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单相机知识大全(单反与微单弯弯谈摄影器材)

前文回顾

1.入门相机选择

2.尼康佳能索尼各自的特点

3.入门镜头怎么选?在哪买靠谱?

4.进阶篇之“相机的选择”

5.特殊的顶级机和半画幅中的战斗机——弯弯谈摄影器材(5)

6.单反与微单

想写,但要命的是我自己没微单,只是有关注,然后身边不少朋友用。

所以这一段比较难产。

首先微单与无反可以理解为一个意思。

松下、富士、哈苏等厂商喜欢叫它无反,索尼、尼康等喜欢叫它微单而已。

按字面说,微是微型,单是单镜头,这和单反的单相同,微单就是微型单镜头相机。

无反就是没有反光板,这一点与单反的“有反”相反。

结合起来可以说是无反光板微型照相机。

但是这个微型的微,由于现在以全幅为代表微单体积重量已经不是那么小了,所以其实无反这个名字更加确切。

微单相机知识大全(单反与微单弯弯谈摄影器材)(1)

索尼半幅微单A6000 镜头索尼55-210 F4.5-6.3 摄影爱徒:愚者


不少年前我翻到一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上说:反光板不是个好东西,迟早得去掉。

我以为这一页我拍了下来,但没找到,反正,意思是这么个意思。

2008年松下出了第一台M4/3画幅的无反,松下G1。

2010年三星推出第一台半画幅无反,三星NX10。

接着索尼大搞特搞微单,当它2013年做出全幅的A7/A7R,成了大新闻。

接着2014年出了第二代大概是标志着微单的进一步成熟。

微单渐渐蚕食了单反的许多市场份额,同时,当人们考虑买小相机时本可考虑卡片相机。

但卡片机已被淘汰,那么这部分手机与单反之间的人群,有些也用起了微单。

本质上是一个有反光板,一个去掉反光板,由此引发的种种不同。


反光板与体积重量

去掉反光板,去掉的不仅是它本身,还包括与之配套的组件也去掉了。

比如五棱镜、反光镜箱什么的。

去掉反光板这堆东西后,首先是重量和体积轻少了。

虽然全幅微单和低端单反的重量体积差不多,而且许多高级的微单镜头还是大而重的,配上机身会“头重脚轻”,但能小(轻)一些是一些呀。

我才一百零几斤,扛单反习惯了。

一般一机三镜带个小灯,偶尔拍抓加台机器(但那有点吃不消)。

总之重点能接受,能小更好。

我看现在的新镜头大多很锐利,以后微单镜头可能要在保持这高分辨率的基础上尝试往小型化发展。

去掉反光组件后,机身的法兰距也变短了,这样一来,一是容易做出更大光圈的镜头,二是方便转接各家各各类的镜头。

原本拍一张照片,快门和反光板都会震动,去掉反光板后,机震减轻,有利于画面稳定。

在高速连拍时,快门、反光板、处理器、存储卡等每个都可能成为瓶颈,去掉反光板也有利于高速连拍。

果然,反光板不是个好东西,去掉比较好。

微单相机知识大全(单反与微单弯弯谈摄影器材)(2)

佳能1DX2 佳能70-200镜头 摄影:忆非

相机小了之后,所配电池也小,续航时间不足,理论上当然可以做成塞大电池的,但那样相机也变大了。

相机小了之后,大多配SD卡因为它很小巧,但个人对SD卡的稳定性不大放心,(以前有过卡出错而花钱恢复数据的事)倾向于最好双卡槽,能上CF或Q卡更好。

(实际上我常用的D800单反虽然是CF SD,倒并没有去使用双存储,那个SD平时就是放在里面而已。但保险起见,还是不推荐像我这样。)

相机大可以装逼,虽然有许多人后来会返璞归真,或者像我这样曾经装过就满足了。

做摄影业务的,有时也有靠器材体积唬人的必要,当然混得比较牛一些的,就不靠这个了。


取景方式

单反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它的取景方式,同样是光学取景,它比旁轴取景要好。

个人理解因为旁轴取景依靠旁边另外的玻璃小窗,近拍有视差,而且单反取景靠那颗镜头,是旁轴的玻璃小窗带来的视觉效果比不上的。

而相比微单的电子取景,目前对摄影总体而言还是单反取景比较好,然而也是各有优缺点。

单反光学取景以“所见即所得”而自豪,而且用它取景有利于拍摄姿势的稳定,甚至你的眉骨紧贴取景框上的时候更能增添稳定。

这个所见即所得指的是和你现场肉眼看到的基本一致。

微单的取景有两个屏,一个LCD液晶大屏,一个EVF小屏。

LCD屏和单反上的那个电子屏一样,EVF屏看起来像单反的光学取景小窗口,但它实际是电子屏。

就我理解这两个都是电子屏,确实也是如此。

不过写到后来,发现人们习惯把LCD叫做液晶屏,把EVF叫做电子屏,所以还是区分一下吧,为此也把稿子相应改了一些。

然后,把从LCD屏和从EVF屏取景,都叫做实时取景。

微单只能实时取景,电子屏上看到的,则与你将拍到的照片的亮度、色温等基本一致,其实是另一种所见即所得。

如果现场光线太暗使你看不清被摄对象,你可以把参数调亮,屏幕也就变亮啦。而光学取景该暗还是暗。

而且LCD大屏……它大呀,有利于观察拍摄对象的细节,尤其大屏容易看清楚你对焦有没有对准。

只是这个屏在强光环境干扰下容易反光让你看不清。

微单相机知识大全(单反与微单弯弯谈摄影器材)(3)

索尼A7M3 镜头85mm 这个不知是哪支85 1.8,焦外有点晕哈 摄影:苏苏旺

不过,微单上的EVF小屏,用它取景时,和用单反光学取景器取景的姿势是一样的,也能使姿势稳定,也能防止环境光对你眼睛的干扰。

电子取景耗电。

中高端单反有液晶肩屏可显示参数,不取景而时看主要参数时,那玩意省电也方便。

而且专业,就是多占了体积,不过微单也能有肩屏,比如尼康Z、佳能R微单。

反过来说,反正不是太老的单反也都有LCD取景屏。

也可以实现微单LCD取景的那些好处,想做成可翻转、可折的也都行。

电子屏实时取景开启时,多少会有些慢,有些抓拍可能会错失掉。

取景久了产生的热噪也会影响画质。

另外微单工作时,包括取景时,CMOS就暴露在外,缺少保护,更容易进灰,如果遇上激光或长时间强光就麻烦了。

而单反在光学取景时CMOS是有遮挡的。

许多微单LCD取景配上手指点击对焦的功能,也蛮方便的,不过这点单反也可以做到。

单反快门按下去的时间,光学取景器是黑屏的。


镜头群与转接

单反的镜头群庞大,附件也多,也总体相对便宜,这点很重要。

微单是比较新的事物,相应的镜头群较少。

索尼微单的镜头群已扩大了许多,加上那些副厂的能基本满足。

但索尼全幅微单机身虽然性价比不错,原厂镜头却贵。

另外,可以转接镜头来用。

微单容易转接各种镜头,什么老镜头、手动头、电影镜头、别家的镜头,或者自家微单转接自家单反的镜头。

转接广角镜头的话,边缘画质可能会下降得比较明显,就是他们说的“崩边“。

如果转自动镜头,能自动对焦的转接环有些贵。个别镜头转接后对焦不利索。

对新手来说,转接是个有点麻烦的事情,而且可能你手上根本没啥镜头可转。

但能转总是好事,对玩家来说,转接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个广阔的天地。

另外,以前瞥了一眼“天工环”这个字眼就过去了,后来在蜂鸟又看到有人提它。

经文太大叔介绍,天工自动转接环可以将镜头组前后位移,使手动镜头可以自动对焦。

我觉得好神奇呀,目前只限于M口镜头,如徕卡,转接一般是转到索尼微单上,不知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微单相机知识大全(单反与微单弯弯谈摄影器材)(4)


视频拍摄

单反最早能拍视频的是尼康D90,可是很快佳能占领了拍视频的单反市场,以5D2为标志。

再后来,视频拍摄成了微单的一大招牌,以索尼为代表,还有松下等等。

虽然画质和其它一些功能单反的视频也可以做到,但由于原理不同,微单的视频对焦、追焦的速度和能力强过单反很多。

所以有视频需求的人会选择微单。

不过佳能的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使它新出的一些单反,如77D、5D4等也有了不错的视频追焦能力。

目前只是听说这个技术还不错,而或许可能比微单差一点,不知有谁对比过?有没有心得?


防抖

索尼微单有机身防抖。

富士有少量微单才有,如X-H1。

松下好像有的有,有的没有,但松下的有些机型比如GH5防抖很有名,很给力,它就是个视频机,拍照功能是附带。

而尼康、佳能的单反,防抖是在镜头上,而不是在机身上。

也就是说有机身防抖功能的相机,用大部分镜头都可以防抖;

而单反,要看镜头是不是防抖的。

镜头带了防抖会贵不少,防抖效果有好有差,效果差的在低端镜头上,效果好的则真心贵。

重要的是每入一枚有防抖功能的镜头都要多花相应的钱,而机身防抖的话,一劳永逸。

单反不是不能搞机身防抖,只是厂商就想把防抖装在镜头上好多赚钱。

这下好了,给索尼等等那些微单一搅局,防抖问题也成了微单的优势之一。

虽然索尼好的镜头也不便宜……

佳能的某些新单反机型也带了电子防抖,但据反应,效果不好。

拍视频,配稳定器的话,由于微单比较轻,对稳定器的负重要求也低些。

微单相机知识大全(单反与微单弯弯谈摄影器材)(5)

( 索尼A7M3 镜头85mm 摄影:苏苏旺)

成像、测光、对焦与快门

单反有独立的对焦、测光组件,而微单的传感器要参与焦与测光,处理器也要连续工作,如此一影响成像质量,二造成更多耗电。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高端微单在成像质量上也并没有落于下风。

微单的测光会有延迟。

微单的对焦速度,暗光对焦性能,仍是略输单反。

至于脸部追焦什么的,单反也可以做到。说到这个人脸识别,不说D850、5D4这些机器,连D800都有。

但D800人脸识别只限于实时取景,不知道D850、5D4在光学取景时有没有。

而索尼的所谓眼控对焦,当初听朋友提到时我还有些惊异,以为是佳能胶片时代的用摄影者的眼睛来对焦的绝技再现江湖了。

其实索尼的只是识别被拍人物的眼睛,对焦在眼睛上,就是个眼部追焦,和脸部追焦一回事嘛!

(一直觉得佳能的眼控对焦蛮好玩的,如EOS5,想找机会试试。

网友们有的说那没啥用就是噱头,有的说很好用太高科技了。

而对这项技术的消失,今天看到有人猜测,是因为触碰了军事技术壁垒。且当一乐哈~但觉得挺有可能的。)

不过微单对焦点多,对焦点覆盖面积也比单反大太多,这个很有用。

微单手动对焦时,峰值提示很有用。

微单相机知识大全(单反与微单弯弯谈摄影器材)(6)

微单相比单反,其快门迟滞、果冻效应什么的严重一些,但在现在高端机上,可忽略不计了。

现在我自己闹不清的是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

好像主流单反是机械快门,也有不少是机械电子混合快门的?

高端微单可达到超过一般单反的1/8000秒的最高快门速度,达到1/16000秒或更快(比如索尼A9和富士的某些XT系列:1/32000秒),这是利用电子快门办到的。

许多微单也是采用机械电子混合快门的吧?

在网上搜一下,全是讲原理,很少告诉你哪个相机用的是哪种快门……


单反式微

在原来的目录里,把这个列在了整体的最后,现在既然聊到单反与微单,还是放在这里吧。

而且原本写的是“单反将被淘汰”。

到现在我还在想写式微好,还是被淘汰好。

意思其实差不多。

就像卡片机不是没人用了,胶片机不是没人用了,但很少有人用了,也可以说,被淘汰了。

单反可同时兼备光学与电子取景,佳能的双核对焦如果能发展好的话,单反实时取景与视频追焦是不是也可以搞得不错。

不怕重的话,单反续航好,(可做得)耐用。

加上中高端微单加镜头重量体积也不小了。

单反还可把机身防抖再搞一搞。

这样的话,理论上单反也没那么糟糕。

只是人们大概还是要去掉反光组件,宁愿以取消光学取景为代价。趋势这个东西实在没法阻挡。

前几个月推荐朋友买了D750,她买了后,我吓唬她:单反会被淘汰,以后是微单的天下。

当然短时间内不会,至于是五年还是八年,就不去猜啦。

反正肯定够你用的了,尤其你不搞视频的话。就算拍视频,也有人不用追焦,机位比较固定的。

和另一个朋友讲到单反将被淘汰,朋友说不会,因为微单永远代替不了光学取景器里的效果和感觉。

我说,那电子取景器的亮度与白平衡之类的那种所见即所得,还是光学取景器代替不了的呢。

单反只是不会一下彻底消失,就像胶片相机那样。

尤其是它的存世量太大。

而且你不怕大和重(许多人不怕重,或者说可以克服,或者说习惯了),不需要视频之类的,单反还是很厉害的。

和胶片比起来,胶片最要命的问题是贵呀。

胶片本身要花钱,冲洗要花钱,如果想做成照片也要花钱,如果不印照片,做电子版那得扫描,还是花钱,除非你自己翻拍。

反转片可以投影观看,据说蛮爽的,然而得有那个条件,而且投影本身还是得花钱……

微单相机知识大全(单反与微单弯弯谈摄影器材)(7)

尼康马特FTN机身 柯达Ektar 100负片 镜头好像是尼康50 1.4D吧 摄影:作者本

哦对了,对单反影响最大的是微单,对整个相机市场影响最大的还是手机。

据不知什么来源的统计,可能是CIPA吧,2017年相机市场的销量仍然不咋滴,这肯定是受手机的影响。

然后这个销量,一年中也没有大的起伏。相机参数趋于稳定,升级幅度普遍不大。

入门机型的爆款,许多都是老款机,因为挤牙膏最集中在入门机型上,与其买贵的新机,不如买降过价的老款。

欧美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卡片机或小单反,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买高端机的比例更大(中国人果真豪起来了,也许我们只要有条件,就喜欢搞“艺术创作”),其中,买微单的比例明显增加。

2015年左右,无反相机销量只占可换镜头相机销量的10%左右,至2017年10月,已达36%。而可换镜头相机的总体销量没啥变化,就是无反侵略单反市场的意思。

小弟在2017年初去日本玩一趟,西洋人和华人游客都有许多拿着相机的,确实华人好像更多些,以至于我看到拿单反的东亚人,就去搭了个讪,果然是中国人。

(日本那趟拍的片见此贴:岛国の浅摄纪行——抓妹篇、胶卷篇、人文篇、学生篇等

bbs.fengniao/forum/9439555.html)(有兴趣的可以加我私发)

据CIPA统计,2018年全球相机销量也在下滑。

不过,镜头销量虽然和相机相关,也不能直接划等号。

话说手机镜头销量肯定是突突突往上升,不光是手机卖得好,而且那手机镜头,双摄、三摄的,一个手机能卖两三个镜头,哈哈~


下面会单独聊尼康与佳能新出的全幅微单。


前文回顾

1.入门相机选择

2.尼康佳能索尼各自的特点

3.入门镜头怎么选?在哪买靠谱?

4.进阶篇之“相机的选择”

5.特殊的顶级机和半画幅中的战斗机——弯弯谈摄影器材(5)

end

请期待下一期:

尼康与佳能的新微单


弯弯摄影班长期接受报名

教摄影也教后期

分为基础、进阶、入室三种

欢迎咨询

微单相机知识大全(单反与微单弯弯谈摄影器材)(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