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孙山但名留青史(不见五陵豪杰墓)

名落孙山但名留青史(不见五陵豪杰墓)(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大概是让人魂断的节日吧?古人如此,今人也一样,才入清明,空气中便弥漫着追思的味道。各个学校,又开始组织孩子们,去陵园祭扫,去感恩过去,去铭记历史。

清明节,我国传统的春祭节日,扫墓和踏青的习俗,也是由来已久。中国人讲究传承,祭祀祖先、缅怀过去,正是数千年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

扫墓是为缅怀过去,踏青是为追求未来。因为清明处于仲春时节,而春天代表着希望。所以这个节日的存在,大概旨在提醒我们,追求希望的同时,也不要忘本。

名落孙山但名留青史(不见五陵豪杰墓)(2)

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曾写过一首诗,名字叫桃花庵歌,用轻快的口吻,描述了诗人看淡功名利禄后,所追求的人生自在境界。诗中最后一句,“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追忆的是历史,看出的却是凄凉,一语道出个中辛酸。史上曾煊赫一时的豪杰人物,死后连坟冢都不复存在,锄作田地了,何况你我皆凡人。

唐伯虎诗中的五陵,是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其中规模最大,也最出名的,大概就是武帝刘彻的茂陵了,被称作“中国的金字塔”。

名落孙山但名留青史(不见五陵豪杰墓)(3)

武帝在位期间,用自己的雄才伟略,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盛世——汉武盛世。对内,发展经济,广征人才,颁布推恩令,逐步削除诸侯国势力;对外,破匈奴,征大宛,降西域,收南越,并朝鲜,一步步实现大一统;又开辟丝绸之路,沟通西域,促进了中西的交流。

时间是无情的,这样的雄才霸主,依然逃不过时光流逝的宿命。在当了五十四年皇帝后,武帝崩逝,葬于茂陵。而且在短短一个世纪后,茂陵就遭到赤眉军洗劫正如唐伯虎言,无花无酒锄作田,无人再去坟前祭扫,既无鲜花,也无美酒,这世界终究是荒凉了。

名落孙山但名留青史(不见五陵豪杰墓)(4)

由汉至唐,道不尽的悠悠往事,这期间,出过多少风流人物,就有多少故事。汉唐气象,正是中国历史上的荣光,所以每当我们说起汉唐盛世,总是怀着民族的自豪感。恰如我们倾慕过去的荣光,古人对曾经的盛世景象,也怀着孺慕之情。

说起汉和唐,不得不提起长安,以及那些汇集于此的风流人物。汉代的长安人才济济,唐代的长安也毫不逊色,文人骚客多汇于此。文人骚客总多情,尤爱怀古,位于长安附近的汉代陵墓,无疑提供了怀古思今的绝佳场所。

李贺说“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曾风云一时的刘郎,此刻亦是过客,于世事无可奈何,道出的是自己的无奈;李商隐说“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武帝身后风雨凄凉,苏武归来嚎啕大哭,寄托的分明是诗人的哀伤。

名落孙山但名留青史(不见五陵豪杰墓)(5)

清明祭祀的习俗,从古代延续至今,给爱追思的中国人,提供了最好的方式。与此同时,它也通过这种形式,将传承的文化,深深地刻入中国人的骨子里。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看着古人的吐槽,就知道清明时节,花和酒是最不能少的。清明时节,携一壶素酒,捧一束菊花,于坟前祭扫,心事说与先人听。一可解先人寂寞,二可卸心头烦忧。待过后,于野外踏青,释然而归,重新寻到生活的动力。这,大概就是清明祭祀的意义吧?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愿生种花家。很庆幸,自己生活在清平世界,没有战乱的纷扰;也正因如此,更感激创造了这清平世界的先人们。

如今的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诚然很幸运。如今的教育,应该也是成功的,至少有一样可以证明,那便是教人追思,教人铭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