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怎么看心率快慢(心率越慢心脏越健康)
心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心脏的健康,生活中喜欢运动的人日常心率都比较慢,于是有许多人认为心率越慢说明心脏越健康,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心率只是反应心脏功能的一个指标,其本身只能评价心脏功能的一个方面系,我们更应该重视射血分数,从而客观评价心脏功能。
最近李先生感觉自己非常容易疲劳,而且时不时有心慌胸闷的不良情况,他担心自己身体有问题,于是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体检。
李先生在心电图检查中发现平均每分钟心率只有53次,他认为这是说明自己的身体健康,毕竟爱运动的人心率都慢,但是接下来医生却将其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并且建议李先生进一步完善心脏彩超检查,李先生很不解为什么要进一步检查,医生解释道因为李先生的心电图除了心率慢以外,还有ST段的轻度下移,这表明他有心肌缺血,因此要完心脏彩超看看心脏功能到底如何。通过进一步检查后发现李先生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只有50%,这表明他存在慢性心衰,心功能减退,于是建议李先生进一步住院治疗,李先生答应了。
一、心率与心脏功能之间的关系心率是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之一,它是指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心脏在1分钟内跳动的次数,正常人的心率约在60-100次/分。心率是否处于正常范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心脏的健康程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将每分钟心率大于100次的状态称为心动过速,而造成心动过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机体处于缺陷缺氧的状态,因此需要心脏提供更多的血液供应,而从诱因而言可以分为生理性诱因和病理性诱因两种。
生理性诱因所造成的心动过速是人体的正常反应,这种心动过速往往持续时间较短,并且对于心脏健康无明显影响,仅仅是为满足机体需要而产生的心脏代偿,常见的生理性诱因有剧烈运动、饮酒、进食、情绪激动等,一旦这些诱因消失,心动过速也会消失。
病理性诱因往往会对心脏健康造成损害,例如贫血、出血、缺氧、高血压、心肌病等,这些病因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脏功能受损,进而导致心脏的自主功能下降,常见的类型有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这些心动过速往往长期存在,并且对于心脏功能具有严重影响,非常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衰等恶性后果。
2、心率过缓
临床上将每分钟心率小于60次的状态称为心动过缓,这是一种心脏自主搏动功能下降的标志,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
心动过缓可以见于正常人,多是由于一些生理性因素导致,如体温下降、高龄、睡眠状态等,其次,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员或强体力劳动的人也会出现心律减慢,部分运动员甚至会出现每分钟40次左右的心率,但这种生理性的心动过缓对于心脏供血无明显影响,不会造成心脏功能减退,因此临床上无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的心动过缓多见于心血管疾病后期,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冠心病等,由于心脏受损,导致心脏自主搏动功能出现出现抑制;其次,一些常见的疾病也会引起心动过缓,如甲状腺机能减退、颅内压增高、某些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垂体功能迟钝、高钾血症等;最后,药物也是造成心动过缓的重要诱因,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利多卡因、洋地黄、奎尼丁、异搏定等均对于心脏搏动有抑制作用,服用期间会造成心跳减慢。
二、除了心率以外,我们更要重视射血分数临床上许多人将心率慢认为是心脏健康的指标,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心脏健康的评价标准在于其是否可以为机体提供足够的血供,虽然心率快慢对于心脏供血具有一定影响,但它并不能决定心脏功能是否正常,而射血分数是评价心脏供血功能的关键指标。
射血分数是指每次心脏搏动后,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之间的比例,其反应了每次心脏搏动所提供的血量,是评价心脏供血功能的关键指标。
众所周知,我们心脏中的血液是由心室收缩后射入动脉的,然后供给到全身的,但心室内的血液并不会都射入动脉,每次射血完毕后心室尚有一定量的余血。正常情况下,人体左心室的射血分数为50%-65%,右心室的射血分数为40%-55%,平均每次心室射入动脉血量约在60ml-80ml。
射血分数之所以可以直接反应心脏健康,是因为其与人体心肌的收缩能力直接相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射血分数越大,而心脏供血的能力就越强。运动员之所以心率偏慢,正是因为其心肌收缩力够强,即使心率偏慢,由于每次心室射入动脉的血液量足够满足人体需求,因此依然不会影响其正常的身体活动;但如果射血分数不足,即使心率正常,也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导致人体出现多种不适反应,由此可见,射血分数是更加可以体现心脏功能是否健康的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射血分数并不能通过心电图等常规手段获得,而是要通过心脏彩超来进行判断,如果左室射血分数为小于50%或右心室射血分数为小于40%,则临床上常认为存在心功能不全,往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干预。
三、维护心脏健康应做到以下5点心脏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心脏本身的代偿能力较强,如果不是存在先天性或者持续性的诱因是不容易发病的,因此为了防治心脏病,维护心脏健康,我们应做到以下5点。
①注意饮食健康
建立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防治心脏病的主要原则之一,生活中我们应该规律饮食,避免过饥过饱,食物方面应限制钠盐、脂肪、糖分等物质的摄入,注意口味清淡,避免摄入过量的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等;其次,饮食中可以注意摄入足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同时也要注意适量补充钾、硒、镁等对心脏有益处的电解质。
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许多研究表明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诱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有效防治心脏病的重要关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尽量做到不沾烟酒,并且避免熬夜,一定要做到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从而为心脏的代谢和休息提供保障。
③适量运动
运动对于促进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对于患有心脏病的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但日常生活中依然建议每天进行20-30分钟的有氧运动,并且依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调节,常见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并且在运动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热身,运动强度要控制在自身可以耐受的程度,运动时间要从短到长,同时注意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一定要立刻休息,并且及时就医。
④保持良好心态
不良的情绪也是诱发心脏疾病的重要诱因,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调节自我的情绪,特别是积极调节不良情绪,可以选择与家人、朋友进行适度交谈,也可以选择进行户外运动或者培养兴趣爱好,从而实现对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健康。
⑤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患有心脏疾病的人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常用的体检项目包括血压、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CT、心肌酶谱等,必要时可以行冠状动脉造影等专科检查来了解心脏的血管状态,从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总结综上所述,心率的快慢并不是决定心脏健康的主要因素,我们更应该注意心脏的供血能力,特别是射血分数这个特异性的评价指标,但这需要通过完善心脏彩超才能获得;其次,积极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从饮食、运动、睡眠等多个角度进行自我调节,积极进行身体检查,从而起到防治心脏疾病的作用。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麻烦点个赞或者收藏,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相关问题,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谢谢。想要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关注小五的头条号——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早关注、不迷路呦
#心健康信科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