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情人节样子像极了爱情(他们的情人节)
还有一天,
西方的情人节就要到了,
爱恋着的人们会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
表达爱意、传递甜蜜,
年轻人还会大大方方地
在朋友圈里秀恩爱。
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有自己的“情人节”,除了人们所熟知的七夕节,刚刚过去的元宵节也算是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正是上元节灯会恋人约会的场景。你也许不知道,中国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情人节”。
大戊梁歌会
大戊梁歌会来自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并在侗族同胞中世世代代口耳相传。300多年前,有个叫肖女的侗家姑娘,爱上自家长工闷龙,两人在“大戊”之日相约私奔,终因逃避追赶在大戊梁山双双殉情。
↑民众在大戊梁歌会上参加抢鱼塘活动。新华社发
↑侗族阿妹在大戊梁歌会上展示手工侗锦。新华社记者 明星 摄
侗家人为纪念这段凄美的爱情,在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大戊日”,都要举行盛大集会,青年男女对唱情歌、跳侗戏、斗鸟。因此,大戊梁歌会被称为侗族百姓自己的“情人节”。
↑穿着侗族盛装的演员在大戊梁歌会上演绎侗族大歌。新华社发
土家女儿会
传统恩施土家“女儿会”有300多年历史。它起源于石灰窑和大山顶,保存了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是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每年农历七月十二,青年男女穿戴一新,前往乡场赶会。
↑相亲男女在恩施土家女儿会上载歌载舞。新华社发
↑相亲男女在恩施土家女儿会上诵读订婚书。新华社发
姑娘们捎带土产山货,借赶集售物寻觅意中人,年轻的小伙子则身背空篓假装做生意,看中哪位姑娘便上前搭讪。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土家汉子与土家“幺妹儿”交谈。新华社发
卯节
水族卯节流行于贵州省三都县和独山县部分村寨,每年水历九月、十月(农历五月、六月)择卯日举办。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自从水族先民迁徙至此,就立下了“一坡源千古,情爱唱千秋”的传统。
↑身着盛装的水族少女在卯节上悄声耳语。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卯节上的水族少年。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卯节当天,未婚男女青年身着盛装,满心欢喜聚会卯坡,以歌传情,以歌示爱,以歌择偶,尽情歌舞游玩。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水各大寨卯节上水族同胞在敲牛皮鼓。新华社发(秦刚 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男子在卯节祭稻田活动中抢鸭子。新华社发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人特有的传统佳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6月24日举行,历时3天。其中,火把游行、篝火晚会等活动是人们狂欢的主要内容之一。而能歌善舞的彝族少男少女也借这个热闹的“狂欢节”寻找心上人和表达爱情。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彝族姑娘在篝火晚会上点燃火把。新华社发
↑广西隆林彝族同胞在火把节上进行火把驱虫仪式。新华社发
↑彝族青年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保上村阿搞屯举行打磨秋活动。新华社发(林斌 摄)
姊妹节
姊妹节又称“吃姊妹饭节”,是贵州省清水江中游沿岸苗族青年特有的选对象谈恋爱的集会,是苗家人的情人节,一般在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举行。
↑在贵州台江县城,苗族同胞参加万千姊妹苗族盛装游演。新华社发(石庆伟 摄)
↑身着盛装的苗族同胞在贵州台江县街头互相敬酒。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节日期间,苗家少女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挽装着五彩糯米饭的竹篮,与小伙子们郊游踩鼓、“游方”(苗语“谈恋爱”之意)对歌,赠送藏有不同物品的“姊妹饭”传情达意。
↑在贵州省台江县老屯乡辣子村,当地的苗族男女在水田里参加“老庚捉鱼”活动。 新华社发(吴吉斌 摄)
↑台江县施洞苗族“姊妹节”现场,苗族同胞们在“踩鼓”。新华社发
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敛而绵长,“爱”字不常表露在人们的生活语言中,温婉、含蓄的中国人以自己的方式期许爱情、经营浪漫。对于聚少离多、日夜思念的夫妻或恋人,见到彼此的那一日,便是他们最珍惜的“情人节”。深情一抱胜过了千言万语。
今年春运期间,陈彬斌与朱敏夫妻俩分别在不同的列车上承担乘务工作,这是两人第5年参加春运。他俩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在紧张繁忙的春运中恪尽职守。
↑铁路上海客运段列车员陈彬斌、朱敏夫妇在上海火车站短暂相聚时拥抱在一起。丈夫陈彬斌在火车站简短交代朱敏一些家事后,便登上开往连云港方向的春运加开列车,投入到工作中(2017年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刘建丽是重庆客运段重庆到福州的D2228次列车列车长,丈夫郭强是丰都高铁站的一位铁路民警。春运期间,刘建丽随D2228次列车在重庆和福州之间往返,经过郭强所在的丰都高铁站时停留两分钟。这两分钟就是夫妻俩短暂而宝贵的团聚时刻。
↑D2228次列车抵达丰都高铁站,刘建丽隔窗与等候在站台上的丈夫郭强挥手打招呼。(2017年2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亢国伟、杜铁梅是一对铁路夫妻。亢国伟是银川铁路公安处的乘警,杜铁梅是兰州铁路局银川客运段列车广播员。今年春运,虽然二人同在一趟列车上,但是却几乎见不到对方,杜铁梅的广播工作持续时间很长,在值班期间是不允许离开广播间的,而亢国伟需要不定时巡查车厢,每一次夫妻二人出车,直到列车抵达终点站,他们才能在站台上见面。
↑在银川火车站站台上,亢国伟和妻子杜铁梅在一起合影(2017年1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那些相濡以沫、陪伴了几十年的老夫老妻,容貌虽已改,相看两不厌,情浓似初见。
来自湖北洪湖的杨兰芳、罗祥英和杨从树、徐芝萍两对夫妻是福州晋安河上的环卫工,1998年他们踏上环卫小船的时候,没想到这份工作一做就是18年。18年来,每天清晨到傍晚,晋安河上都会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寒来暑往,风雨无阻。
↑上图:杨兰芳(右)、罗祥英夫妇(2008年3月12日摄)。下图:暴雨让福州晋安河内垃圾增多,手指受伤的杨兰芳(右)仍然坚持陪伴在妻子罗祥英身旁,清理内河垃圾(2016年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上图:杨从树(左)、徐芝萍夫妇在清理福州晋安河内的垃圾(2008年3月12日摄)。下图:杨从树、徐芝萍夫妇将收集的内河垃圾运往转运站(2016年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半个世纪前,北大医院的青年医生杨文钦为了一句“改变家乡山区缺医少药面貌”的誓言,带着在北京友谊医院工作的藏族妻子扎西志玛,辞别北京,扎根湖南新晃侗乡。如今,80多岁高龄的夫妇俩依然坚守在门诊第一线,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侗乡大医”。
↑一大早,杨文钦(右)与妻子扎西志玛一起从家里去医院上班(2016年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程婷婷摄
每周一、三、五,杨文钦都会牵着妻子扎西志玛的手,来到新晃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坐诊。
↑在新晃县人民医院,扎西志玛(后左二)按照挂号顺序为患者排序(2016年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程婷婷摄
↑杨文钦与妻子扎西志玛年轻时的照片摆在家中的书桌上(2016年10月29日摄)。杨文钦说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年拍的了,只记得当时他们还在大学里读书。新华社记者程婷婷摄
杨文钦看病细致,在病人的病历本上密密麻麻地写下医嘱。随着年龄增大,他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有时需要在看病途中服药。而扎西志玛因为年纪大了,只帮杨文钦排队叫号。两位老人每天互相搀扶着来上班,下班再一起回家。
↑在新晃县人民医院,杨文钦(右)与妻子扎西志玛在诊室内(2016年10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程婷婷摄
“现在,扎西不能上班了,走路下楼梯走坎坎我都要扶着她,我怎么忍心让她整天坐在家里,于是我就和扎西说,现在上班还是跟我去,你坐在我的对面,穿着白大褂,帮我登记病人信息,维持秩序,下班再一起回家。这样我才放心。扎西能陪我,能去做点就做点,等到动不了了,不能去了,我也就不上班了。”
纯真的爱情不只流淌在二月十四日这一天,愿真爱永驻,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策划 · 韩宇
编辑 · 吕帅 吕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