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程什么时候开工(难吗难干吗)
人类逐水而居
城市依水而立
这是人类数千年的执念
也是千百年来的定律
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景色(2019年12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1952年
毛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如果有可能
借点来是可以的
数据来源:水利部
梦想变成现实
中间隔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论证
一项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
在国人面前揭开面纱
焦作温县境内拍摄的南水北调穿黄隧洞出口北岸明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这项工程
人称“南水北调”
其工程规模之大
涉及面积之广
覆盖人口之多
均堪称史无前例
0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河北段。卫星资料来源:高分二号
在宏伟设想提出62年后
也就是2014年12月12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一渠丹江水
出淅川陶岔渠首后
一路过哑口、飞渡槽、钻暗涵
向北跋涉
奔流至华北平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与终点。来源:天地图
1432公里总干渠
流经豫冀京津4个省市
连通长淮黄海4大流域
从高空向下俯瞰
中线工程好似巨龙衔着宝珠
这宝珠就是丹江口水库
2020年8月25日傍晚在南阳市淅川县境内拍摄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库区有多大呢
水域面积约1050平方公里
相当于香港面积那么大
几乎与三峡库区水面面积相当
而龙身就是总干渠
一江澄碧纵贯中华腹地
从南到北、从高到低蜿蜒前行
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景色(2017年12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当南来之水涌入北方大地
历史注定铭记这一高光时刻
从此
千家万户水甜饭香
连泡的茶都更加甘醇
可是这尝得到的“甜”背后
又藏着怎样“酸”的故事呢
02
南水通过颍河退水闸实施生态补水(资料图片)。 来源:河南日报
以中线工程的河南部分为例
要让南水自流进京
丹江口大坝要从162米
加高到176.6米
与北京形成约百米落差
才能实现
而代价就是
淅川县新增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
涉及11个乡镇、1276个村民小组
主要淹没指标居库区鄂豫六县区之首
与湖北省库区五县市总和大体相当
2011年5月5日,淅川县大石桥乡西岭村第一批693名移民登上了开往邓州市腰店乡四龙安置地移民新村客车。本报记者史长来 摄
这也意味着
搬迁人口将达到16.54万人
占到淅川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
这个数字对国内有些地方而言
可能就是整整一个县的全部人口
你问淅川难吗
难,确实难
但淅川退了吗
河南退了吗
没有
故乡的老房(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张远 摄
四年任务、两年完成
移民扒掉自家房子
锯倒院子里的老树
卖掉一手养大的牛羊
2011年5月5日,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西岭村一位移民与亲人告别。来源:河南日报
蹲在残垣断壁前吃下最后的故乡饭
清晨在祖宗的坟前长跪不起、泣不成声
但最终拉着小儿、搀着老娘
带着对故土的无限眷恋踏上搬迁之路
2011年5月5日,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西岭村一对移民母子准备登车前往新家园。来源:河南日报
他们告别的
不只是祖宅和耕地
而是他们最熟悉的乡亲
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
以及他们刻入骨血的乡土记忆
5个月大的小移民寇惠岚在父亲的怀抱中来到新家园(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史长来 摄
其实
移民搬迁也不是第一次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
开建丹江口水库以来
淅川百姓历经大大小小七次移民
前后40多万人搬离故土
淅川因此成为全国水利移民大县
再见,我的家乡(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史长来 摄
渠道所经之处
同样需要迁移
河南干线征迁搬迁安置4.73万人
更有13位基层干部
倒在移民搬迁一线
03
说完“酸”
还有“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总投资高达2528亿元
超过三峡工程
这又一超级工程
建起来又谈何容易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停浇不停工(资料图片)。来源:陶德斌/视觉中国
2003年12月30日
中线工程开工
建设难度从源头便开始显现
丹江口大坝虽只加高14.6米
也就是五层楼的高度
但水压会增加四成
在服役近40年的老坝上建新坝
难度不亚于甚至超过新修一座大坝
工人切割出一道道键槽
植入一根根钢筋
施工最高峰时3000人奋战在一线
加高壮举历时近8年终于完成
无人机拍摄的位于南阳市淅川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而在邓州
湍河上的湍河渡槽
无论内径、单跨跨度
还是流量都是世界首例
也是目前世界上
规模最大的U型输水渡槽
鲁山县境内的沙河渡槽,槽身空间受力复杂,架设难度极大。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摄
在鲁山
沙河渡槽总长9050米
排名世界第一
最大过流量380m³每秒
排名世界第四
并行输水槽数4槽
排名世界第一
下输水断面总面积219.4㎡
排名世界第一
这是2020年5月26日在郑州拍摄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供图)
在郑州
两条长达4250米的穿黄隧洞
让长江黄河就此“握手”
黄河河底地质条件复杂特殊
控制工程里就属它施工难度最高
国内最深的调水竖井
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
国内水利工程最深的盾构始发
……
科技创新成果一一诞生
造就人类历史上
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作品
图片来源:水利
部在北京
西四环暗涵工程
很难想象五棵松地铁站下
两条内径4米的输水涵道穿行而过
创下暗涵与站台距离仅3.67米
而地铁结构最大沉降值不超3毫米
挑战了极限
同样创下世界之最
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图片来源: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官网
这里还有一组数字
中线工程沿途
穿越大小河流686条
与31条水渠、51条铁路
和1238条公路
相互交错
渠首、渡槽、暗渠、隧洞、泵站等
输水建筑物共2385座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焦作城区段大部分不是挖出来的,而是垒出来的河道,被称作“人造悬河”。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这一路
攻坚工程不胜枚举
十几年建设
百余项专利
数十万建设者
埋头苦干、奋战一线
最终
“中国智慧”
筑起世界最大调水工程
0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淅川走出绿色发展路。图为淅川县老城镇杏李种植基地(2019年12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为保证一渠清水永续北上
库区传统网箱养鱼产业忍痛取缔
南阳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800多家
关停并转污染企业460多家
使丹江口水库水质95%达到Ⅰ类水
为构筑调水源头的“生态屏障”、呵护一库清水北送,淅川县积极创新造林机制,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与企业和造林大户签订造林合同,按成活率兑付资金,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据统计,该县每年生态林造林绿化面积以10万亩速度推进,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造林合格面积连续10年位居河南省县级第一。朱佩娴 杨振辉 摄
也就是说
库区打上来的水可直接饮用
而沿线上千家化工企业关停
让干线水质连续多年优于Ⅱ类标准
无人机拍摄的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景色(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截至今年5月10日
通水六年多来
2343个日夜
累计输水超363.3亿立方米
什么概念
相当于运送约2600个西湖
受水区24座大中城市
127多个县(市区)用上了南水北调水
直接受益人口超过7900万人
郑州城区自来水9成以上为丹江水
河南40个受水县市得到南水浸润
北京一杯自来水中有七成来自丹江口
天津14个区的居民全部饮上丹江水
……
南阳市淅川县,工作人员从丹江口水库中取水,供游客品尝(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调的是水
又远不止水
六年来
中线工程向受水区47条河流
生态补水49.6亿立方米
河湖湿地面积显著扩大
密云水库、瀑河水库蓄水量大增
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重现生机
华北之肾白洋淀饮足南水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
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部分地区止跌回升
无人机拍摄的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景色。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南来之水水清且情长
甘甜的丹江水让很多人
告别高氟水、苦咸水
也为干渴的华北大地
带来了些许喘息
可以说
南水北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荒
但水资源分布不均
北缺南丰的现象仍将长期存在
滴滴南水来之不易
饮水思源
方知惠泽之深、贡献之巨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通过退水闸向长葛段双洎河进行生态补水。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这水
且用且珍惜
如此
这长途奔涌而来的南水
才可永续润泽北方大地
05
加高后的丹江口大坝,丹江口水库位于淅川县与湖北省丹江口市交界处。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
一个超级工程
东中西三条线路
不得不说
它确实是一个奇迹
是一个
曾经充满种种争议
却依然实现的奇迹
也是一个
由无数默默无名的人
共同创造出来的奇迹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来源: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官网
现如今
东线北延工程首次向津冀供水
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开工只等令下
西线工程准备工作紧锣密鼓
这个地表最强调水工程
仍在不舍昼夜续写传奇
……
来源:河南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