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高祖刘知远和汉明帝(后汉高祖刘知远)
刘知远(895年-948年,即位后改名刘暠),太原府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开国皇帝(947年-948年在位)。
刘知远打仗时勇猛善战,但处事比较圆滑,这让他成为即位不到一年就去世的短命皇帝,而在他死后三年,由他所建立的后汉就灭亡了,这也是史上最短命的王朝。
后汉高祖刘知远画像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刘知远的人生经历。
一.勇猛救晋高祖,因功地位显赫
刘知远,出生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他从小为人沉稳庄重、不好玩耍。到了青少年时期,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据太原,刘知远就在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即后来的后唐明宗)部下做了个军卒。
当时,石敬瑭(即后来的后晋高祖)为李嗣源部将,在战斗中,刘知远曾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险。石敬瑭为感谢其护援有功,奏请将刘知远留在自己帐下,先做一名牙门都校,后因屡建战功,而受命移镇汶阳,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
刘知远等人参与了,石敬瑭假借契丹军的力量,消灭后唐、建立了后晋的谋划工作。但当石敬瑭不惜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契丹,并称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时,刘知远对石敬瑭的做法还是有不同意见的,他认为:“对契丹称臣即可,当儿子则太过分,多送些金帛使辽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许,割地会造成将来后患无穷啊!”这说明他比石敬瑭还是多了一点民族气节的。
后汉高祖刘知远
在后晋建立后,刘知远以其军政才能和辅佐有功,历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其身份地位日趋显赫。
二.坐山观虎斗,伺机建国称帝
当儿皇帝石敬瑭死亡,由其养子石重贵即位(即后晋出帝)时,刘知远处事圆滑的一面呈现了。
当很有骨气的后晋出帝,敢于同契丹开战,并诏命刘知远全力协助时,刘知远却将这段时期自己的主要意图,确定为称霸河东、成就王业,因此他对朝廷的诏命半推半就,一方面不服从调遣,即使作战也逗留不进;另一方面也偶尔主动出击一下。
正因为刘知远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孤立无援且能力一般的石重贵,最终被进犯京师的契丹人俘虏,后晋也于后晋开运四年(947年)灭亡,耶律德光“登基”,并改晋国为大辽国。
刘知远剧照
这时的刘知远派人向契丹奉表以示投降,耶律德光诏令褒扬嘉奖,称刘知远为儿子,并赐给一根木拐。按契丹的礼法,贵重的大臣才能得到这种赏赐,就像按汉族礼仪赐给假节一样。这是刘知远的缓兵之计。
后晋开运四年(947年)二月十二日,河东的文武将吏们认为中原没有主人,就写信劝刘知远登上帝位,起初他谦让不答应,后在众官三次上书,且一个接一个地恳切陈请下,才发布文告应允。十五日,刘知远看准时机,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
刚刚称帝的刘知远没有立即更改国号,而是延用石敬瑭的年号,称天福十二年。并立即下诏停止向契丹纳贡,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还将作恶多端的契丹人一律处死。以此来收买人心,使得晋朝的旧臣们纷纷投诚归附。
后汉高祖皇后李氏
后来契丹军队在中原人民的奋勇抗击下退出京城北撤,刘知远趁机进入开封建都,并改国号为汉正式称帝。 进京后,他果断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搜刮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的所有财物来赏赐将士,因此深得民心。
三.即位后不仁不信,酿成短命皇帝与王朝
由于刘知远是靠玩弄手腕、投机取巧而获得的皇位,加上他只是一个节度使出身,并不具备明君的德行操守和优良的品德。所以新建立国家的军民们不服者众多。
为了树立威信,武夫出身的刘知远没有采取积累德行、广施善政的策略,而是用残酷的暴力来立威,强制天下人服从他的管制。特别是他做的二件事情令百姓们心寒。
后汉图
其一,是在攻占开封后不久,刘知远便把投降的1500名契丹士兵全部斩杀,不留一个活口。其二,是他北上攻击邺都时,在久攻不下之际,曾对守将张琏采取诱降的策略,还承诺保证张琏及其部下的生命安全。然而在入城后,刘知远却背信弃义地处死了张琏和数十名将官。
这种不仁不信、滥杀立威的方式,虽然暂时稳定住了局势。但是,刘知远却验证了谚语“杀降不祥”的说法,让他在攻占邺都后不久的948年正月,便暴死于宫中,此时距他正式建国才半年时间。由此,刘知远也成为历史上任期最“短命”的开国皇帝。在他死之后第三年,后汉帝国也便灭亡了,同样成为史上最短命的王朝。
后汉疆域图
总之,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开国皇帝刘知远,打仗时勇猛善战,但处事比较圆滑,这让他成为即位不到一年就去世的短命皇帝,而在他死后的第三年,由他所建立的后汉也就灭亡了,同样成为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他的人生经历告诫我们:推翻腐败的王朝、建立新时代,要靠品德优秀的领导人率领,通过正义的战争,英勇善战的将士们的艰苦努力,才能成功实现,反之,如果像刘知远那样处事圆滑,通过投机取巧的方法与途径打下的天下,是不能完全获取民心的,其获取的江山也不会保持长久。
《白兔记》刘知远及李三娘剧照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