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红场阅兵三大看点(1945年红场阅兵三大看点)

1945年6月24日,苏联在莫斯科红场隆重‬举行阅兵仪式,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在当年那场阅兵仪式上,有三个场景特别抢眼,令人印象深刻,至今仍然历历在目,那就是:

“白马朱可夫”、“胜利旗帜”和“苏联红军将士丢弃‬纳粹‬德国军旗”。

1945年红场阅兵三大看点(1945年红场阅兵三大看点)(1)

朱可夫元帅骑白马检阅部队

红场阅兵时,苏联朱可夫元帅骑着一匹白马,在万众瞩目中检阅了苏联红军。

骑白马检阅军队是苏联军队的传统,早在18世纪,俄罗斯著名军事家苏洛沃夫就骑着一匹白马检阅了军队,并‬从此开始‬被‬后‬人‬仿效‬。‬

那匹白马原本没有什么特别,苏洛沃夫平时征战时骑乘的就是这匹战马,但是,自从苏洛沃夫骑乘白马检阅过军队之后,白马以及它‬的骑乘者就有了特殊的含义。

在俄罗斯的传统里,骑着白马检阅军队是一种无上的荣耀,是智慧、力量和权力的象征。

有朋友会问,在1945年的胜利大阅兵中,骑白马检阅军队的为什么是朱可夫元帅,而不是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呢?

事实上,当苏联决定举行红场阅兵仪式的时候,斯大林是骑白马检阅军队的不二人选。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斯大林同志还下了一番苦功,提前半个月苦练“马背上的功夫”。

在此之前,斯大林并不善骑马,为了能在阅兵式上一展雄姿,时年67岁的斯大林决定“临时抱佛脚”突击一下。

斯大林把学习骑马的时间放在夜晚,并要求所有人不得对外泄露自己学骑马这件事情。

在莫斯科郊外的练马场上,陪同斯大林学骑马的只有三个人、一匹马: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克里姆林宫警卫长弗拉西克和‬一个驯马师,还有斯大林在阅兵当日将要骑乘的一匹白马。

斯大林学骑马这件事情进行得非常不顺利,第一次学习骑马,练马场上就发生了险情。

驯马师简单介绍了骑马‬的基本要领之后,斯大林在瓦西里、弗拉西克和驯马师的帮助下上了马。

因为从来没有骑过马,斯大林显得有些紧张,为了避免从马背上摔下来,斯大林端坐‬在‬马鞍‬之上‬,用‬双腿夹紧马肚子。

等白马迈开步子之后‬,因为‬摇晃‬得‬厉害‬,斯大林下意识‬地‬夹‬紧‬了‬双腿。

这下可坏事了,白马显然理解错了主人的意思,它迅速抖擞精神,迈开步子小‬跑起来。

驯马师慌了,他赶紧拉紧缰绳,瓦西里和弗拉西克也迅速赶了上去,三个人齐心协力,好不容易才拦住了白马。

可是,因为斯大林身高马大,又不得要领,尽管‬有‬三个‬人‬前后‬护卫‬,斯大林还是从马背上滑落下来,跌倒在地。

瓦西里和弗拉西克担心出意外的情况,纷纷劝说斯大林就此打住,不要再冒险了。

可是,斯大林却不肯罢休,执意要征服这匹不听使唤‬的白马。

斯大林再一次骑上马背,这一次,他干脆从驯马师手里接过缰绳,狠狠一拉缰绳‬,两腿同时夹紧马肚。

斯大林并不知道,自己给白马发出了一个矛盾的信号,白马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回应。

只见白马长啸一声,后腿直立起来,当时就把斯大林甩下了马鞍。好在有惊无险,斯大林虽然‬再次‬落马‬,却‬没有受伤。

这么一来,瓦西里和弗拉西克坚持不同意斯大林继续练下去,斯大林自己也默默地听从了劝告。

在几天后召开的苏联‬最高统帅部会议上,斯大林第一次明确告诉大家,“我老了,不可能骑马阅兵了”。

有同志建议道,“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是乘车检阅部队的,我们也可以这样做。”

斯大林摇摇头说:“罗斯福可以那样做,因为他有腿疾,而我不可以‬这样‬做‬。”

斯大林最后决定,此次阅兵必须坚持“阅兵首长骑白马检阅部队”的传统,在几个候选人中,斯大林选择了自己的军事副手朱可夫元帅来担任阅兵首长,由‬朱可夫‬元帅‬代替‬自己‬检阅‬部队‬。

朱可夫元帅在苏联红军中的威望仅次于斯大林,是苏联人民崇拜的“战神”,由朱可夫元帅代替斯大林检阅部队确实是比较合适的。

1945年6月24日,阅兵仪式如期在莫斯科红场‬举行。

上午10时整,随着克里姆林宫钟楼上的钟声响起,盛大的阅兵仪式正式开始。

伴随着雄壮的乐曲声,朱可夫元帅骑着一匹白马威风凛凛‬地‬出现在红场上,参阅官兵顿时发出“乌拉!乌拉!乌拉!”的呼号,向朱可夫元帅表达敬意。

1945年红场阅兵三大看点(1945年红场阅兵三大看点)(2)

骑白马者为朱可夫元帅

朱可夫元帅骑着白马从阅兵队列前奔驰而过,在场的新闻记者用照相机捕捉到了当时的经典场景。

检阅部队结束之后,朱可夫元帅策马返回检阅台,与斯大林同志紧紧握手。

随后,朱可夫元帅以阅兵首长的身份发表了简短的演讲,紧接着,军乐队奏响苏联国歌,红场上空回荡起50响礼炮声,分列式开始了。

大阅兵这天,排在阅兵队伍最前列的是高擎“胜利旗帜”的苏联红军战士,这面“胜利旗帜”曾被插上柏林国会大厦,是苏联战胜纳粹德国的象征!

下‬面‬是一张拍摄于德国柏林国会大厦的新闻照片,照片上,几个红军战士爬上德国柏林国会大厦的楼顶,在那里升起一面鲜艳的红旗。

1945年红场阅兵三大看点(1945年红场阅兵三大看点)(3)

新闻照片 《胜利旗帜》

严格地说,《胜利旗帜》并不是一幅真正的战地摄影作品,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升旗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天。

也就是说,这是一张后来补拍的照片,也有人说它是一张“摆拍”的照片,画面记录的并不是那个伟大的历史性时刻。

1945年的4月30日晚上10时40分,苏联红军第150步兵师官兵攻入希特勒的老巢。

当时,苏联红军包围了柏林国会大厦,苏联‬红军‬第150师一部分战士已经逼近大楼。

几个红军战士爬上国会大厦楼顶,因为一时找不到插旗的地方,一位红军战士灵机一动,将一面象征胜利的红旗插入大厦顶部“日耳曼尼亚”雕像的王冠中。

此时,大楼里面的战斗还没有完全结束,红军战士还在与负隅顽抗的纳粹分子激烈交战。

战斗‬一直到5月2日凌晨才结束,红军战士全歼了‬躲在大厦地下室的纳粹分子,也是在这个时候,红军将士听到了希特勒已经自杀身亡的消息。

因为插旗的时候是在深夜,且现场没有战地记者,因此,苏联‬红军第150师没能在插旗的当时留下一张极具纪念意义的照片。

所以,三天之后,第150师特地找来一位战地摄影记者,补拍了那张后来名扬天下的照片,照片取名为《胜利旗帜》。

《胜利旗帜》这张照片是补拍的,照片上的战士和那面旗帜却是真实的,红场阅兵式上高‬擎‬胜利‬旗帜就的‬就是‬插‬旗‬的红军战士,那面‬旗帜就是曾经‬插‬在‬柏林‬国会大厦‬楼顶‬上的‬红旗‬。

在胜利旗帜的引导下,十个方面军的阅兵方阵陆续跟进,威风凛凛地走过红场,接受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的检阅。

1945年红场阅兵三大看点(1945年红场阅兵三大看点)(4)

1945年红场阅兵

参加这次阅兵的部队来自苏联红军各大方面军,每个方面军组成一个巨大的阅兵方阵。

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阅兵方阵,每个方阵由1000个官兵组成,这1000个官兵都在刚刚结束的战争中获得过战功。

朋友们应该对‬苏军(俄军)士兵“骄傲的头颅”印象深刻‬吧,在我看来,很少有一支军队的士兵像他们那样骄傲。

这种骄傲充分显露在士兵们“骄傲的头颅”上。迈开正步时‬,士兵‬们‬的‬上体保持正直,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向后摆臂时干脆利落。

通过检阅台“向右看”的时候,士兵们的下巴‬一律上扬30度,把他们的骄傲和自豪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与以往历次阅兵相比,参加这次阅兵的红军官兵更加骄傲和自豪,那种情绪实实在在地写在方阵里每一个士兵的脸上。

另外,这次红场阅兵的阵容也豪华无比,有24名苏军元帅和249名将军参加了阅兵仪式。

在阅兵仪式接近尾声的时候,列宁墓前出现了世界阅兵史上罕见的一幕。

只见200名苏联红军士兵“闪亮登场”,他们的出现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首先,这200个红军士兵人手一面纳粹德国的军旗,他们把持军旗的形态很特别,200面纳粹德国军旗被他们倒持在手中。

其次‬,士兵们的表情也跟其他参阅官兵大相径庭,他们表情肃穆,脸上甚至透露出憎恨和鄙视。

参加观礼的所有人都看清了士兵们手上的德国军旗,却都没有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只见那200个红军士兵在列宁墓前停了下来,他们将200面纳粹德国的军旗抛在地上,就像丢弃一堆堆臭不可闻的垃圾。

据说,俄军当年也将拿破仑军旗抛在沙皇面前,苏联红军这次如法炮制当年的做法。

1945年红场阅兵三大看点(1945年红场阅兵三大看点)(5)

士兵们丢弃纳粹德国军旗

“红场阅兵丢弃纳粹军旗”、“白马元帅朱可夫”、“胜利旗帜”无疑堪称‬这次阅兵的点睛之笔,人们永远记住了当年的经典瞬间。

有人说,“红场阅兵丢弃纳粹军旗”这件事情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大。

事实上,俄罗斯民族号称“战斗民族”,除了彪悍‬、强硬‬、敢战之外,在迎战强敌和庆祝胜利的时候,“战斗民族”从来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1941年,苏联在德军兵临城下之际举办阅兵式,参阅部队通过红场后直接奔赴前线。

在那一次阅兵清楚地向国人传达了一个信息-苏联‬人民‬将‬誓死‬保卫‬莫斯科‬,誓与‬强敌‬战斗‬到‬底‬!

1944年,苏联再次在红场阅兵,人们‬惊异‬地‬看到‬,红场‬上‬居然出现‬了‬由‬近60000名德军俘虏组成‬的‬92个‬“阅兵‬方阵‬”。

与1945年红军‬士兵‬在‬红场阅兵丢弃纳粹军旗一样,类似‬的‬做法让许多人始料未及,这些‬做法‬不但羞辱了敌人,对‬潜在‬对的‬敌人‬也‬是‬一种‬强烈‬的‬震慑。

1945年红场阅兵三大看点(1945年红场阅兵三大看点)(6)

阅兵仪式上骄傲的俄罗斯女兵

据说,在1945年红场阅兵彩排期间,曾经有人向斯大林同志提出建议:将那200面纳粹德国军旗一把火烧为灰烬。

不过,这个建议最终还是没有被斯大林同志采纳,不然的话,对敌人构成的那种羞辱将会更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