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涵的经典散文(散文杨柏松吃亏是福)

子涵的经典散文(散文杨柏松吃亏是福)(1)

子涵的经典散文(散文杨柏松吃亏是福)(2)

吃亏是福

文/杨柏松

现在的人,似乎吃不得一点亏。

有些人肚量太差,吃了亏就要想不开,茶不思饭不想,好像被剜了肉一样;有些人火气太大,吃了亏就双脚跳起,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大打出手;有些人心眼太小,吃了亏就要睚眦必报,弄得别人怨声载道,自己因小失大。

查字典,亏的首要意思是“缺损”,吃亏,也就意味着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损害。现在,咱们学的都是西方的一套,讲究利益二字,谁也不想吃亏。要是万一吃了一点亏,不但自己心里不舒服,家人知道了也会大发雷霆,旁人、邻居更是暗中讥讽。总之,只要你吃了一点亏,你一辈子就会与“笨蛋”“蠢猪”结缘,在以后的家庭大战中,你的这一次光荣的历史,会被永远地拿出来抖落。

亏,果真一点也吃不得吗?近日读到一个故事,当中的主人公被人算计“吃了亏”,不料,虽然“亏”了点休息的时间,却一下“吃”成了“状元”。

话说清朝时,毕沅和同僚诸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夜班。三人都通过了会试,第二天要参加殿试。诸重光、童凤看毕沅为人老实,就对他说皇帝看重书法,他们两个的书法都很漂亮,极有可能中状元,而毕沅的书法不行,估计没戏。于是,他们俩借口要毕沅一边值班,一边练习书法,自己则偷懒溜走了。当夜,陕甘总督黄廷桂送来奏请朝廷在新疆屯田事宜的折子。毕沅仔细阅读后命人呈给了乾隆皇帝。谁知,第二天的殿试题目就是如何在新疆屯田。因为晚上刚刚看过此事的折子,毕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虽然书法差一点,却因见解深刻而被钦点为状元。诸重光、童凤知道真相后,后悔不已。

语有云:吃亏是福。老子也说:“少则得,洼则盈。”留出了容纳的空间,才能有容。月盈则亏,水满流溢。提前“吃亏”,可以确保日后不亏。就像古老的太极图中所展示的现象:平衡与和谐,是两条颜色相反的“鱼”相对,而不是一种颜色的圆满;这样才是“完美”的境界。所以,学会吃亏,就是要适应自然的法则,保持平衡,不求个人的完满,经营让利的空间;才能自在地生活于世。

毕沅不怕吃亏,吃了亏,幸运却降临到了他的头上。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吃亏是福”。其实,我们不讲因果报应的佛家思想性,也不谈祸福相倚的道家思想,仅仅用辩证法来解释,就会发现“吃亏”总是局限于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世界上没有白吃的亏,所有的付出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于是,聪明的人、聪明的单位不但不怕吃亏,反而通过“乐于吃亏”赢得口碑,取得巨大的成功。

早些年,收看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羽的“道德对话”节目,山东烟台女企业家梁翠芝讲述了自己亏钱的故事。她说,芋头价格每吨猛涨两三百美元,她赔着钱按原价将货交给了客户。还有一次,公司出口一批产品,客商并不知道出了一点小毛病,梁翠芝最终还是把120多万元的产品就地销毁了。在利益面前,她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丢掉“诚信”二字。因为这种舍得吃亏的精神,梁翠芝从一个普通农家妇女,用了17年的时间,将75万元滚雪球般变成了总资产3亿多元的大型企业。她的公司拥有冷冻果蔬菜、保鲜果蔬、调理食品、低温油炸食品等4大类200多个品种,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我国实力雄厚、最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之一。

现在,有些人表面看上去很聪明,很会算计成功的成本,但是,最后因为斤斤计较,不肯与别人分享成果,怕吃那么一点点亏,总是离成功差那么一步。有舍有得,吃亏是福,世上从来没有“不付出”“不吃亏”的成功,所以,真正聪明的人都是善于吃亏的人,乐于吃亏的人。

杨柏松,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民进宁乡市工委副主委,曾先后从事教师、记者等工作,在《检察日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等报刊发表散文数十篇,参与编撰宁乡市十大功勋企业家丛书之《凌云亮剑》,获得过湖南省市州报好新闻一等奖、广东省新闻奖三等奖、佛山十大优秀民生记者、宁乡最美建筑人征文一等奖等荣誉,目前供职于宁乡一政府机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