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公共交通恢复了吗(今起驶入黄江镇)
|
30日起,黄江街头往昔的公交车逐渐更换为深蓝色的东莞巴士。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
今天起,黄江街头有了新的风景线——往昔的公交车更换为深蓝色的东莞巴士,“蓝巴士”正式进驻。今后,黄江的公交不仅以“7”字开头重新编号,有了优化调整,还将新增莞深跨市公交747路,从黄江车站到深圳光明,全程30公里只需要3元。
随着“一镇一公汽”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今年内,东莞将全面整合各镇街公交资源,并将全市划分为5个公交片区,全面提升公交服务品质。10月25日起,东部公交运营片区公交资源整合工作正式拉开序幕。黄江是片区内第二个进行整合的镇。“蓝巴士”将以更精准的班次、更高效的管理和更好的服务行驶在黄江镇内。
●南方日报记者 欧雅琴
公交出行体验更舒适
继10月25日顺利完成常平镇公交资源整合后,“蓝巴士”马不停蹄,10月30日正式进驻东部公交运营片区公交资源整合第二站——黄江镇。
“据2017年统计数据,黄江镇总面积92.86平方千米,下辖长龙社区、北岸社区、三新社区和宝山社区等7个社区,达229900人,是东部产业园片区中唯一位处莞深交界的镇区。”东莞巴士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东部的经济重镇,黄江居民的出行需求十分旺盛,在资源整合后,将有更多蓝色巴士奔驰在黄江街道上,为本地居民服务。
根据调整方案,此前,黄江镇原有公交线路6条。而从今天开始,东莞巴士将承接6条公交线路运营权,并以“7”字开头重新编号,其中优化调整黄江5路和8路。
具体来说,如原有的黄江1、2、3、6路保留,更换成了新的线路编号,分别是740、741、742、745。而黄江原有的5、8路,则更换为743路、746路,线路走向还有所变动。大家在乘坐公交车时,要留意线路的变化,看好各个站点。
对比起此前较为老旧的车辆,此次更换的“蓝巴士”,不仅全部是纯电动车,行驶起来噪音小、舒适,车内空间也比较舒适。近几天,东莞巴士工作人员开始更换沿线的线路牌,调试车辆,原有的公交车辆也在站好最后一班岗后,陆续入库。
由“一镇一公汽”到区域资源整合
此次调整,是为了有效改善黄江乃至东部片区内公交线网布局,提升公交运行效率,为片区乘客公交出行带来便利。
根据《东莞市第二轮公交资源整合工作方案》(东府办〔2019〕24号)要求,全市镇内(园区)公交于2019年6月30日到期后,将逐步退出公交运营,不再实施“一镇一公汽”模式。通过重新整合优化现有跨镇及镇内公交线路,全市由原来市区、跨镇、镇内常规公交体系,逐步转变为以片区公交为主体的一体化公交模式。此前,城区、滨海湾、松山湖等片区已经陆续完成了整合,片区内的公交资源进一步得到了优化,居民出行更为便利。
此前,东部片区内的公交系统虽然为居民提供了出行便利,但由于各自成体系,线网布局及运力分配不均衡,镇之间公交行政性分割比较明显。在片区内部,镇与镇之间缺少直达干线公交联系,在高峰时期,公交车跑一趟需要一个多小时,效率不高。
效率不高、衔接不畅,带来的是不好的乘车体验。“乘客等车时间过长、公交到站准点率不高,这些都降低了公交系统的可靠性。”东莞巴士有关负责人说,由于缺乏统筹和资源整合,随着顺风车和共享单车等新型出行方式的出现,片区内的公交出行吸引力日渐下降,急需改变。
作为最后一个整合的片区,东南临深片区(塘厦、凤岗、清溪、樟木头)及东部产业园片区(常平、黄江、谢岗、桥头)由东莞巴士有限公司组建公交分公司,统筹运营东南临深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公交线路,进一步统筹优化线网结构,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
“随着‘蓝巴士’陆续进驻黄江等东部镇街,东莞的公交资源整合工作将胜利收官。”东莞巴士该负责人介绍,今后,全市的公交车将实现“一盘棋”,更注重衔接和服务的提升。
缩短公共交通“门到门”时间
每天交通早高峰,大量粤B牌汽车从黄江碧桂园以及金地湖山大境开出,涌向深圳方向。近年来,莞深之间的人口流动、产业转移速度越来越快,每天往返于莞深两地的“双城族”对于两地交通来往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黄江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作为深圳的近邻,黄江为了积累人才基础,吸引更多优质产业落地,一直在提升对于城市布局、产业统筹、交通规划等方面的要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标深圳,提高区域竞争力。
对于公交出行的要求也是如此。“随着与深圳往来的频密,跨界商务往来及通勤通学需求将急剧增长,对城市公交便捷程度、出行舒适程度及安全保障水平等服务品质要求不断提高。”据介绍,在资源整合后,黄江公交出行不仅焕然一新,提升了对黄江居民的服务能力,也考虑到轨道交通衔接、与深圳对接融合的因素。
根据设想,在城市环境容量有限的压力下,交通部门将资源优先向集约、低碳、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配置,充分保持区域的发展活力,“通过科学规划,大大缩短公共交通‘门到门’出行时间,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与竞争力。”
无缝接驳深圳地铁6号线
29日下午,深圳市交通局的官微“深圳交通”发出了一条推文,“光明-东莞,公交3元”,正式宣告新的跨市公交线路“莞747路”的开通。两地居民纷纷在推文下留言,“太激动了”、“好,东莞住光明上班”、“希望能开通更多跨市公交”。
随着黄江镇公汽资源整合,跨市公交“莞747路”(东莞黄江车站—深圳光明科技公园总站)在30日正式开通,线路全程30公里,票价为一票制3元,单程运行时间约100分钟。
该线路为首条途经公常路的跨市公交线路,沿途经黄江广场、华南塑胶城、中大第七附属医院、光明大街、广深港高铁光明城站等地,旨在为黄江、光明两地市民提供高效快捷的跨市公交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747路也是东莞首批试行一票制的跨镇公交线路之一。此前,《东莞市完善城市公共汽车票价听证方案》中,针对原跨镇公交票价计价方式存在的问题,市发改局提出两种调整方案,统一全市公交票价计价方式,其一就是按线路里程实行统一票制,24—36公里的线路票价为3元/人次。按照这种新的方式计费,黄江居民通过747线路出行,费用大幅度降低了。
此外,东莞巴士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深圳地铁6号线将于明年中旬开通运营,莞747路将与深圳地铁6号线的“光明大街”站、“观光路”站(轨道站点名称均为工程名,届时请以实际运营站名为准)无缝接驳,届时黄江市民可乘坐莞747路至上述轨道站点换乘深圳地铁前往公明、松岗、深圳北站、福田等地。
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保障。通过公共交通,黄江到深圳出行更为便捷,更拉近了两地的距离,加快莞深融合发展。
■延伸阅读
黄江公汽发展史
改革开放后,黄江大量引入“三来一补”企业,拉开了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序幕,道路交通日益完善,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地方经济建设事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黄江境内先后建起多家汽车运输公司,开展公路货运业务。
1992年,黄江大胆开拓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软、硬环境,并将道路建设作为改变区域弱势、增强地方竞争力的主要突破口。此后,黄江先后对公常路、莞惠线进行扩宽改造,全镇初步形成以莞樟公路(S537)、公常公路、清龙公路等干线公路为骨架,多条乡村公路相互沟通并与镇外交通干线相连接的公路交通网络,纵贯全镇东西南北。截至目前,黄江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公路总长超过180公里。
此外,随着黄江工业迅猛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客运需求量快速增加。客运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至2012年全镇共有客运企业2家,开通线路18条,营运客车近300辆;并开通至湖南、广西等地的省外线路41条,开通至广州、深圳等地的省内线路2条,途经黄江镇的市内专线班车达20多条。
近年来,随着黄江产业转型升级,一跃成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工业强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迈入小康,目前全镇居民基本实现“户户有汽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