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的德国人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东西德合并

近半个世纪以来,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一直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的前沿阵地,自然他们也成为了美苏关系的晴雨表,在美苏争霸激烈时两德的关系也趋于紧张,反之亦有所缓和。在美苏对抗剧烈的70年代,苏联与美国分别在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装备了大量的核武器和战略导弹,两德一度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德国的一分为二标志着战后两大军事集团和东西方壁垒的界定与形成,横亘在东西柏林之间的柏林墙实际上更是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壁垒。不过随着苏联解体后,随着那个历史的鉴证者柏林墙的倒塌,东德和西德的统一寓意着德国有了新的开始。但随之而来的是暴露了东德和西德的不足和矛盾,由于国家分裂两处,使得德国人产生了严重的地域歧视,而究竟有多严重,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一.二战后的德国分裂

1、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

两德的分裂源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德国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在雅尔塔体系的作用下,在战后被分裂为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德国分裂的半个世纪,世界格局一直处于美苏对抗的雅尔塔体系之中,上世纪80年代末,美苏争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作为战败国的西德和日本,却先后凭借美国的支持和自身工业基础的雄厚,在战后出现了经济上的腾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神话。

在进入80年代以后,德日已将英法等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并逐渐在经济上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发起了挑战,而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在二战之后的对抗中,耗费了大量的国民生产总值,他们在经济上的霸主地位逐渐遭到了威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在苏占区的基础上形成的,德国分裂之后民主德国理所当然倒向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解体后的德国人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东西德合并(1)

2、民主德国的危机

长久以来东欧各国都遵循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进入到80年代以来,苏联与东欧各国均爆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摆脱国内的危机。

戈尔巴乔夫按照其“政治新思维”的精神对民主德国推行支持改革、允许自由选择道路和不干涉内政的新政策,但其本意是支持民主德国领导由改革派取代保守派执政,但是失去了苏联“干涉”和“指导”的统一社会党并没能完成对民主德国的改革,面对风雨飘摇的局势和国内国际的巨大压力,统一社会党不仅没能守住仅存的“果实”,反而丧失了大片革命的成果,最终在东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下,最终丧失了执政的地位,可以说没有苏联在东欧政策上的巨大变化,1989年东欧各国政局的巨变是不可想象的,民主德国的政局巨变更是不可想象的。

东欧政局的变化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而民主德国政局的急剧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德国迅速统一的前提。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经济基础最好的国家之一,新经济政策给民主德国国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工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均国民收入曾经一度世界排名第10位,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名列前茅。

进入80年代,民主德国的经济开始滑坡,作为当时的民主德国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坚持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导致进入80年代后期,民主德国爆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欧各国的经济、政治都严重依赖苏联的控制,并且各成员国基本上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苏联的这种国家政治模式在德国身上水土不服,势必回崩塌。

苏联解体后的德国人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东西德合并(2)

二、德国的统一

1、德国统一成一场国际游戏

在1990 年 10 月 3 日,两个德国宣告正式统一,以德国统一为起点的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新时期已经开始。从西方三国英、法、美来说,在对待德国统一的问题上也并不一致。法国鉴于遭受德国两次灭国的惨痛经历,因此极力反对废除对德国的占领制度。

随着西德建国后的形势发展,特别是经济上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西方对恢复德国统一的态度有所变化。1950 年西方三国接连提出在国家监督下通过在全德举行自由选举来实现德国统一的主张,而苏联则提出,先由两德选派相同数量的代表进行平等协商,成立临时政府,尔后由临时政府负责举行全德选举。

虽然表面上看这是个形式和程序问题,实质上双方都想按照自己的政治构想和制度去统一德国。1952 年 3 月,苏联政府照会西方三国,表示原则上同意在国际监督下举行全德自由选举,条件是德国统一后实行中立或非军事化,但遭到西方拒绝,西方认为这会使苏联试图阻止联邦德国加入拟建立的欧洲防务共同体和北约。此后,西方三国和苏联互提建议,又互相否决,把德国统一问题真正变成了一场“国际游戏”。

苏联解体后的德国人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东西德合并(3)

2、最后解决德国问题条约

1990 年 9 月 12 日,两个德国和苏、美、英、法四大国外长在莫斯科签署《最后解决德国问题条约》。统一后的德国的领土只包括两个德国和整个柏林,确认保持现有边界的最终性质,是建设欧洲和平秩序不可缺少的因素。责成统一后德国同波兰签定一项具有国际约束力的边界条约,并且德国现在和将来都不对其他国家提出任何领土要求。

重申放弃制造、拥有或控制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保证在三到四年内把统一后的德国武装力量削减 45%。统一后的德国自己有权决定归属哪个联盟,在对内外事务中享有完全的主权。1990 年 10 月 3 日,两个德国宣告正式统一,至此困扰欧洲 40 多年的德国问题获得最终解决。这标志着以德国分裂为特征的欧洲战后史从此结束,而以德国统一为起点的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苏联解体后的德国人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东西德合并(4)

三、统一后的问题

1、东德人和西德人难以和睦

德国迅速实现统一,是 20 世纪 90 年代欧洲最突出,影响最深远的事件。德国统一的实现,对今后欧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但在德国内部而言,东西德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分离,又合二为一,这其中必将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东西德两部分居民虽然语言相同,但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着不少差异,常常导致相互之间的不理解。究其原因,双方有不同的看法,多数人的解释是西德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充满竞争、你争我夺、相互倾轧的社会,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人从小就学会“争取、“奋斗”,习惯大言不惭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利益。

苏联解体后的德国人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东西德合并(5)

2、统一后的转型使得东德和西德人互相排斥

随着德国重新统一,政权机构的高层官员大部分由西德人把持,部分教授、记者和政府官员都失去了工作,外交部的名工作人员大部分失业,还有到万名教师失业。这种现象东德人心里是极其不舒服的。

东西部地区的工资拉平政策在提高东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方面起了一定作用。德国统一后经济上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经济的衰退,不仅给东部地区各州和整个联邦德国的经济、政治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由此还产生了一系列其他的社会问题,东部地区出现的人口迁移、排外、极右思潮抬头和心理隔阂。

苏联解体后的德国人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东西德合并(6)

结语:

两德统一后,人口的迁移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因此引发了社会一系列的问题。世界上任何地区的人口迁移大多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因此也可以说,造成德国东部人员西迁的原因主要也是由于德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由此产生的东部地区持续走高的失业率和东部地区的实际工资与西部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待遇的差距、政治意识形态的不同势必导致东德和西德人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心理。

在柏林墙倒塌十多年后,东西部德国百姓之间始终有一堵“心理墙”。而多年受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影响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差距,更不是短期内可以消除的。形象地说,有形的柏林墙已经拆除,但无形的柏林墙依然存在。

参考文献:

《阿登纳回忆录》

《我要的是德国统一》

《最后的华尔兹——德国统一的回顾与反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