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远足旅行的故事(远足故事1960年夏天的汉中)

原标题:童年轶事——我的第一次远足

李四远足旅行的故事(远足故事1960年夏天的汉中)(1)

我的第一次徒步远足,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1960年夏天。那时我刚满七周岁,在上小学一年级,这次步行远足就发生在学校放暑假七月份的时候。

李四远足旅行的故事(远足故事1960年夏天的汉中)(2)

我家祖居在陕西汉中市城内最繁华的北街口,那个时候汉中城很小,出了四城四关就是农村的田野了。

放暑假去城固外婆家玩,是我们家计划、讨论了很久的问题了,外婆家在城固县西郊藏经寺旁边的李家坎村,如果从汉中坐公共汽车到城固的话,每个人要三角钱车费,全家就得一元多钱,那个时候我们家很穷,为了能省下这一元多钱,我母亲决定带我们步行去外婆家。

也难怪啊!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和老百姓都很穷,因为那个时候共和国建立时间不长,底子特别薄,百废待兴。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经历了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刚建国不到一年又是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又经过了五八年的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六零年又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头一年,所以国家和老百姓都很困难。国家是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老百姓是勤俭节约,艰苦生活,共渡难关。

李四远足旅行的故事(远足故事1960年夏天的汉中)(3)

出发前的晚上,我母亲用面粉做了一个锅盔馍,作为我们第二天路上的干粮。第二天早上我们早早就起床了,母亲已给我们做好了早点,我们吃了后就出发了。

我们这次一共五个人:母亲、两个哥哥、妹妹和我。这一年我大哥13岁上初中一年级、二哥10岁上小学四年级、我七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妹妹还不满两岁。母亲给我们分了工: 她和大哥轮流换着背着妹妹,二哥背着干粮和随身物品,我就负责走路别掉队。

我们从北街口出发,经过东大街、东关正街到新桥,我记得走到汉大(汉中大学)路口的时候,就是农村了,路两旁全是绿油油秧田,好看极了。这是我第一次出城,觉的什么都新鲜,都好看,所以兴致特别高,走路的劲头十足。

李四远足旅行的故事(远足故事1960年夏天的汉中)(4)

到了新桥,就是汉中到城固的公路了,也就是现在的108国道。但那个时候的公路和现在的公路无法相比: 那个时候的公路很窄,是只能够两辆汽车错车用的双车道,大概只有五六米宽吧。路面是石子路,路面不平石子乱滚,道路上的汽车非常少,除了一天几趟的班车外,还有就是为数不多的解放牌货车和苏联的那种嘎斯货车,很长时间才过一辆。但路上的人力车(也叫拉拉车)、牛车、毛驴车、鸡公车(独轮车)比较多。还有担挑子的和步行赶路的行人也比较多,自行车几乎看不见。

李四远足旅行的故事(远足故事1960年夏天的汉中)(5)

那个时候的公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公路两边的住家户很少,商店几乎没有,不像现在公两旁全是民房和商店。

那个时候的公路弯曲不直,弯道很多,上下坡道很多,路两边树木很多,就拿新桥过去的新民寺那一段路来说吧,全是丘陵地貌,坡大湾道多,路两边土坡上树木很多,杂草丛生,就像走在山区丘陵地带一样。从新民寺过去还有铺镇、桃花店、柳林铺、沙河营几个大坡,都是比较陡的。

汉中到城固这段108国道公路,六十年来经过了无数次的拓宽改造,才是现在这样宽敞、平坦、笔直的一级公路的。

李四远足旅行的故事(远足故事1960年夏天的汉中)(6)

我们是早上七点钟从家里出发的,由于路上石子多,我们又是头一次走长途,天气又热,我年龄又小,所以路上走的较慢,每小时约走三公里吧,走到十八里铺(就是铺镇,距汉中九公里)的时候,已经十点多了。

十八里铺是汉中最大的一个镇,是区政府的所在地,在那个时候来说还是比较繁华的。我们在公路边上的一个茶馆里休息打尖,要了一壶茶,八分钱一壶,添水不要钱,我们就着茶水吃干粮,一人吃了一块锅盔馍,喝了几碗茶水,休息了一会,又继续出发了。

李四远足旅行的故事(远足故事1960年夏天的汉中)(7)

过了十八里铺,太阳越来越大,天气越来越热,我越走越慢了,腿疼腰困,最要命的是我的脚底板磨出了水泡,后来又磨破了,每走一步就疼的厉害,因为那个时候路上凹凸不平,石子还多,我穿了一双新的布草鞋,很磨脚的,所以脚很快就打了泡。

那个年代夏天穿草鞋的人比较多,草鞋在那个时候大体分为三类: 一种是用稻草打的,俗称“水巴浪草鞋”,这种草鞋一般三分钱一双,农民穿的居多,我经常看到那些担柴卖草、担挑子进城的农民穿这种草鞋,一般穿一天就烂了,是那个时候的“一次性商品”。还有一种草鞋是用一种叫做梭草也叫钢草(实际就是现在叫的龙须草)的草打的,这种草鞋相比要结实耐磨一些,每双草鞋大致一角多钱一双。另一种就是布草鞋,它是用旧布条打的,相对来说要结实耐磨好看一点,城里人穿的比较多,每双布草鞋大约两角多钱吧。我穿的那双布草鞋前面还有用红绒线做的一个红绒球,很好看的。

李四远足旅行的故事(远足故事1960年夏天的汉中)(8)

我的脚磨破了很疼,我咬着牙、忍着疼痛坚持往前走,好不容易走到新铺人民公社门口上坡的时候,路边的里程碑上刻着12公里的字样,这说明我们已经走了24华里了。这个时候,我父亲骑着自行车从坡上下来了,他是来接我们来了。

我父亲那个时候在勉县学校里教书,前几天学校放暑假他回到家里,提前两天到外婆家打前站做一些安排,约好今天到路上来迎我们的。见面后母亲让他先带着我走,说我实在是走不动了,父亲让我坐在自行车前面的车杠上,他从后面上车,我父亲这辆车买的时间不长,他刚学会不久,技术还不老练,只能前面带一个人。

父亲带着我往城固去,我坐在前杠上,路面不平石子多,弹的我屁股生疼,但这也比我走路脚掌疼强多了,一个小时后,我就到了外婆家了。父亲又返回去带我二哥,二哥来到后不久,我母亲和我大哥走路也就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是下午四点左右了吧,我们全家胜利的完成了这次步行远征!

说起父亲的这辆自行车,还有一段故事呢: 1960年那个时候,我国的“飞鸽”、“永久”、“凤凰”自行车刚生产时间不长,物质短缺,货源紧张,还是统购统销,凭票供应,市面上根本买不到,都是按计划分配。我父亲他们那个学校一个月就给一辆指标,教师们轮流着买。

指标问题解决了,可是钱又是一个大问题了,因为那个时候生活水平低,教师们的工资都很低,一个月就是三十多元钱的工资,还要养活一大家人呢,一辆自行车一百多块钱,哪个人一下子也拿不出来那么多钱啊?学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门成立了一个教师储金互助会;凡是想购买自行车的教师都加入了这个储金会,每个教师每月在储金会储十元钱,这样,每一个月就有一位老师可以骑上新自行车了。我父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买了一辆飞鸽自行车的,花了120多块钱!我们全家对它爱如至宝,要知道,在六十多年前能拥有一辆飞鸽自行车,不亚于现在的一辆家庭汽车啊!

李四远足旅行的故事(远足故事1960年夏天的汉中)(9)

还有一件很巧合的事要说起的;

我童年的第一次远足,步行了12公里,刚好走到铺镇区的新铺人民公社大门口。没有想到的是;十年后,也是一个夏天暑假的中午,我初中毕业后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学校用汽车把我们拉到了新铺人民公社的大门口,我们也是在这里下车,公社在这里给我们开了欢迎大会,分配了各个学生要去的生产大队,然后,我们背着行李,跟着来领我们的生产大队领导,步行去生产大队,再由生产大队把我们分配到各个生产小队去……,在这里开始了我四年多的知青岁月。

多年来,我隐约感觉到这一切的巧合都是上天安排好的,是命运注定的暗示和预言,年龄愈大愈感觉到这是巧合又不是巧合……

李四远足旅行的故事(远足故事1960年夏天的汉中)(10)

六十多年过去了,我已到了古稀之年,但童年时期第一次远足的印象却永远的、清晰的、牢固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历历在目,磨之不掉、挥之不去!

李四远足旅行的故事(远足故事1960年夏天的汉中)(11)

来源:美篇@光羽真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