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生活是一种什么感(独居潮汹涌而来)

作者:张梦真

长期研究亚洲家庭人口问题的国大教授杨李唯君预计,中国的独居人数到2050年将增至1.33亿,即每四户中就有一个一人户(one-person households)。占比最大的独居人群将是未婚城市青年,老年人则是数量增长最快的独居群体。他们将在现代生活的许多方面展现极大影响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校长讲座教授杨李唯君教授上周五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举办的线上研讨会上介绍,通过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模型,基于大量文献综述对出生率等主要人口参数做出恰如其分的假设,可以推测出未来30年中国一人户的情况和特征。推测结果显示,一人户数量增加是未来数十年中国人口的主要趋势,将从根本上改变基本社会结构。

当中国家庭数量从2010年的4亿增至2050年的5.54亿时,一人户数将增长一倍以上至1.33亿。到2040年,一人户占比就达到24.03%,两代同堂和三代同堂的家庭数将逐步递减至30%和5%左右。

独居生活是一种什么感(独居潮汹涌而来)(1)

老年人是独居人群中数量增长最快的群体。图为河北唐山市一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华社)

人口老龄化是上述变化的一个主因,独居老人的占比很大,增长速度最快,其中80岁以上的独居者年均增长率达到3.95%。由于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和社会养老服务仍不发达,大多数老人依靠家庭成员生存。但是长期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低生育率,使得近数十年来,可承担护理责任的成年子女人数迅速下降。杨李唯君指出,独居老人的抑郁感较高,生活满意度较低,社会参与和社区支持至关重要。

她引述彭博社2016年6月的文章指,部分中国人的独居状况是独生子女政策的余波所致。由于家庭规模及可与之同住的子女减少,许多老人只能独自居住,而且越来越多男性到了适婚年龄仍无法找到配偶。

杨李唯君的研究结果与彭博社的报道吻合。独居男性以平均每年2.6%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女性的1.61%增长率。到2050年,25岁至29岁男性独居者将达到770万,其中未婚者占95.8%。

中国结婚率下降 高教育女性晚婚或不婚

谈及中国婚恋市场的现状时,杨李唯君承认,过去10年中国的结婚率下降,受过较高教育的女性正晚婚或放弃结婚。而且在“嫁高娶低”的观念影响下,女性倾向于选择比自己社会经济地位高的男性婚配,受教育程度低的男性更难寻找配偶。与此同时,适婚男性远多于女性,其中性别比例最不对称的是农村地区。

她指出,婚姻市场上的不对等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比如新加坡的低教育程度男性很难找到合适伴侣,因此他们和外国低学历女性结婚的趋势正在增加。事实上,新加坡每年有约36%的婚姻涉及非公民,大部分外国新娘来自低收入地区,而中国女性占据最大比率。

杨李唯君说,当中国已经缺乏适婚女性时,大量年轻女性正在流入新加坡、台湾、韩国和其他地区,使得中国的适婚男性处境雪上加霜。

独居生活是一种什么感(独居潮汹涌而来)(2)

中国部分年轻人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独自到新城市打拼,所以独居。(法新社)

不过她也强调,单人户由各种不同群体组成,人们出于截然不同的目的和原因选择独居。和丧偶老人及择偶困难的适龄人士不同,有些人因注重私人空间主动选择独居,还有部分年轻人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独自到新城市打拼。

谈及以上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时,杨李唯君说,人们的消费方式肯定会改变。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城市年轻人群是最大的独居人群,他们可能需要更多面积较小的房屋、较小的轿车或小袋包装的食物。

她还提及,当单人户数增加,人均能耗就会上升,比如两人同住时的水电费要比两人独居时更少。至于这是否会增加中国的国内消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