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治平赵抃之900年前的方舱)

宋朝的科举制度,是史上最公平的科举。废除了唐代的公荐制,所有考生通过科举应试;考试作弊“重置其罪”,太宗时还发明了“密封卷”将考生一切信息全部用红布糊住,重新誊写试卷,避免笔迹泄密,增加御前殿试;抑制门阀,官员的子弟考中后,再考一次;对寒门特别友好,太祖时专门下诏为四川、湖北等偏远地区考生发放考券,凭此考券免费使用驿站车马,食宿全包,直达汴京“天下英雄尽入彀中”。

宋真宗赵恒更以《劝学诗》“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读。”爆燃天子学子激情。下文的赵抃就是跃上龙门的寒门才俊。

和宿硖石寺下

赵抃〔宋代〕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

松关暮锁无人迹,惟放钟声入画船。

铁面谏官赵青天

赵抃(biàn),男,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人。赵抃少为孤儿,生活贫苦,由长兄赵振抚养成人。赵抃潜心致志、努力学习。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赵抃中乙科进士,任武安军节度推官。赵抃从基层小吏做起,宦海四十年,三任知县、七任知府、三任转运使、两任御史,后官至副宰相。

赵抃在任殿中侍御史时,主管朝廷仪卫和京城纠察,由于赵抃面黑,弹劾不畏权倖,美誉雀起,京师称之为“铁面御史”。赵抃与名臣包拯、吴奎在《宋史》同列一章。赵抃很多的参劾传奇被并入了《包公传》中。在治世、理政、安民方面,赵抃能力更胜一筹。

赵抃的宗旨:“小人虽然过失小,也应努力清除;君子不幸犯了过失,却应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行。”

皇祐六年(公元1054年),宋仁宗张贵妃病逝,刘沆以参知政事职监办丧事,等到他为相后,仍兼监护丧事。赵抃认为这种一身多任有碍政体;同年十二月宰相陈执中,纵容宠妾鞭打女仆至死,不学无术,错失又多;宣徽使王拱辰与手下人都颇有不法行为;枢密使王德用“贪墨无厌,纵其子纳赂……失人臣礼”、翰林学士李淑不称职。在赵抃的遭弹劾下都被罢免。

吴充、鞠真卿、刁约因制裁礼仪院的吏佐;马遵、吕景初、吴中复因为议论宰相梁适,相继被贬外放。赵抃为他们辩护:“近日正人端士纷纷引去,待从之贤如修辈(欧阳修)无几,今皆欲去者,以正色立朝,不能诌事权要,伤之者众耳。” 仁宗于是把他们都召回,欧阳修、贾黯等名臣得以保全。

入蜀先寄青城张遨先生

赵抃〔宋代〕

踰年青社得徘徊,一日皇华下诏催。

蜀道五千驰驿去,秦关百二拂云开。

不同参政初时入,也似尚书两度来。

到日先生应笑我,白头犹自走尘埃。

一琴一鹤两主蜀

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赵抃请求调任睦州(今浙江省淳安县)知州,又改任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地区)路转运使,又改任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地区)转运使。蜀地,地远民穷,官吏胡作非为,州郡公然互相行贿。赵抃以身作则,蜀地风气为之一变。偏僻小镇,百姓有的一生没见过朝廷命官,而赵抃的足迹无所不至。

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赵抃任龙图阁学士、成都府知府。他从前出使蜀州时,对迷信活动的治以严刑。这次重来,又有人犯同样的罪,都认为在劫难逃。赵抃看人犯并没有其他罪行,就说:“这仅是为了骗取酒食。”只处罚了首恶,将其他人释放,蜀人大为高兴。当时荣諲任转运使,英宗对荣諲说:“赵抃治理成都,行的是中和之政。”赵抃入蜀为官时,面对官场中由来已久请客送礼的歪风,深恶痛绝。他不是随遇而安,而是“决不随波逐流,更不同流合污!” 经过他的强化措施、精准施策,蜀川沉疴多年的奢靡之风为之一变。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后,召赵抃知谏院。按照旧例,近臣从成都回来就会给予重任,去省府任职,不当谏官。众臣大惑不解,神宗说:“朕是想发挥他仗义直言的优点,将采纳他的主张,不是小看他。”赵抃谢恩时,神宗说:“听说你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政策宽松平和,也能任谏官吗?”不久,升任参知政事。赵抃感念神宗知遇之恩,朝政有不妥之处,他总是密启上奏,神宗也常亲笔回书予以褒奖。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成都因为戍卒屡叛的困扰,任命赵抃以资政殿大学士之职再任成都知府。神宗召见时说:“没有从省府到地方的先例,你能为朕破一次例吗?”赵抃回答说:“陛下的话就是法律。”神宗允许他相机行事。

赵抃到成都后,政令相较上次更宽简。有个卒长(百人为卒)站在堂下,赵抃喊他说:“我同你年岁相当,我单身匹马入蜀,为天子镇抚一方。你也应清廉、严谨地统率士卒,等戍期满,分得余财回家,替妻儿考虑,岂不好?”戍卒奔走相告,不敢再为恶,蜀郡一片升平景象。剑州(今四川省剑阁县)有人伪造和尚的度牒,被告企图谋反,赵抃未将案件交给司法人员,而由自己判断,皆从轻处理。有人状告赵抃纵容叛党,朝廷取来审案记录一看,认为赵抃的判决符合法律。茂州(今四川省茂县)夷人在边境抢掠,后请求投降,绑了人牲,准备祭祀为盟。赵抃让他们改用家畜,释放奴隶,大家欣然听令。

赵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治平赵抃之900年前的方舱)(1)

网络图片

隔离足食抗大疫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吴越地区发生了大旱灾,人口死亡过半。继而暴发瘟疫。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灾情尤为严重,震惊全国。赵抃临危受命,改任越州知州,赶赴越州救灾。

据《越州赵公救灾记》记载,赵抃下车伊始,马上展开全面调研:“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赵抃对属下官员,如果不能及时汇报所辖地情况,一律拿下治罪。赵抃还广泛募捐“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为了避免大规模聚集和流动,赵抃还规定:“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从富户和僧人道士那里筹集粮食48000多石,用来补助救灾之需。发粮赈饥,赵抃担心领粮人多出现拥挤,规定男女不在同日领粮。每人一次可领两天的口粮。赵抃在城市、效区设置了57个发粮点,让灾民就便领粮,让灾民到指定场所领取救济物资,限制人口流动,否则不给粮食。赵抃还专门开设了隔离医院,招募2名僧人专门负责照顾感染疾疫的百姓。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也不能避免,却能够预先防备。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

对于被遗弃的孩子,赵抃吩咐专人加以收养。开展生产自救,以工赈灾,修城垣。放开米价,在越州境内,粮食随行就市,州府不再限价。此消息传出后,各地粮商纷至沓来,一时间越州境内竟然米积成山。凡事有非议和追究责任者,赵抃均一人挡之,决不累及下属。

赵抃的救荒术,迅速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社会很快恢复了正常秩序。总结为三点:

第一、隔离制度,建设专门的隔离医院。

第二、用充足的物资保障,避免人口流动造成疫病传播蔓延。

第三、事前掌握疾疫真实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并且用严格的规定和严厉的处罚,避免下属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趁火打劫,罪加一等。

几年后,唐宋八大家之一“南丰先生”曾巩,特意来到越州,了解赵抃的救灾事迹,深为所动,激情之下,留下传世散文《越州赵公救灾记》,在文末曾巩写到“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赵抃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一地,但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赵抃的救灾措施虽然只行于一时,但他的作法却足够传承后人。

赵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治平赵抃之900年前的方舱)(2)

网络图片

柯村阿翁赵四郎

赵抃渡四川清白江时,看到江水清澈透亮,船行至江中,他发誓说:“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此后,这条江被称为清白江,成都市青白江区又因清白江而得名。

赵抃白天处理完公务,每到晚上,必要焚香拜天,口中念念有词。有人好奇问之。赵抃笑着说:“只是将自己白天做过的事,一件件在心里说上一遍,借以检点反思。倘若在这种场合还不好意思启口,那就必定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就需要警醒了!”

赵汴从政时,因地制宜,不同情况不同政策,在虔州和成都的政绩,尤其为世人称道。神宗以后每次训导这二郡的继任,都要把赵抃作为楷模。

赵抃为人忠厚淳朴,善良温和,喜怒不形于色。平生不治家产,不养歌妓,帮兄弟之女十余人、其他孤女二十余人办嫁妆,其他抚恤孤寡贫寒之事,不可胜数。

赵抃著有《赵清献公集》等著作,留下诗文480篇。赵抃退休后回到家乡,与人往来,无论官位和衣貌,将所居之处取名为“高斋”。并作诗《提高斋》:

腰佩黄金巳退藏,

个中消息也寻常。

时人要识高斋老,

只是柯村赵四郎。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赵抃逝世,将去之前,赵抃与其子赵屼诀别时,说话仍有条有理,安然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赵抃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但赵抃与王安石有友好的沟通,再加常年外放各地,治理有道,未受其困。正直、自强、从容是做人之本。神宗闻讯后,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