七十二”,因此“鲤跃龙门”被用来形容社会地位的急剧提升,而鱼跃龙门也成为中国吉祥文化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9)

•明 李在 琴高乘鲤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若说“鱼跃龙门”是飞黄腾达,“赤鲤”典故则有飘然成仙的内涵。晋代干宝《搜神记》载,战国时赵人秦高,入涿水取龙子,与诸弟子相约某日于水畔相会,至时,果然出现,乘赤鲤而返。因而,乘赤鲤成为了得道成仙的象征,在历代文学、绘画、工艺作品中都有不少表现。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10)

③鲤素怀远

鱼随水游,可以致远,故古人有以鱼为信使传书的浪漫想象。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11)

•清 象牙雕双鱼饰上海博物馆藏

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是表现相思之情的名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古时人们多以双鱼形木匣装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以“鲤”来代指书信。该诗写实地描绘了古人以双鱼形木匣装信传递的情景,“烹鲤鱼”也并非真的要烹煮鲤鱼,而是呼儿打开装有尺素的木匣之意。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12)

•清 道光 景德镇窑粉彩双鱼纹洗上海博物馆藏

然千百年来,人们浪漫地将其理解为鲤鱼替人传书之景,抒发幽怀远寄,相思眷念之情,歌咏不绝。双鱼也由此成为了美好爱情、鱼水和谐的表征。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13)

④鱼在江湖

天高海阔,鸟飞鱼跃,这既是自然界的固有现象,也是一种人类难以企及的自由自在之境。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14)

•清 李育 柳塘赤鲤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15)

•清 马远馭 落花游鱼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16)

•清 任霞 紫藤金鱼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春节年年有鱼(新春吉祥年年有鱼)(17)

•清 恽寿平 落花游鱼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