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体在谁的手里定型了(为什么西昆体声势最盛)

宋末的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又白体、昆体、晚唐体。”这一观点,与蔡居厚、严羽所认为的宋初诗坛上有两个流派(即白体和西昆体)的说法有所不同。可见,方回首次指出宋初诗坛上有三体,是非常有见识的。

宋初的三体中,“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内容多是描写生活中的闲适,风格比较的清淡。“晚唐体”诗人是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内容多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而“西昆体”诗人是宋初效法李商隐诗风的诗人,诗歌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在这三体中,各有特色,那为什么西昆体能够在当时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文以载道”的思想在宋代文坛占据统治地位

宋代“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让宋代的官员大多由文人担任,这些文人经过科举考试,进入宋代官僚层,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文人发表政见的信心,也导致宋代文人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的功能。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将“文”与“道”的关系表述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宋代理学让这些士大夫不断地讨论文与道之间的关系,如周敦颐认为“文所以载道”,更强调“文”的工具性,认为其是表达“道”的载具。

宋初体在谁的手里定型了(为什么西昆体声势最盛)(1)

而西昆体恰好能够体现出用“文以载道”的特点,西昆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宋代的治国之道。西昆体善于引用历史上的事件,以史为鉴,让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著名事件成为诗文中的素材,来表达对宋代社会发展的思考。如西昆体的代表诗人刘筠在《汉武》中写道:

汉武高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

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

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在这首诗中,作者说汉武帝却不说他尊儒术、破匈奴等值得称颂的功业,反而集中说他崇楼峻阁,奉巫祠神,寄希望于天,来保佑他江山稳固、天下安宁。这种暗带讽喻的文风意在表达对当时的统治者求仙祭祀行为的嘲讽,从而体现了西昆体的“道”,用典故来表达对执政者的劝慰,体现出批判时政的现实意义。

西昆体的诗风正是体现了这种“文以载道”的价值观,即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其长于用典的艺术手法,扩大了诗歌的内涵,提高了诗歌的审美品位。

宋初体在谁的手里定型了(为什么西昆体声势最盛)(2)

现实主义风格风靡宋代,成为时代主题

宋代的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被视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是当时最重要的时代主题。西昆体诗人善于从典故中找寻历史的教训,当时西昆体代表诗人杨亿等奉命编纂《历代君臣事迹》的大类书,他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他们写诗的过程是“历览遗编,研味其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劘。”大概意思就是,在写诗的过程中浏览古代的著作,并不断地品位其中的意义,心生仰慕的情感,唱和而作。

宋代的程朱理学力在强调儒家的道德观念,强调个体对社会应有责任感,士人应该有忧患意识,从而带动了宋代爱国诗的发展,这无一不体现出宋代的现实主义,他们立足于国家的长足发展,为国家的安危时刻担忧,而西昆体正是以典故来忆苦思甜,以史为鉴,而不同于其他诗体叹物是人非、感生活闲适的情怀,其现实的风格正是得到当时统治者重视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都称唐诗浪漫,而宋初诗文却缺乏唐代那样潇洒浪漫的气息,这何尝不是与宋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有关呢?

总而言之,西昆体相较于白体诗风的含蓄低沉、闲适恬淡,晚唐体不关注现实的风格,是宋初诗风的一次全面改革,也是西昆体成为当时文坛极势的必然趋势。

宋初体在谁的手里定型了(为什么西昆体声势最盛)(3)

西昆体意托深婉,欧阳修助推发展

西昆体诗人大多都是馆阁诗人,他们的感受和观点只能蕴藏在诗歌中,而无法用言语表达。而李商隐“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诗歌风格特点正好符合西昆体诗人表情达意的需要,故被西昆体诗人所追捧和钟爱,这是西昆派学习李商隐诗歌写作的深层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些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商隐写诗时的那种真挚感情,所以西昆体诗多浮于外表,缺乏内在的底蕴,雕琢之气过于显露。

后来,欧阳修矫正了西昆体形式华美、内容频发的浮华之风,将宋诗引向了以气格为主,语言平易畅舒的正途。在此之后,西昆体的诗风开始表现出关心社会民心和时代政治精神,如《食糟民》中“不见田中种糯人,釜无糜粥度冬春?还来就官买糟食,官吏散糟以为德。”以议论的手法,体现了对百姓的体恤同情和对腐败官吏的痛恨。欧阳修作为当时朝中比较重要的官吏,又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其对西昆体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西昆诗派克服了白体末流的粗鄙诗风,注重追求诗歌的艺术品味, 对宋初诗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所以被称为宋初三体中的极势,也是有道理的。

宋初体在谁的手里定型了(为什么西昆体声势最盛)(4)

后来,随着宋代诗歌的发展,西昆体逐渐地衰微,原因在于它题材狭窄,过于刻意模仿,而丧失了自我抒情的特点,以及自立的精神。带有这些弊端的诗歌在宋初能够风极一时,却难以逃脱前世的藩篱,更难以在宋代诗歌的长河中坚持走下去,但不可否认它对宋代诗歌找寻独立的自我,以及对宋词的发展做出极大的推动作用。

直到今日,在分析宋初三体时,仍把西昆体作为当时的代表,但在本质上,西昆体与白体和晚唐体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三者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他们依次选择李商隐、白居易、贾岛作为学习的典范,而不是以李白、杜甫为学习对象,也体现出宋代文学在发展之初,缺乏一定的经验。但正是西昆派独特的审美追求,为宋代政治的稳定、诗歌的发展做了极大的铺垫,当宋代文学的风格最终形成之后,西昆体的价值更得到世人的认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