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时期税收有多高(明末崇祯消失的内帑)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共经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1644年延续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走到了尽头。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是一个充满了戏剧性的悲情历史人物,那时官员贪污成性,崇祯末期的内帑早已一干二净。崇祯皇帝自己省吃俭用,吃得少,穿得差,甚至把皇宫里“酒扈器具之金银者”都拿去变卖充作军饷。

崇祯时期税收有多高(明末崇祯消失的内帑)(1)

实际上根据其他资料,崇祯变卖的不仅仅是酒扈器具,还包括皇宫内储存的人参等物品,如李清《三垣笔记》中记载:“上忧国用不足,发万历中所储辽参出外贸易,予时市其中者,上有征也,色坚而味永,与他参迥异。……闻此番贸参,获可数万金。”

但是还有人造谣说崇祯的内帑里有的是钱,几千万两白银是少算的,几亿两也不算多,说成是金山银山都不夸张。崇祯这么焦头烂额地催征赋税,都是他自己小气舍不得花钱,最后被李自成打到北京的时候,还守着几千万乃至上亿两白银不放,最终落得个上吊自杀的结局。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崇祯时期税收有多高(明末崇祯消失的内帑)(2)

那个时候李自成的军队已经打到北京城下,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候,北京的守军没有军饷,不愿作战。崇祯焦头烂额,不得不派太监向大臣、皇亲国戚、太监要求捐款。但是众人都哭穷,都说“家银无多”。

李自成在攻下北京后,为了解决军饷问题,下令对官绅追赃助饷,也就是强迫大家交出银子,没交纳规定额度的银子就要被严刑拷打,活活打死者不在少数。

官绅们放弃名节,改投到李自成阵营中原本是为了保全个人和家族的利益,结果遭遇追赃助饷,不仅名声尽毁,甚至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一位身陷北京的明朝官员在绝望中愤慨地说道:“是岂兴朝之新政哉,依然流贼而已矣。”

崇祯时期税收有多高(明末崇祯消失的内帑)(3)

史淳在其所著《痛余杂记》中也反驳此说,并引曾任户部官的吴履中的话以证实他的意见:吴喧山曰:“吾尝司计,请发内帑,上令近前密谕曰,内库无有矣,遂堕泪。”

这记载清楚表明,崇祯末期内帑早已一干二净。崇祯以皇帝之尊而至于在臣下面前堕泪,其中情形可想而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