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的真实例子(一皮又一皮孙子不如儿)

在农村,老一辈人常说:“一皮又一皮,孙子不如儿。”这话说的是在孝顺老人方面,孙子比不上儿子,养老还是要指望儿子。孙子跟自己多隔了一层皮,关系又远了一层,没有儿子亲,养老依靠不上他们。这句话虽然不那么好听,但却说透了隔代亲情之间的现实。

孝老爱亲的真实例子(一皮又一皮孙子不如儿)(1)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没有说养孙子防老的。有儿才算香火没断,后继有人,年纪大了以后有依靠,吃饭穿衣有人管,病在炕上有人伺候,过世了有人披麻戴孝送终。孙子是儿子养的,是隔辈后代,他们没有传统意义上赡养爷爷奶奶的义务,也没有现代法律意义上无条件赡养爷爷奶奶的义务。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尽管有这样的法律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由孙子或孙女以及外孙子女赡养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的情况却很少见。那些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老人,根据农村的风俗,多数由当地政府安排去了敬老院,或者作为五保户供养起来。

孝老爱亲的真实例子(一皮又一皮孙子不如儿)(2)

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孙子小时候,多数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远的不说,拿现在来讲,农村有无数留守儿童,都是在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不少家在农村的父母,撇下老伴,到城市的儿子家中照看孙子。爷爷奶奶带孙子或者孙女,是因为血缘上的关系,因为他们是一条藤上的瓜。儿子和儿媳妇要劳动或者上班,伺候和看护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他们身上。爷爷奶奶亲儿子,更亲孙子,这叫“隔辈亲”,又叫亲上加亲。老人们常自嘲说:“咱们这些老家伙亲孙子,孙子不一定亲咱们,咱们这是瞎亲、白亲。”嘴里虽然这么说,心里照样对孙子痛爱得不行。“人啊!骨血了不得,想不亲都难!”老人们又这样感叹说。

孝老爱亲的真实例子(一皮又一皮孙子不如儿)(3)

爷爷奶奶带孙子,是非常辛苦的。他们养儿育女劳累了一辈子,本来已经到了需要儿女照顾的年龄,但却不得清闲和安稳,即使身体有病,也要勉强忍着为儿女干尽义务,当免费保姆。当年自己养育儿女受的苦,如今还要在孙子那里再受一遍。那么,爷爷奶奶受的这些苦和累,孙子小的时候不记得,大了能不能记在心里呢?知不知道感恩?以后孝敬不孝敬爷爷奶奶?这就难说了,不少事都让爷爷奶奶们心寒。

农村由孙子赡养爷爷奶奶的事情极少,由孙女赡养的几乎没有,因为孙女出了嫁就成了“外人”,连赡养父母的风俗习惯都没有,更别说是赡养爷爷奶奶了。长大后的孙子们,他们的爷爷奶奶有的已经去世,即使有孝敬之心,也没有了机会。对在世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中的一方,尽管自己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无论爷爷奶奶当初对他照顾得有多么无微不至,流了多少汗水,但从感情上讲,他们还是跟自己的父母更亲近。即使父母十几年外出打工不在身边,只要和他们团圆了,跟爷爷奶奶的感情就会比从前变淡了。在孙子眼里,父母才是自己最亲的人。爷爷奶奶呢,无论再好,也是“多隔了一层皮。”亲情自然也就淡一层了。实话好说不好听,就是这么个事。

孝老爱亲的真实例子(一皮又一皮孙子不如儿)(4)

在孙子们眼里,爷爷奶奶老了,应该由自己的父母照顾和赡养,因为爷爷奶奶养了他们的小,他们就要养爷爷奶奶的老,这天经地义。爷爷奶奶虽然照看过自己,把自己当宝贝疙瘩,但那是替自己的父母尽义务,不应把账记在自己身上。这种观念,在乡下很普遍。孙子们还念着爷爷奶奶的好,能抽空或逢年过节去探望一下老人,给爷爷奶奶买点吃和穿的东西,这算有孝心的孙子。不少孙子住的不远,但一年半载都不到爷爷奶奶那里去一次,老人想念他都不回来,全忘了爷爷奶奶的养育恩,真应了老人说的”瞎亲了,白亲了“这句话。爷爷奶奶亲孙子是真亲,孙子亲爷爷奶奶却不一定有那么深。

孝老爱亲的真实例子(一皮又一皮孙子不如儿)(5)

”一皮又一皮,孙子不如儿。“这是老一辈人见多识广总结出来的话,不能说绝对,但却很有道理,因为现实在那里摆着,光说好听的话不行。有一首饱蘸深情、非常动人的歌叫《奶奶》,歌词这样写道:都说世上 最亲的是娘,其实奶奶你 也一样,小时候喂我饭,你先尝尝是热还是凉,把我冰冷的小脚丫捂在你的胸口上,讲着古老的故事,伴我入梦乡,接送我上学遮风挡雨,熬过多少 酷夏寒霜,啊 ,奶奶 ,奶奶,亲亲的奶奶,隔辈儿亲 ,情更深,孙女是宝贝疙瘩,宝贝疙瘩……这首赞美、感恩和报答奶奶的歌,是奶奶(爷爷)养育孙女(孙子)的真实写照,也反衬出了”一皮又一皮,孙子不如儿“这句俗话的无奈感慨,但愿天下的孙子们多听一听、多想一想这首歌,多回忆一下过去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那些时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