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雁门关畜牧生态区青贮玉米绿色生产标准化栽培技术)

雁门关畜牧生态区青贮玉米绿色生产标准化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CARS-06 )。

_楚建强

青贮玉米是指用新鲜茎叶(包括果穗)生产青饲料或青贮饲料的玉米品种或类型 。 21 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羊肉等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理想肉类供不应求, 我国畜牧养殖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传统的饲喂天然牧草和作物秸秆已无法满足当前大规模现代化养殖的需求。 玉米的籽粒和茎叶均为较优质的饲料,其中青贮玉米具有植株高大、茎叶繁茂、营养成分含量丰富等特点,是较为理想的食草动物饲料。 另外,青贮玉米还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耐贮等优点。因此,大力发展青贮玉米,对促进我国畜牧业发展、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科学选用良种

优先选择双优、双高、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品种, 根据 2018 — 2019 年在山阴的试验结果, 伊单76 、大京九 23 、先玉 1225 等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适宜在雁门关生态区种植。

2 选地整地

青贮玉米具有植株高大、叶片繁茂的特点,比普通玉米生物量大,因而选地时要选择地势平坦、易于排灌、肥力中等以上、土壤理化性能良好的地块。

在培肥地力方面,一方面,采用轮作间作、用地养地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活化已经老化的腐殖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配方施肥、秸秆还田以及利用生物肥料来培肥地力。青贮玉米—杂粮轮作,杂粮以农家肥为主,施优质腐熟牛粪 15~45 m 3 /hm 2 ;青贮玉米以化肥为主,一般施缓释复合肥( 28-12-12 ) 900 kg/hm 2 。 山阴施肥定点试验表明,连续 3 年增施有机肥 15 m 3 /hm 2 、减施化肥150 kg/hm 2 ,土壤有机质提高了 1.76 g/kg ,土壤的水肥供给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3 播种

3.1 播种时间

地表温度稳定在 10~15 ℃ 即可播种, 一般播期在 5 月上旬,为了防病保全苗,应尽量争取早播。 播种时节过早,容易因低温造成烂籽,若遇早春低温,幼苗会发生冻害,从而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播种时节过晚, 则对个体平衡生长和光能利用的同步提高不利。 一般可以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来实现增产和保墒节水的效果。

3.2 播种机械

小四轮牵引播种、施肥、覆膜一体机或播种、施肥、覆膜、铺设滴灌带一体机,地膜宽度为 80 cm ,双行播种,垄距为 1 m 。

3.3 播深与播量

一般播种深度在 4~5 cm 之间。 选用机械单粒播种的方式进行播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播种量,一般播种 6.0 万 ~7.5 万粒 /hm 2 。 播种完成后要及时进行镇压,以达到提墒保墒的目的,保证有充足水分供应给种子,实现苗全、苗齐、苗壮。

4 肥水管理

4.1 节水灌溉

改变播前灌水的传统习惯,采用播后灌溉补水,变浇地为浇苗,干种湿出,一播全苗 。 水分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 需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当地实际, 抓住生长期中 2 个最为关键的需水高峰期进行灌溉:一是大小喇叭口期( 10~16 叶),占总需水量的 40% ;二是灌浆期(即雌穗吐丝后),该时期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 20% 。

4.2 精准施肥

改变过去撒施翻耕或撒施旋耕的施肥方式,采用播种机在播种时条状深施。 施肥量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测算, 机械施用的肥料非常集中, 局部浓度很大,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烧苗的现象 。 因此,在春玉米种植时,要注意调整肥料与种子间的距离,避免因肥大而造成烧苗。

5 合理密植

最高营养量和最高生物产量最佳协调密度是青贮玉米的合理种植密度。 密度过高, 会导致果穗偏小,影响青贮品质;密度过低,会影响生物量的提高。因此,要结合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合理密植,一般密度以 6.3 万 ~7.5 万株 /hm 2 为宜。

6 田间管理

6.1 苗期管理

青贮玉米苗期主要进行营养生长, 该阶段主要完成长根、增叶和茎叶分化,促根壮苗,实现苗全、苗齐、苗壮是苗期管理的重点。

6.1.1 查苗补苗。 播种后要经常到田间查看苗情,查漏补缺 。 发现有缺苗情况及时进行补种、补苗,确保全苗。 幼苗达到 4~5 片可见叶时,及时去除机械播种时小粒出现的双苗,单株留苗,以保证植株生长整齐一致。

6.1.2 中耕除草。 及时中耕可以疏松表层土壤,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氧气含量,使土壤温度升高,使玉米更好地生长。 同时,适时进行杂草去除,可以减少土地营养消耗,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除草要除早、除小,中耕不要太深, 2.5~4.0 cm 即可,中耕太深容易伤害到幼苗根系。 定苗和除草要相结合,如发现地下害虫,可用 35% 乐果喷雾防治,注意药剂浓度,以免发生药害 。

6.1.3 病虫害防治。 以绿色防控为主,除农业措施轮作倒茬外,首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在玉米螟成虫盛发期可用黑光灯诱杀。 应用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治有2 种方法: 一是用白僵菌菌粉封垛, 每 1 m 2 秸秆用100 亿孢子 /g 白僵菌菌粉 100 g , 在 5 月玉米螟幼虫复苏前用喷粉器向垛内喷洒 ;二是用 100 亿孢子 /g白僵菌 0.35 kg ,拌细河沙颗粒 4~5 kg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心叶。 如遇飞虱、叶蝉、蚜虫发生严重的年份,可用氯氰菊酯乳油 1 500 mL/hm 2 喷雾防治。

6.2 中期管理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第 11~12 叶展开),结合灌水,追施尿素 150~300 kg/hm 2 ,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 70%~80% 之间 。

6.3 后期管理

若在灌浆期遇旱,需要对植株及时补水,以保证植株青绿、灌浆良好,提高青贮玉米品质。

7 及时收获

7.1 最佳收获时期

作为青贮专用玉米,过早收获(花后 45 d , 1/4 乳线期前),会导致灌浆不足,从而影响籽粒中营养成分的积累,造成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低,同时籽粒含水量高,多余的水肥被析出,从而使青贮窖内浸水,严重影响青贮质量。 收获时节过迟(即花后 60 d ,籽粒已达到生理成熟, 胚端已形成黑色层)(图 1 ),茎秆木质化程度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及其利用率降低,同时水分含量过低也对青贮料在窖内压紧压实十分不利,极易造成青贮料霉变。 因此,及时完成青贮玉米的收获对青贮饲料至关重要。

襄阳市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雁门关畜牧生态区青贮玉米绿色生产标准化栽培技术)(1)

图 1 青贮玉米乳线变化与花后籽粒发育天数

相关研究表明, 1/2 乳线期和 3/4 乳线期收获对饲草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1/2 乳线期前收获水分含量明显增高,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成熟期收获品质明显变差,酸洗纤维、中洗纤维、木质素含量变高,总可消化养分变低。 最佳收获期应在 1/2 乳线期( 50 d )至3/4 乳线期( 55 d )(图 1 )。

7.2 品种搭配,延长收获期

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仅有 5 d ,一个 1 000 头的中等奶牛场年需青贮玉米饲料 1 万 t 左右, 青贮时间需要 15 d 左右,单个品种种植很难保证最佳收获期收获。 早、中、晚品种搭配种植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研究表明,早、中、晚品种搭配,可使青贮玉米最佳收获期延长至 20 d 左右,有效提高了青贮玉米青贮品质。

8 青贮注意事项

应选择天气晴朗时收获青贮玉米, 要避免在雨天收获,以防因雨水影响青贮饲料的品质。 青贮玉米一旦收割,应及时运到加工地点,尽可能做到当天收割、当天加工贮藏 。 因特殊原因当天不能贮藏完的,应将割下的植株竖放过夜, 防止堆积过多而出现发热现象。如果遇到下雨天应停止收割,确保青贮质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