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具体意见(关于高标准农田项目)
前段时间,到某农业农村局去分享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高标准农田项目对我们大部分不在这个行业里的人而言,可能会比较陌生,
今天,趁着余热,来介绍下高标准农田项目。
高标准农田,在归类上,属于乡村振兴领域的一类。
谈到高标准农田,我希望大家能联想到一个词,
从宏观角度有所联系的词。
1
2
3
粮食安全。
嗯~
粮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粮食怎么来?
在农田里,经过春耕秋收而来。
所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保护耕地,也就有了我们熟知的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
去年,国家发布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
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
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很多省市也在全国规划的基础上发布了各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为什么各地都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你就要明白,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是各省为了产业发展去谋划的项目,而是从国家层面由上至下的建设任务,是必须要去做的任务。
包括这几年非常热点的乡村振兴,
2018年,乡村振兴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们的农村,一直承载着很多发展之外的任务,其中就有一项:粮食安全。
所以,乡村一定要振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明确了两个底线: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一个是防止规模性返贫。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事情。
这就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高标准农田的项目背景。
在职场里,真正好的老师,在指导你做业务之前,
是要花精力把业务背景和底层逻辑先跟你讲清楚,
不仅仅是帮助你“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么简单,更是培养你建立更高维度的思维层次。
如果大家平日里不太喜欢看宏观政策和国家各类文件,可能还是没找对方法。
逼着自己看,也像是漂浮在空中,没有与自己已知的领域建立联系,读起来就会很空。
以后,我们在分享许多业务领域时,会适当拓展一些宏观领域的内容。
要了解到底什么是高标准农田?
我们一起先把土地制度简单了解一下。
我国土地,根据最新的土地管理法,分为三类:
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其中,
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生产粮食的土地主要就是耕地,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耕地。
耕地,也叫农田,
农田分为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说白了,基本农田就是属于重点保护的耕地种类,不是特别的情况不能占用;
而一般农田也属于农业保护的范围,只是没有基本农田保护得那么严格,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占用。
也能猜出,基本农田在培育粮食方面比一般农田具备更好的自然条件。
再来看一词,永久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就是基本农田,二者是等同含义。
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永久基本农田”概念,是为了强调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他用的基本农田。
加上“永久”两字,是体现我们国家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高度重视、严格保护的态度。
最后来看,高标准农田。
首先明确,高标准农田是基本农田的范畴,是基本农田中的精华。
看下定义,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以往跟大家解释定义,都是会让大家关注“的”后面的名词,
而高标准农田,我们要关注“的”前面的形容词。
“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这就是“高标准”的定义。
符合这些要求的,才算是高标准的基本农田。
所以,高标准农田,是农用地里的耕地,耕地里的基本农田,基本农田里的高标准。
实务中,我们会在高标准农田项目里经常看到建设内容里有一词,叫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是一个动名词,
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可以和“提质改造”联系去理解,
包括对农用地的整治、土地复垦、耕地质量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等,
就是把原来只有二三十分的土地,通过整治后提升为八九十分的土地,最大化地提升土地使用效益。
而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土地整治的其中一项内容,
比如把原来的旱地通过整治变成水田,或者把原来的未利用地整治成水田等等。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投融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或者说不是那么市场化,
原因在于:
就项目本身而言,农业农村的本质决定了项目的公益性更强一些,在项目收益上难免不足;
另一个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收益大多为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收入,该指标通过自然资源部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产生的交易收入全部纳入国库;
在做市场化融资时,如何避免隐形债务是农业农村项目的一个难点。
目前,高标准农田的融资手段主要以地方政府债券和PPP模式为主。
地方政府债券方面,可以通过一般债和专项债去解决资金问题。
因为一般债和财政赤字率有关系,额度很小,因此拿到资金难度较大或者金额较小;
PPP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撬动社会资本介入,但是PPP模式本身可能会存在一个谋划时间较长,或者难以落地的情形。
因此,当前主流的融资模式就是通过政府专项债去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资金问题。
这里提醒一点,
在现行政府投资的基本规则下,
同一个项目难以同时使用专项债和PPP模式,所以我们在规划高标准农田这一类项目时,一开始就要想好使用哪一种投融资模式。
高标准农田项目如果发行专项债去募集资金做项目建设,核心就是它的收益来源。
这类项目最明晰的收益就是土地指标交易收入,
一个是补充耕地指标,一个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节余指标。
这些机制的产生源于我们国家的18亿亩耕地红线,
每个城市每年的建设用地指标有一定的限制,
为了发展,都希望有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
那么,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就有从增量和存量入手的两种方式。
增量就是把非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变性成建设用地。
每年都有一定的限额可以进行转换,
那这种情况下,如果涉及到把农用地中的耕地变为建设用地,就涉及到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把一块100亩的耕地变成建设用地了,就得复垦一块其他的地变为耕地。
项目单位可以进行复垦,也可以交一笔复垦费,专款用于复垦耕地。
增量方式的结果就是,农用地(除耕地外)和未利用地会减少,建设用地会增加。
存量的方式也有几种,增减挂钩指标、工矿废弃地复垦、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我们简单介绍下增减挂钩指标。
首先,背景就是城市的建设用地少,而农村的建设用地多,
但是农村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往往远远低于城市的建设用地。
所以,就有了把农村的建设用地形成指标,卖给城市的交易。
具体做法,是把农村的建设用地复垦,变成耕地;把城市的耕地变成建设用地,
但这两块地要绑定形成一个项目区,所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指标是一个定向的交易。
一般,把建设用地变成耕地的面积要大于耕地变成建设用地的面积,
因此就产生了多余的耕地指标,多余的指标就可以进行流转交易。
模式也不是很复杂。
目前高标准农田项目除了自个发行专项债外,也有和其他的基础设施组合的情形,
如果组合发行,在项目收益上就会产生其他的专项收入。
我们就不去细讲了。
关于高标准农田项目,就介绍到这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