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三十分钟后我们开始新的生活(什么是我们最大的IP)
导读:“河南台杀疯了!” 随着端午奇妙游的出圈,河南广播电视台在这个端午假期再一次引爆舆论:惊叹于水下舞蹈《洛神水赋》的美妙绝伦,感动于《兰陵王入阵曲》的万里亲情,折服于整场节目的精妙构思…… 如何在20天里制作出这样一场容量巨大的视觉盛宴?怎么把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节日打造成新的IP?《洛神水赋》被外交部点赞,又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播带来哪些新思路? 对此,河南广播电视台《端午奇妙游》总导演陈佳在媒体访谈中,详细介绍了台前幕后故事,并在最后接受了观察者网补充采访。
河南广播电视台《端午奇妙游》总导演陈佳
【采访/观察者网 小婷】
观察者网:这次端午奇妙游的创意是怎样产生的?您在接受采访时说筹备时间只有20多天,这么短的时间内是如何把各个单元的节目完美呈现给观众的?
陈佳:我接到这个节目的时候的确只有20天,所以时间真的非常短,就想着怎么能做的不一样。当时因为时间很短,特别复杂的剧情已经来不及去设计和拍摄了,所以就用了四个唐小妹的视角,拉出四条平行交错的故事线,来讲述唐宫夜宴前传的故事,这样在短时间内也比较好操作。
端午奇妙游的全称是端午奇妙游《唐宫夜宴》前传,讲了四位唐小妹的故事,在设计中也是突出两个人物,弱化了另外两个人物,这样就会让大家能够更清楚地记住其中某些人,可能我们还会在以后的续集中再去讲其他人物,把这个系列延续下去。如果四个人物都平行去讲的话,剧情就没有起伏,大家的记忆点也会被分散。
我们采用的是网剧 网综的形式,先把剧情设定好,然后根据剧情再去做网综节目,就是这个剧情到这儿了,应该有这样一个节目,我们再去设计这个节目怎么做,就能有效地把剧情和节目衔接起来,让观众觉得不那么尬,在这中间又用了漫画这种二次元方式,也会缓解一些节目和剧情的衔接冲突。这里面我觉得结合比较好是唐小竹的《医圣传人》、唐小可的《粽横一面》,还有《唐印》、《丽人行》,都属于直接把剧情切进去,看起来就很舒服。
《阳光少年报》:端午节目为什么想到要“再现洛神”?飞天的创意是洛阳龙门石窟的灵感吗?怎么想到用水下舞蹈来表现飞天?
陈佳:我们河南有黄河文化,里面就有洛神的形象,而且屈原的很多作品里也都提到过洛神,在中国先秦神话中,洛神就是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所以当时就决定用洛神的形象来做这样一个节目。
飞天的创意其实不完全来自洛阳龙门石窟的灵感,因为我们当时就想展现古老黄河文化里的洛神形象,但无论是《山海经》还是《天问》,包括曹植写的《洛神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洛神穿的衣服都很多,这会制约舞蹈演员在水下去展现肢体的优美,影响舞蹈的创作,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大家其实不用太纠结,我们用不同的形式对文化进行再创新,这本身就是导演应该做的。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其实我们不是用水下舞蹈来展现飞天,而是来展现我们想象中的洛神,这是我们想表达的,我觉得这也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舞蹈设计上摒弃了那种小的一些动作,用的多是比较刚劲有力、大开大合的动作,这样一种舞蹈动作跟我们想要表达的洛神形象是比较统一的。
观察者网:四个单元故事,囊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像《兰陵王入阵曲》,不仅有琵琶展现的兰陵王入阵曲,还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亲情、有中日文化交流的宏大历史背景。其他节目也类似,《医圣传人》包括了端午习俗、中医文化等等。在策划时,节目组想向观众传达哪些理念?还有哪些观众没有发现的细节设计?
陈佳:《兰陵王入阵曲》最初是抱着做文化输出的主题设计的,采用了明暗两条线。明线就是唐小彩。剧情上突出了情感矛盾点,因为有矛盾冲突才好看,所以就在前面设计了唐小彩与母亲的争吵。母亲因为与父亲的分别,阻止她去学琵琶。另外一条时空线上,有唐小彩对父亲的思念,回忆她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的情景,然后在不同的时空,和父亲同时演奏琵琶。
字幕上,我引用了白居易的诗词《夜雨》。其实白居易对日本文化影响非常大,基本就是yyds,当时很多人都是白居易的铁粉,《源氏物语》里引用白居易的诗词就多达一二百首,所以我就用了白居易的诗词,夜雨本身也是表达思念之情,也表达了我们对国家的思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思念。
暗线其实就是讲兰陵王入阵曲,因为这首曲子的发生地在洛阳邙山,也是想借这部曲子,让大家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整个故事,都是想表达端午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表达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辐射整个亚洲圈的民族文化自信。
另外,从整个晚会的创作节奏上来考虑,到这个点上我也想有一个情感的处理,特别是晚会节目的创作,也讲究起承转合,讲究对比和节奏,所以在这个地方想有一个深沉的情感表达。
《医圣传人》和中医文化有关系。而且刚好5月份,到我们南阳,也提到了中医文化。所以我们在设计人物时,把唐小竹就设计为中医传人,巧妙地向大家推荐河南南阳的中医药,介绍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但是后来我发现网友特别强大,还帮我们引申地解读了传儿不传女的文化糟粕点,以及感谢我们用这个节目来致敬我们的白衣战士等等。后来一些医学媒体也大力推荐这个节目,包括好多医生朋友也纷纷转发,我觉得能为大家做点事儿,感觉也挺好的。
其实在做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就想用现代的手法来包装,中间还设计了一些漫画,包括神农尝百草小脸儿变绿啦、去山上采草药摔倒啦这种搞笑的情节,但是后来推敲来推敲去,我们执行导演说“陈导你太无厘头了”,最后还是决定尊重整体的节目感觉,更加如诗如画一些,就把这些镜头去掉了。
观察者网:您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四位唐小妹是开放式征名,而且由素人出演。想了解下这四位唐小妹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她们本身都是汉服、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吗?
陈佳:我们全部都是公开征名和选拔演员,王仁海台长在创作之初就给剧组松绑,让我们采取开放的制作心态,让更多的网友参与进来互动,所以第二天我们就和大象客户端联系宣发,让网友给唐小妹起名字,发布召集令,寻找唐小妹素人演员,在前期就起了一个很好的预热效果,让更多人对端午奇妙游有了期待感。
四位唐小妹都是素人出演
观察者网:四位唐小妹青春靓丽,博得了很多赞誉。有一条弹幕让我印象很深:唐小妹充分展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展现了女性的美而不是魅。您怎么理解节目中对女性古典美、传统美的展现?怎么理解这个看脸时代,大家对漂亮小姐姐的喜爱?
陈佳:其实至于四位唐小妹怎么选,怎么理解美和魅,当时没有想太多,时间真的很紧张,我基本是按照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来选人的,比如唐小彩,需要那种稍微有点儿性格的女孩儿,《医圣传人》唐小竹就想找一个温柔的女孩儿,唐小可是那种性格开朗活泼的,就选了一个有甜甜小酒窝的可爱女孩。
每个朝代、每个时期大家对美是有不同定义的,也有不同需求,比如汉代觉得瘦一些的女孩好看,唐朝又喜欢微胖的。我们做这个节目是给现代人看的,现代的人对审美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标准,所以虽然我们是做唐朝的节目,但是也不能一味地都去选丰腴型的,和现代人的审美产生违和。
观察者网:和《唐宫夜宴图》一样,《端午奇妙游》中也有对舞台新技术的运用,包括和剑网3的联动。从两次实践来看,您怎么看舞台新技术对传统文化的赋能?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个度,使技术为内容服务,而不是喧宾夺主起到反效果?
陈佳:随着科技发展,观众对视听艺术的审美在不断提高,所以这种舞台技术、包括后期AR包装,其实不会有喧宾夺主的效果,技术是在为内容服务。我们每次做节目,都是先确定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文化点,然后由视觉总监提出包装方案,对内容进行升华,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为了炫技,这样节目也就缺乏内涵和意义了,也不会赢得大家的认可。
观察者网:《端午奇妙游》每个故事里都有动漫画面。这么设计是出于制作成本的考虑还是从节目效果上想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怎么做到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显得不那么突兀?
陈佳:这么做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时间太紧了,剧情和节目中间的对接有一些宏大的场面,我没有时间去拍了,只能用动漫来作为两者之间的一个巧妙连接,第二也确实有制作成本的考虑,毕竟河南广播电视台还不是那么有钱。
结果这些插画成了我们的一个出彩点,插画设计苏明博挺厉害的,画的特别好看,前后剧情能接得上,不会那么突兀。我觉得还是在逻辑上吧,做节目你的逻辑是对的,自然就对了。
插画的巧妙运用,为节目增色不少
封面新闻:“出圈”和“大爆”其实并不是观众看到的一蹴而就,背后肯定是多年的量变,对您和河南广播电视台来说都是,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是比较痛苦的吗?
陈佳:在这20天里,我最大的焦虑就是我创作的这个节目、这种样式目前来说国内是首创,不太清楚观众的接受度如何,这个是当时我心里比较没底儿的。另外就是时间特别特别紧张,我就想着怎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完成这样一个项目,而且我们的人特别少,核心主力只有四个人,所以怎么能够高效地去协调完成七个节目加一个剧情这样的大项目,这个其实是我的重点,其他的也都顾不上了。
至于是不是出圈大爆,其实从导演的角度来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因为可能这些节目都是我做的吧,我心里就想着观众别骂我,或者骂得少一点就行,现在这个节目做出来大家觉得还能看得上眼,对我就是最大的肯定了。
北京新闻广播:河南广播电视台春节、元宵、端午三场晚会是否有统一的创作标准或风格把控?是否担心同类型节目被其他卫视效仿,“抄作业”后,失去独特性和竞争力?
陈佳:我们这三场晚会,其实是三个导演团队在创作,彼此之间没有统一的创作标准和风格,但是这三场晚会都归于我们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传统节日系列。领导给了我们每个导演团队非常大的自由创作空间,而且对我们导演非常信任和支持,这点真的让我们非常感动。
春晚《唐宫夜宴》破圈之后,我们台及时调整策略,今年我们定了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这样一个创作系列,还开了创想峰会,请了很多专家来探讨如何弘扬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以中国传统节日作为抓手,来打造中国节日这个IP。
希望通过一年中包含的中国传统节日,能够不间断地进行主题策划形成系列,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视听文艺作品的形式实现融媒体传播,最大限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自己觉得可能我是比较幸运吧,因为像春节、元宵节目做的比较多,但是对端午节的表现比较少,恰恰我这次做了以后,就比较容易被关注吧。
我不知道别的导演是怎么想,但是从我的角度出发,我没有担心过同类节目被其它卫视效仿,也没有想过我们会失去独特性和竞争力。即便是同样的主题,每个导演的想法和策划都不一样,都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面孔和不一样的作品。这个其实没有什么效仿和不效仿的,你看春晚各个台都在做,难道都是效仿嘛?所以也没有什么,我觉得百花齐放才是我们需要的,有更多的人有这种文化自信,然后向世界宣传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我觉得挺好的。
6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其个人推特账户上发推称赞《洛神水赋》
观察者网:我注意到片尾的特别鸣谢是:“全国网友、观众以及可爱的粉丝们”。为什么会做这么一个“特别鸣谢”?面对更自信的年轻一代,我们在文化传播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陈佳:因为我们的节目每次在B站、在各大网络视频平台播出,都有好多好多的观众、网友、粉丝在挺我们,给了我们很多的赞誉。没有他们的支持,我觉得我们也不会这样坚持一直走下去,所以我们要特别去表达对他们真心的感谢。每次看到他们给我们点赞,就觉得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我们经历的这些都不算什么,其实我们挺开心的。
现在的年轻一代,有的人会觉得他们很无厘头,不理解他们怎么那样说话,但其实他们是有自己的逻辑的,对我们的文化也都有自己的理解。以前会说80后、9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现在他们都成了担当。现在的年轻人对我们的文化特别自信,而且随着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我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会传承的越来越好,我对他们非常有信心。
借着这波国风潮,河南广播电视台不断推陈出新,制作了数档新节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