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有效沟通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常见的沟通误区有哪些)

朋友A找房子,正好朋友B在找合租室友,就给她们牵了个线。

过了一段时间遇到A,问合租的事情谈妥了吗,A有点郁闷:B一直没联系,还没看过房子,租或者不租也该说一声吧。

我一想奇怪呀,B朋友也是挺好相处的,怎么会这样呢,于是去问B。

原来上次两人约看房,但一时间没约到合适的时间,于是A表示“不着急”,结束了那次对话。

B认为A不急着找房子,感觉A很忙也不好意思去问;A也认为B挺忙的,就想等B有空再联系继续交流。

就还挺乌龙的,两个朋友都在等待对方联系自己,越等越焦虑,如果两人有更强的沟通力,就不用白白等待那么长时间了。

沟通力是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的能力,提高沟通力能对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最近读了一本书名为《沟通力:高效人际关系的构建和维护(原书第11版)》,威廉·J.瑟勒等三位沟通学领域的资深教授,在书中对沟通力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阐述。

他们完成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读者可以根据每一章开头的章节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沟通技能,实现更有效的沟通。

现实有效沟通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常见的沟通误区有哪些)(1)

《沟通力》封面

01 常见的沟通误区

沟通是我们在生活和职场中必备的重要技能,但很多时候我们又会觉得沟通很难,这就要从沟通的误区说起。

未能实现有效沟通的人,大部分都倾向于向外部寻找问题的原因,但有的时候,原因往往是存在于内部的,以下是一些影响沟通力提升的主要误区:

1)沟通时“鸡同鸭讲”

有的孩子会频繁地向家长提问,刚开始大人们还会耐心解答,但大部分人在孩子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或者反复提出重复的问题时,变得逐渐暴躁。其实孩子多数情况下只是想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而家长们通常更关注问题的内容本身。

首先要有这个认知,沟通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当沟通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

有效沟通与无效沟通之间的部分差异在于传递与接收信息之间的差异,需要通过更频繁地沟通和深入交流,才能更同频。

现实有效沟通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常见的沟通误区有哪些)(2)

2)沟通时缺乏重点

有的工作群管理员,会事无巨细转发所有通知并提醒同事们收阅,然而还是有很多同事会错过重要内容。问管理员为何不提醒,管理员也很委屈,明明都转发了也提醒过了,你们自己不看。

管理员确实转发了,但是由于通知太过频繁,导致人们无法快速注意到重要和紧急的信息。

后来经过讨论改变提醒方法,根据通知类型与紧急程度使用不同的提醒方法,效率大大提高。

沟通数量和质量并不能划等号,实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是沟通的内容而不是沟通的次数或时长。

3)言语有多种含义

如果你的朋友说“感觉好难过啊”你会作何反应?其实通常我们不能马上理解朋友的意图,因为对方只是表达了情绪,但是身体不适、生气、郁闷、遭遇打击,我们都会感觉难过。

不同的人在相同情景下说同一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有可能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情景下说同一句话想表达的意思也有可能不同。所以不能脱离说话人的具体情况去理解其言语。

除了上述3点外,沟通中还有可能将后天习得的沟通技能想象成天生的,从而忽视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或者认为讲出去的话可以收回。

但其实,说错话可能被对方原谅,但却再也收不回来了,有的特别过分的话别人可能一辈子都记得,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仗着冲动口无遮拦。

沟通尤其是语言沟通,常常需要面对误区问题,如何减少沟通中的误区,这个时候感知就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现实有效沟通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常见的沟通误区有哪些)(3)

02 感知是语言沟通的补充

我们常说感觉,感觉这个人有点傲慢,感觉那个人比较靠谱,感觉新同事挺好相处……

所谓感觉,其实就是根据我们的五感所收集到的信息,综合得出的一个判断,即感知。

感知是沟通的核心,我们对事物以及事物相互之间关系的感知,构成了我们的主观世界,会影响我们的沟通、决策和行为。

感知通常是自然习得的,虽然我们早就对它见怪不怪了,但实际上感知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感知的主要步骤有三步:

第一步是筛选信息,从面前所有刺激信号中选出我们需要关注的;

第二步是整理信息,补全、构建和归类接收到的信息;

第三步是解读信息,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诠释或赋予含义。

人和人之间的感知,之所以会产生巨大的差异,主要就是在感知的过程中产生分歧。

现实有效沟通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常见的沟通误区有哪些)(4)

偏离初衷的感知,会导致误解,继而引发一连串的后果,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有:

●先入为主和刻板印象

人的大脑很擅长给事情归类,方便之后调取。这样的大脑机制有助于人类在很多情况下快速做出反应,但是也会让人形成先入为主的观点或刻板印象,扭曲我们对现实的看法。比如看见应聘者是女性就认为她不适合领导岗位,看见壮汉就感觉他肯定很粗鲁等等。

●归因错误

研究表明,我们更容易高估主观原因,而低估客观原因。这导致人们常常容易看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这样的思考方式也导致人群容易被“带节奏”。

●心理状态或精神状态

心理状态或精神状态会改变我们对人、事件和事物的看法。开心时,人们会更宽容,郁闷时,有可能看什么都不顺眼。

●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的感知,每个人所持的文化信念会影响我们的世界观,也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沟通和互动。

●人为的外部影响

另一个不能忽略的是人为的外部影响,比如各种形式的社交媒体,有时候会故意影响我们的感知,让人们按照他们希望的方式思考和行动。来源不明的信息鱼龙混杂,需要核实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再下判断。

善于沟通的人通常都善于发挥感知的作用,同时他们也理解感知的局限——在单次沟通中感知的信息大概率并不完整、准确,需要经过多次验证,才适合下结论。

现实有效沟通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常见的沟通误区有哪些)(5)

03 如何解决沟通的难题

想成为优秀的沟通者,我们必须重视感知差异带来的影响,克服内部和外部干扰,从提高感知能力、感知验证和加强沟通入手,使用认知、情感和行为策略来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沟通者。

1)秉持积极的心态

在沟通交流时,秉持积极的心态,主动地去交流、搜集信息、询问和验证感知。掌握的信息越多,理解越深刻和准确,沟通也就会越顺畅。

2)保持开放包容

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其实都只是众多看法中的一种,我们自己也不例外。

每个人都有一套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各自不同的感知系统,认为一个系统优于另一个系统的观点是狭隘的。需要常常提醒自己,我们的感知可能不完整或不准确,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沟通和交流。

现实有效沟通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常见的沟通误区有哪些)(6)

3)区分事实和推断

我们容易混淆事实和推断,其实它们也不难分辨。

事实是客观的,很容易被证实;而推论是主观的,是人们基于所知事实产生的一种解释。例如“小陈今晚吃了三碗饭”是事实,而“小陈是大胃王”是推断。

4)专注于沟通内容本身

在沟通时,我们应该尽量关注讲话者传达的信息,不要受来自技术、媒体、对方身份或外貌、偏见或歧视、思维偏好等因素的干扰,专注于对方分享的核心想法,而不是抠词抠句子。

5)避免伪装专注

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假装关注”,即看起来很认真,其实早已神游天外。伪装虽然看起来似乎无害,却是一种欺骗行为,可能让人质疑其诚意。

虽然短时间做到以上全部要点很难,但是如果我们能以有效沟通为导向,秉承积极的心态去改进自己的沟通方式,相信一定能有所收获。

现实有效沟通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常见的沟通误区有哪些)(7)

总结

威廉·J.瑟勒等三位教授在《沟通力》中介绍了沟通的诸多要点,除了传统的沟通理论之外,还对互联网时代的沟通、公众沟通(演讲)进行了比较多篇幅的阐述。

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偏理论一些,共460多页比较厚,有一定的阅读门槛,整体内容是相当系统和全面的,读完颇有收获。

The End

我是聂梓吟,分享原创书评,欢迎与我多多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