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

1986年10月,十大元帅之一、在民间有“军神”之称的刘伯承元帅因病势加重、无力回天而溘然长逝。

考虑到长久深远的战友情谊,邓小平不但是最先带领子孙前往吊唁的人之一,也被视为主导葬礼操办的当然人选。

然而当邓小平看到初步草拟的治丧委员会名单时,却忍不住勃然大怒,只因为这个单子上缺少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名字。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1)

草拟名单风波

在浴火作战、建立新中国的征程中,刘伯承元帅光是受过的大伤就至少有九次,是元帅中负伤次数最多的一位。

最为人所知的当然是眼部受伤、失去光明的旧事,叶剑英元帅写诗说他“遍体弹痕余只眼”,陈毅元帅也写过“弹触一目眇,枪伤遍体瘢”,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

正因为曾经在战争时代多次负伤、极大地损伤了健康,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刘伯承元帅的身体状况就呈现出越来越糟糕的局面。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2)

先是仅剩的那只眼睛视力下降、被确诊为青光眼,接着身体其他部位的机能也开始出现问题,最终甚至连生活自理能力都逐步丧失。

到1986年10月7日,享年94岁的刘伯承元帅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于北京逝世。

在络绎不绝前来悼念的人群中,邓小平一家人到得最早。

邓小平的夫人卓琳与刘伯承元帅夫人汪荣华刚刚看到彼此,就忍不住抱头痛哭。

邓朴方是邓小平的长子,他与这位长辈极为熟悉且亲近,甚至就连名字也是当年刘帅起的。他当时已经不能自行行走,于是摇着轮椅来到灵前,向这位长辈致以最后的敬意。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3)

而邓小平自己,则在向战友灵柩三鞠躬后,便长久静静地伫立在灵前。

没有人知道他的脑海中此刻正在想什么,也无人敢上前去打扰他,只有站在近处的人看到他正在一语不发地流泪。

这长久沉默中蕴含的感情,是局外人难以全然了解的,但却往往会为这个场景的肃穆而动容。

在当时,负责操办刘帅身后事的工作人员已经草拟出了一份初始的名单,这就是治丧委员会的计划人选。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4)

然而当邓小平拿到这份名单时,他并没有随便浏览一通了事,而是仔仔细细、一个人名一个人名地审视核对。

而令他勃然大怒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份初始名单之中,竟然遗漏掉了刘伯承爱将肖永银的名字。

长久共事的默契之下,邓小平深深明白,一旦缺少了这个人,那么刘伯承元帅的身后仪式将存在不可挽回的缺憾。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5)

关键人物:肖永银

实际上,说肖永银将军是刘伯承元帅的爱将,这并不是一个足够全面且符合实际情况的说法。应该说,肖永银是被刘邓两人同样欣赏、信任和重视的战友兼部下。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6)

毕竟在很多老部下和知情人员的眼里,“刘邓”两人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决策和态度问题上都极为合拍,两人姓氏之间就连加上一个标点符号都显得多余。

肖永银于1917年出生于河南新县,比刘、邓两人都要小一轮以上。

虽然如此,他却是个从13岁起就参加红军,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老资格。

而且,由于肖永银在艰苦斗争中磨砺出了百折不挠的胆气,又不乏具体事务上的细致,他作战勇猛处事得当,很受各上级和战友的欣赏和信任。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7)

长征初期,肖永银曾经因勇猛冲锋而中弹受伤,完全没有办法跟随大部队行动。

在当时类似这样的伤员,往往不得不交托到老乡家中养伤,养好之后再努力归队。

但实际上战场局面变化多端,更何况战士一旦落单,还容易遭遇各种敌人的暗算,因此类似这样被留下的伤员,要重新跟上大部队谈何容易。

负责指挥的上级爱惜他的勇猛,于是命令他所在的班抬着他走过了最初的路程,这才确保了肖永银在伤愈之前没有脱队。

在抗日战争中,肖永银屡屡立下功勋,还在一次歼灭战中缴获了一门山炮,刘伯承对这次战斗十分赞赏,称赞为“一次艺术的战斗”。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8)

在多年来跟随刘邓大军行动的历程中,肖永银不但一直都是得力的部下,还曾经在挺进大别山的汝河战斗中英勇作战,保护了仅有十几公里的刘邓指挥部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肖永银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于金城阻击战、上甘岭战役等战役中均有亮眼表现。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后前往南京军区担任重要职务。

当时,他的老上级许世友也在南京军区任职,这也成为与晚年的刘伯承元帅常常见面的契机。

晚年的刘伯承元帅

五十年代初,刘伯承元帅敏锐地注意到军事人才培养的急迫性,便主动请缨去承担这一重要任务。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9)

当时,随着年岁渐长,他的旧伤发作变得逐渐频繁,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生活与工作。

但刘帅仍然将时不我与、责无旁贷作为自身行事的准则,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在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上。

这座学院的最初位置,就选定在南京。

以办好学院作为重要工作,刘伯承元帅在七年多的时间里几乎都待在南京。

后来由于长年累月的超负荷工作,他的眼疾加重并出现了急性青光眼症状,又曾经在南京的医院接受治疗。

邓小平曾经在悼念文章中高度评价这所学院的重大意义:“许多建树,对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至今仍有重大作用。”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10)

刘伯承一手创立的南京军事学院发挥了全国军事学术研究中心的作用,不仅培养了能力全面的解放军指挥员,还为东南亚、拉丁美洲的十几个国家培养了不少军事领域的人才。

这所学院拥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然而这一切却是以刘帅不断恶化的身体状况作为代价的。

刘伯承元帅进入晚年之后,几乎从不主动谈起战争年代的往事,更不喜欢看以战争作为主要题材的影视作品。

唯独那些曾经并肩走过战争岁月的老战友、老部下前来看望他的时候,会成为他为数不多的轻松时光。

而其中代表着中野铁拳“铁六纵”的肖永银将军,自然也是常客之一。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11)

“他们是一个人”

直到刘伯承元帅生命的最后一两年,肖永银还曾经专程前去探望老首长。

当时刘帅已经是九十多岁高龄,整个人的身体状态更加虚弱,原本尚能使用的一只眼睛也基本失去了视觉能力。

因此每当有人进入房间,他总是从来人说话的声音中辨别对方,一旦听出来是多年战友的声音,他的情绪就会高上不少。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12)

正因为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邓小平才会强硬表态,一定要让肖永银亲自来送自己的老首长最后一程。

与此同时,这又何尝不是邓小平自己的一种情感寄托。

在艰辛漫长的革命道路上,刘伯承与邓小平真正成为搭档是从1938年开始的。

那一年初,邓小平接替了张浩担任129师政委,成为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最亲密默契的战友。

从抗日战争再到解放全国的战争,他们合作了13年之久,麾下的部队转战大半个中国,被称为“刘邓大军”。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13)

新中国成立后,每每出于各种原因需要梳理材料、撰写文字,他们的旧日部下总是对两位首长的友谊感慨万分。

做过相关采访的新华社李普曾经说,在部队中传达命令时,大家都约定俗成说是“刘邓”的意见,并不区分是刘还是邓。

其实这两人一个主指挥,一个主政委,各司其职不可能出现任务重叠的情况,“但在下面的人看来,他们是一个人。”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14)

他们的老部下也曾经回忆,刘师长给人的最大印象是年高德劭又平易近人,给人一种类似慈父般的温暖;而邓政委的性格特点则偏向果决善断,对干部严格要求又敢于批评,给人的印象更像是严师。

两人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合作得天衣无缝,即使在生活小事中,邓小平也常常对搭档多方照顾。

刘伯承的右眼早年受伤失去视力,只有左眼能够看清东西。

邓小平担心日常琐事太多耗费掉他的精力,就总是早早包揽掉各种琐碎工作,以便搭档能喘口气休息休息。

不仅如此,他还常常提醒部队其他工作人员,小事多找他自己和参谋长解决,有大事再去找师长决策。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15)

电讯与照片

解放后曾任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山西日报》采编职务的吴象,就在《随刘邓大军采访》一文回忆过一桩邓小平三四分钟搞定辟谣任务的旧事。

解放战争中双方交战密切,国民党时常放出消息。不是说解放军的重要将领被击伤,就是说谁谁被击毙甚至当了逃兵,意图搅乱军心。

吴象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受新华总社指令前往前线,打算发表以事实击散谣言的稿子。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16)

然而正当吴象与刘伯承就此事讨论了几句后,邓小平进屋来了。他轻车熟路地把讨论稿子的活接了过来,不到三四分钟就口授了一篇电讯,让吴象稍加处理后就发了出去。

这篇电讯一出,国民党方面针对刘伯承的种种谣言很快就不攻自破。

撰写人一栏并没有具体姓名,只写了个“新华社随刘伯承将军总部记者”。

在当时知道这“总部记者”是谁的人,全中国怕是都数不出几个。

直到建国后,知情人梳理了这段旧事,这件轶事才渐渐浮出水面,人们才知道那个“随军记者”原来就是政委本人。

在主政大西南时期,邓小平还曾经专门召开会议决定,在今后所有的正式场合,一律按照刘伯承、贺龙、邓小平、张际春这样的顺序来署名报道。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17)

由于种种细致而周全的安排,毛主席也因此评价邓小平“公道、厚道和周到”。

当然,这也体现了刘伯承与邓小平之间那一层始终信任、亲密无间的关系。

正因为是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邓小平对刘伯承在各个时期的想法都很能理解,并给予大力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打算到南京去办学校培养军事人才。这一想法一经提出,很快就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他笑着说:“看来你与教书先生有缘呀!”

这也意味着这对紧密合作13年的搭档即将面临分离,为了表示留念,刘伯承还特别把一张自己十分珍视的照片送给邓小平。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18)

这张照片的难得意义在于,那是他右眼受伤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在奔波不定的战乱时代,刘伯承自己都一度以为已经被丢失了,直到1950年才在一位重庆友人的家中重新找到。

一直到刘伯承去世后、邓小平为他写下悼念的文字,他还念念不忘这张情谊深远的照片。

顺便说一句,在《邓小平文选》全书收录的超过200篇文章中,只有两篇是写人物的,而这两篇的关联人物都是刘伯承。

一篇是写于1942年的《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另一篇则是1986年的《悼伯承》。

一次庆祝生日,一次悼念去世,这仿佛成了一种巧合,纪念着这两位曾经共同奋战多年的搭档。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19)

结语

也幸好有了邓小平在治丧委员会人选问题上的巨细靡遗与始终坚持,肖永银才得以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得以送这位老首长老上级最后一程。

当他马不停蹄地赶到灵堂送别时,克制不住地嚎啕大哭,现场吊唁的人们都为之动容。

随后,邓小平主持了刘伯承元帅的追悼大会,他撰写的《悼伯承》也很快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出来。

在文中,邓小平沉痛地写道:“伯承久病,终于不治。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20)

葬礼仪式结束之后,遵照刘帅生前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在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淮海大地等地,也有一部分安葬在他曾经付出大量心血的南京军事学院内。

而到了2002年,无论是他的搭档邓小平,还是受到刘邓欣赏信任、曾经在多处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肖永银将军也都先后离开了人世,只留下这段佳话轶事继续传扬。

86年刘伯承逝世后(86年刘伯承逝世后)(21)

参考文献:

《邓小平为刘伯承五十寿辰写贺文》;央视国际 ;2007年08月02日

《刘伯承“被牺牲”邓小平辟谣》;咸宁新闻网;2014年4月24日

《刘伯承邓小平抗战文物背后的故事》;人民网;2015年10月27日

《刘伯承与他眷恋的南京》;凤凰网江苏;2022-4-1

《永恒的丰碑——刘邓大军进驻团风纪略》;黄冈新闻网;2020/6/2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