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

BMBS

BMBS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Blow-out Monitoring and Brake System),是吉利全球首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专利的一项安全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出于防止高速爆胎所导致的车辆失控而设计。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1)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2)

BMBS技术于2004年1月28日正式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08年第一代BMBS系统正式与世人见面,BMBS汇集国内外汽车力学、控制学、人体生理学、电子信息学等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一百余辆试验车累计行程超过五百万公里的可靠性验证,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3)

BMBS监测功能

当轮胎气压高于或低于限值时,控制器声光提示胎压异常。轮胎温度过高时,控制器发出信号提示轮胎温度过高。发射器电量不足时,控制器显示低电压报警。发射器受到干扰长期不发射信号时,控制器显示无信号报警。当汽车电门钥匙接通时,BMBS首先进入自检程序,检测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如不正常,BMBS报警灯常亮。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4)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5)

爆胎智能控制功能

遇到爆胎事故,且车速在80km/h或以上,BMBS的安全控制启动,BMBS系统会在0.5秒的时间内,实施渐进式自动制动,将车速降至40km/h的安全车速。BMBS与ABS和EBD相结合,使车轮不长时间抱死,避免车轮抱死导致汽车跑偏、侧滑和甩尾的现象发生,确保车安全可靠。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6)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7)

BMBS系统由爆胎监测模块(分机)、微电脑智能控制器(主机)、电控行车制动器(制动设备)、显示终端(GPS、仪表)等部件组成。其采用的增强型天线及接收电路设计,3倍于常规胎压监测系统的接收有效率。制动控制部分为双路冗余驱动,当一路控制驱动出现问题时,第二路驱动将会启动以保证系统运作正常。

HANS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8)

HANS的结构很简单,它是一个U型装置,由HANS主体、肩垫、滑绳和固定扣组成。专业级的HANS装备通常由碳纤维材料制成,重量为500克,价格在1万元左右,我们可以形象的将它理解成碳纤维“围脖”;普通的HANS装备则采用增强热塑性塑料,重量为1100克,价格在4000元左右。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9)

HANS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HANS系统是由美国人——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力学工程教授、通用汽车碰撞安全工程师——罗伯特·哈伯德博士(Dr.Robert Hubbard)设计的。该系统最初的构想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1981年的一次事故中,房车赛车手吉姆·唐宁(Jim Downing)的好友因颅骨骨折不幸身亡。于是,唐宁希望他的表兄哈伯德博士能够设计一个头颈支撑系统,以减少或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10)

哈伯德博士在1985年设计出了第一个HANS样品,1989年该装置在碰撞测试中被证明能有效降低碰撞对车手头部、颈部造成的伤害。然而,该装置在当时并未被主流的赛车安全公司所重视,于是哈伯德和唐宁在1991年成立公司,自行开发、生产和销售HANS。

HANS的作用是什么?

为了应对高速转弯时产生的巨大离心力,车手们都会专门进行颈部肌肉的锻炼,所以他们的脖子看起来强健而粗壮。然而即使这样,在发生事故时,瞬间产生的巨大冲击力,还是容易使车手的颈部受伤。这时,车手们会非常需要HANS系统的保护。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11)

据试验统计,佩戴HANS系统后,撞击时车手头部和颈部受到的力,分别减少了68%和86%。

HANS是如何工作的?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12)

想要让HANS正确发挥作用,必须保证两个条件。第一:要将滑绳与头盔两侧的卡扣固定好,因为HANS并不与安全带、车手身体或者座椅直接相连,而仅仅通过滑绳与头盔两侧的卡扣连在一起。正确安装后,滑绳的长度应能让头部保持自由转动。

第二:要利用安全带将HANS与车手身体固定在一起。首先将多点式安全带的两根肩带压在HANS上面,然后和其它几根安全带一起扣在车手的腹部并拉紧。这样,HANS就被固定在车手身上了。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13)

面对高速撞击时,在安全带的保护下,车手的身体能被拉住固定在座椅上,但头部还是会猛地向前摆动(见右图),此时颈部将承受巨大的冲击力。而在佩戴HANS系统的情况下,滑绳将抑制住头部向前摆动的趋势(见左图),冲击力也将被从颈椎分散至胸部、躯干、肩膀等处。

HANS的分类有哪些?

专业版HANS有四种角度选择:10度、20度、30度和40度。这里所说的角度,是指赛车座椅的角度。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一下。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14)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15)

安全带

安全带作为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保护驾乘人员的基本防护装置,它的诞生早于汽车。早在1885年,安全带出现并使用在马车上,目的是防止乘客从马车上摔下去。1902年5月20日在纽约举行的一场汽车竞赛场上,一名赛车手为防止在高速中被甩出赛车,用几根皮带将自己和同伴拴在座位上。竞赛 时,他们驾驶的汽车因意外冲入观众群,造成两人丧生,数十人受伤,而这几名赛车手却由于皮带的缘故死里逃生。这几根皮带也就成为汽车安全带的雏形,在汽车上首次使用,便挽救了使用者的生命。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16)

1922年,赛车场上的跑车开始使用安全带;1955年,美国福特汽车装用了安全带;1968年,美国规定轿车面向前方的座位均要安装安全带。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相继制定了汽车乘员必须要佩带安全带的规定,我国公安部于1992年11月15日颁布了通告,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所有小客车 (包括轿车、吉普车、面包车、微型车)驾驶人和前排座乘车人必须使用安全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安全带是所有的车辆安全系统中最基本的一个。上车、把安全带拉过来,然后"咔嗒"一声系好。很容易,是吗?对,是很容易,可是人们依然会忘记这么做,或者说他们不喜欢这种被"束缚"的感觉,现在大部分的新车都会发出各种声音或光信号,提醒人们系好安全带,这样所谓的"遗忘"也就走到终点了。2004年,高速公路上车祸的受害者有55%没有系安全带,而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估计,2002年有14570人从死神手下逃脱,原因仅仅是他们系好了安全带。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17)

安全带的技术进步包括预紧器、力道限制器,以及三点式或四点式的组合等。在撞击的时候,预紧器可以把安全带拉紧,防止由于松懈而带来会造成身体伤害的位移。撞击结束后,力道限制器可以使安全带略微松弛以减轻对车内乘员的压力。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18)

三点式安全带可束住乘客的胸腔和大腿前部,在微型轿车中可以将对前座乘客的严重伤害减少44%(与不系安全带的乘客相比),对后座乘客的严重伤害可以减少44%,如果跟横向安全带相比,对后座乘客的严重伤害可以减少15%。更重要的是,前座乘客使用三点式安全带而不是横向安全带,对乘客腹部和头部的伤害将分别可以减少52%和47%*。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19)

典型的四点式安全带包括两条竖向的吊带,可以束住车内乘员的胸腔,并在底部与横向安全带扣接。四点式安全带已经在赛车上使用了很多年,现在一些客气制作厂商,比如沃尔沃,正尝试将其应用到微型轿车上。设计的出发点是在汽车发生滚翻时,四点式安全带可以将撞击力更均匀地分散掉,同时还可以将乘客牢牢地固定在座椅。


预紧式安全带

预紧式安全带(PRETENSIONER SEAT BELT)也称预缩式安全带。这种安全带的特点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预紧式安全带中起主要作用的卷收器与普通安全带不同,除了普通卷收器的收放织带功能外,还具有当车速发生急剧变化时,能够在0.1秒左右加强对乘员的约束力,因此它还有控制装置和预拉紧装置。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20)

基本原理

理想的安全带作用过程是:首先,及时收紧,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刻毫不犹豫地把人"按"在座椅上。然后,适度放松,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或人已能受到气囊的保护时,即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而使人肋骨受伤。先进的安全带都带有预收紧装置和拉力限制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者的功能原理。

一、安全带预收紧装置当事故发生时,人向前,座椅往后,此时如果安全带过松.则后果很可能是:乘员从安全带下面滑出去:或者,人已碰到了气囊,而此时安全带由于张紧余量过大而未能及时绷紧,即未能像希望的那样先期吃掉一部分冲力,而是将全部负担都交给了气囊。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乘员严重受伤。但问题是,正确安装的安全带。其松动余地来自何方?一是由于乘员的衣服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另外在安全带装置中也多少隐藏了部分松动余地,这种余地无法消除,但真遇到事故时,还就应该尽量消除。怎么办?为此出现了这种安全带预收紧装置它负责提供瞬间绷紧的安全带。其作用过程是:首先由一个探头负责收集撞车信息,然后释放出电脉冲,该脉冲传递到气体发生器上,引爆气体。爆炸产生的气体在管道内迅速膨胀,压向所谓的球链,使球在管内往前窜,带动棘瓜盘转。棘爪盘跟铀连为一体,安全带就绕在轴上。简单地讲,就是气体压力使球动,球带动棘爪盘转,棘爪盘带动轴转--瞬间实现了安全带的预收紧功能。从感知事故到完成安全带预收紧的全过程仅持续千分之几秒。管道末端是一截空腔,用于容留滚过来的球。

二、安全带拉力限制器事故发生后,安全带在预收紧装置的作用下,已经绷紧了。但我们希望在受力峰值过去后,安全带的张紧力度马上降低,以减小乘员受力,这份特殊任务就由安全带拉力限制器来完成:在安全带装置上,有一个如前所述的预收紧装置,底下卷绕着安全带。轴芯里边是一根钢质扭转棒。当负荷达到预定情况时,扭转棒即开始扭曲,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安全带,实现了安全带的拉力限制功能。

预紧式安全带的主要分类

控制装置分有两种:

一种是电子式控制装置,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检测到汽车加速度的不正常变化,经过电脑处理将信号发至卷收器的控制装置,激发预拉紧装置工作,这种预紧式安全带通常与辅助安全气囊组合使用。

另一种是机械式控制装置,由传感器检测到汽车加速度的不正常变化,控制装置激发预拉紧装置工作,这种预紧式安全带可以单独使用。

预拉紧装置则有多种形式,常见的预拉紧装置是一种爆燃式的,由气体引发剂、气体发生剂、导管、活塞、绳索和驱动轮组成。当汽车受到碰撞时预拉紧装置受到激发后,密封导管内底部的气体引发剂立即自燃,引爆同一密封导管内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立即产生大量气体膨胀,迫使活塞向上移动拉动绳索,绳索带动驱动轮旋转号驱动轮使卷收器卷筒转动,织带被卷在卷筒上,使织带被回拉。最后,卷收器会紧急锁止织带,固定乘员身体,防止身体前倾避免与方向盘、仪表板和玻璃窗相碰撞。

儿童安全座椅

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系于汽车座位上,供儿童乘坐且有束缚设备并能在发生车祸时,束缚着儿童以最大限度保障儿童安全的座椅。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21)

儿童安全座椅在多数国人的脑中还是一个新事物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22)

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汽车上的安全措施如安全带、安全气囊几乎是依据成人的身材、体重设计的,若儿童系上安全带坐在前座,由于儿童的身材、体重不同于成人,因此如果儿童使用专为成人而设计的安全设施,非但无法降低伤害相反的反而会增加儿童的伤害。

可能有人会提问,小孩坐车,我抱着不就成了,这样多安全,就算出现事故我还能保护他!实在抱歉,如果您现在还仍然这么干,那么您不是保护您的孩子反而是害他,因为交通事故都是具有突发性的,而在发生事故的时候人的反应速度总落后于事故发生的速度。如果大人抱着孩子,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即使安全气囊不弹开,儿童也等于充当安全气囊的作用,这样大人就无意之间成为了威胁儿童生命的潜在因素!

儿童安全座椅的分类根据固定方式的种类来区分的,目前共分成三种:

欧洲标准的ISOFIX固定方式、美国标准的LATCH固定方式和安全带固定方式。

儿童安全座椅按照儿童年龄和体重共分为5类

● 分类1:适用于新生儿到15个月的儿童(或体重在2.2公斤-13公斤之间的婴儿)

这种安全座椅适用于从新生儿到15个月的婴儿(或体重在2.2公斤-13公斤之间的婴儿)。这类儿童安全座椅一般都装有可摇摆的底部,且还有把手,可作手提篮用。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23)

● 分类2:适用于新生儿到4岁儿童(或体重在2.2公斤-18公斤之间的小孩)

其设计同时提供两种功能:先用于新生儿到9个月的婴儿,然后改成用于9个月的婴儿到4岁的儿童。这种座椅虽然没有摇摆、便携以及与手推车合用的功能,但可固定在车内并能长久使用。如果您想省点钱的话,这个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这种座椅在使用上特别要注意,新生儿到9个月的婴儿需要反向安装座椅,9个月到4岁的新生儿需正向安装,但正向安装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是儿童体重在9公斤以上;第二儿童可以自己做起来,两者缺一不可。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24)

● 分类3:适用于1岁到4岁儿童(或体重在9公斤-18公斤之间的小孩)

这款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设计简单,没有前者座椅那么多的复杂的功能,适合大的幼儿使用。

● 分类4:适用于1岁到12岁儿童(或体重在9公斤-36公斤之间的小孩)

这款安全座椅是一种有趣的组合产品,既是一种专为蹒跚学步儿童(年龄从1到4岁)准备的座椅,又可拆除座椅本的安全带而直接使用大人的安全带,可用至12岁。您亦无需更换其它汽车安全座椅垫了。这种产品的缺点在于,1岁和12岁的儿童个头差别相当大,所以对较小婴儿来说不会太舒适。

● 分类5:适用于3岁到12岁儿童(或体重在15公斤-36公斤之间的小孩)

汽车安全座椅垫是不可缺少的!小孩到4岁以后,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可以不再使用汽车安全座椅座垫了。但研究结果表明,小孩的身体太小,即使用了成人安全带,如果发生意外,仍会非常危险。汽车安全座椅垫通常不贵,最好不要在这上面节省。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25)

儿童增高坐垫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安全座椅如果能反向安装,一定要反向安装,因为这样安装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儿童的安全。

我们应该如何选购儿童安全座椅

说完了分类,想必你一定很迫切想知道该如何选购一款好的儿童安全座椅。挑选儿童安全座椅除了要根据孩子的身材和体重来选择外,最重要的还是看所选的儿童安全座椅是否安装方便、品牌是否够硬、材质和检验等级。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26)

ECE认证是欧洲最重要的儿童安全座椅认证标准

购买儿童安全座椅的本意是用来保护儿童乘车的安全,但如果安装上非常复杂,并且不容易固定牢固的话,儿童安全座椅是起不到保护作用的,甚至在发生事故时还会威胁儿童的安全。

至于品牌方面,世界上比较知名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生产商主要有:意大利CAM和Fair(宝马汽车官方推荐的儿童安全座椅)、挪威BeSafe、美国Graco、瑞士Coccoon、德国Recaro。其中瑞士Coccoon、挪威BeSafe和意大利CAM几个品牌在国内销售的儿童安全座椅全部都是原装进口产品。而德国Recaro(专门设计座椅的厂家,从飞机到汽车座椅它都生产)品牌由于在全世界上共有四条生产线(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因此在国内销售的一些该品牌的儿童安全座椅可能是中国生产的。

除了选择品牌外,儿童安全座椅的材质也是很重要的,首先不能选择带有刺激性气味材料的儿童安全座椅,有刺激性气味就意味着会让幼小的儿童产生不适应感同时还可能会刺激儿童柔嫩的皮肤。其次,要选择舒适透气进行防火处理的面料,这样儿童坐进去才会觉得很舒服和安全。最后,最重要的就是儿童安全座椅的内部填充物,好的儿童安全座椅都会使用优质的EPS材料,而劣质的儿童安全座椅仅仅采用普通的泡沫塑料

可溃缩式转向柱

可溃缩式转向柱是指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转向柱可按预先设计而溃缩变形。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27)

在汽车发生剧烈的撞击时,驾驶者往往会因为强烈的停止作用而向前倾,人体的胸部会和方向盘发生碰撞,为了使遭到转向柱冲击的驾驶者胸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减小,有些汽车把转向柱设计成在撞击时因遭到外界挤压而发生二到三段的溃缩折叠,可以分散一些因撞击由转向柱传递到人体的冲击力。

喇叭

喇叭是汽车的音响信号装置。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根据需要和规定发出必需的音响信号,警告行人和引起其他车辆注意,保证交通安全,同时还用于催行与传递信号。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28)

工作原理:

当按下方向盘上或其他位置的喇叭按钮时,来自蓄电池的电流会通过回路流到喇叭继电器的电磁线圈上,电磁线圈吸引继电器的动触点开关闭合,电流就会流到喇叭处。电流使喇叭内部的电磁铁工作,从而使振动膜振动而发出声音。

分类:

喇叭按其发音动力有电喇叭和气喇叭之分;按外形分有螺旋形、筒形和盆形三类;按声频可分为高音和低音喇叭;按接线方式可分为单线制和双线制喇叭;按有无触点可分为有触点式(普通式)电喇叭和无触点式(电子式)电喇叭。 其中,气喇叭主要用于具有空气制动装置的重型载重车上,电喇叭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声音悦耳且维修方便的特点,因而在中小型车辆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电喇叭的维护:

(1)经常保持喇叭外表清洁,各接线要牢靠。

(2)经常检查、紧固喇叭和支架的固定螺钉,保证其搭铁可靠。

(3)喇叭的固定方法对其发音影响较大。为了使喇叭的声音正常,喇叭不能做刚性安装,因而固定在缓冲支架上,即在喇叭与固定支架之间要装有片状弹簧或橡皮垫。

(4)经常检查发电机输出电压。电压过高会烧坏喇叭触点,电压过低(低于喇叭的额定电压)喇叭将发出异常声音。

(5)洗车时,不能用水直接冲洗喇叭筒,以免水进入喇叭筒而使喇叭不响。

(6)在检修喇叭时,应注意各金属垫和绝缘垫的位置,不可装错。

(7)喇叭连续发音不得超过10s,以免损坏喇叭。

相关法律规定:

1、机动车驶近急弯、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以及超车或者遇有紧急情况时,应当减速慢行,并鸣喇叭示意。

2、机动车遇有前方车辆停车排队等候或者行驶缓慢时,应当停车等候或者依次行驶,不得进入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行驶,不得鸣喇叭催促车辆、行人。

也就是说,汽车喇叭的作用,是特殊路段的提前示警,是某些紧急状况下的警示,以保证交通安全。

麋鹿测试

“麋鹿测试”是国际上衡量车辆安全性的重要标准。这个测试的名字来自麋鹿,这种动物分布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美大部分地区。它们经常会在车辆前出其不意地跳出来,与高速行驶的车辆相撞,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麋鹿测试”中要检验的就是车辆回避障碍的能力。

“麋鹿测试”最早为世人所知是在1997年。当时瑞典汽车技术杂志在对刚刚推出的奔驰A级轿车进行麋鹿测试时一名记者居然发生了翻车事故,最终成绩甚至低于出了名的“破车”前东德制造的“卫星”。此事令戴姆勒·奔驰集团高层大为震惊,立刻下令A级轿车生产线全线停产,同时立刻召回已售出的近3万辆A级轿车及相关悬挂部件,以调整悬挂系统并加装电子行车稳定系统。此举也推动了电子行车稳定系统在整个西欧地区的大规模普及。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29)

测试方法

麋鹿测试是国际间惯用的一种测试车辆避险能力的项目,最早由瑞典产生。方法是车辆满载状态下(四名乘员,同时行李箱负载相应配重)以恒定速度进入测试区,在不踩刹车和油门的情况下进行高速闪避。由前双座两位测试人员反复进行,逐次提高车速,在达到失控状况下记录当时的车速,同时再进行两次验证,确定失控车速数值的可靠性。在此也要补充说明,测试的时速以车辆本身的时速表为主。

膨胀式安全带

通常车辆发生撞击意外时,安全带将会产生紧束动作,将驾乘人员紧紧的固定于座椅当中,不过由于碰撞力道惊人,也往往发生乘员被勒伤的情形,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且将乘员的伤害在碰撞意外时降到最低,福特研发部门决定将安全带与安全气囊结合。在原先设计好的安全带中,预留一个空气袋,并以类似安全气囊的感知装置,而就在安全带产生紧束动作时,此气囊也会同时充气,产生弹性的空间,让安全带紧束时对于乘员的伤害不再如此剧烈。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30)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31)

膨胀式安全带

福特工程师将这种新型安全带首先运用在后座,并希望此设计能有效减少乘客头部、脖子与肩部的两次伤害,且由于气囊的大面积保护,更能让乘客躯干部位的伤害再度降低,因安全带紧束而积压内脏的情况,希望可以通过这项创新来改善。

疲劳监测系统

日常行车时我们都会碰到前一天睡眠时间过少,睡眠质量过差;道路条件甚好致使路面情况单一;遇到风沙、雨、雾、雪天气状况;长时间、长距离行车;车速过快或过慢;到达目的地有时间限制等等情况,这些都会是诱发您疲劳驾驶的因素,甚至车辆自身或车外噪声和振动严重;座椅调整不当等原因都会造成您疲劳驾驶,从而诱发交通事故。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32)

当您驾车时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说明您已经处于轻微疲劳状态;当您出现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将要进行的操作,说明已处于中度疲劳;当出现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时,说明已处于重度疲劳,往往醒来时便已酿成大祸。在危急情况发生之前,疲劳驾驶的最初迹象是可以被探测出来的,这时响起的警报音往往就是将你从死神手中拯救出来的最佳时机。

市面上常见的疲劳监测系统根据其监测原理不同,我们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基于DSP红外线条件下对驾驶员多特征的疲劳监测。另一种是基于驾驶员操作行为或车辆实时轨迹的监测方法。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比亚迪装备的疲劳监测系统被称为“疲劳驾驶预警系统(BAWS)”,它是基于驾驶员生理图像反应,由ECU和摄像头两大模块组成,利用驾驶员的面部特征、眼部信号、头部运动性等推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进行报警提示和采取相应措施的装置。对驾乘者给予主动智能的安全保障。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33)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34)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35)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36)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37)


疲劳识别系统

大众汽车装备的疲劳监测系统被称为“疲劳识别系统”,它从驾驶开始时便对驾驶员的操作行为进行记录,并能够通过识别长途旅行中驾驶操作的变化,对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进行判断。驾驶员转向操作频率变低,并伴随轻微但急骤的转向动作以保持行驶方向是驾驶精力不集中的典型表现。根据以上动作的出现频率,并综合诸如旅途长度、转向灯使用情况、驾驶时间等其他参数,系统对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进行计算和鉴别,如果计算结果超过某一定值,仪表盘上就会闪烁一个咖啡杯的图案,提示驾驶员需要休息,驾驶员疲劳识别系统将驾驶员注意力集中程度作为衡量驾驶员驾驶状态的重要考虑因素,以致力于道路安全的提高。此外,只要打开疲劳识别系统,无论系统是否进行监测,系统每隔4小时都会提醒驾驶员需要休息了。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38)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39)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40)


注意力辅助系统

奔驰装备的疲劳监测系统被称为“注意力辅助系统”,这套系统会不断侦测驾驶员的行车方式。车辆上有71个传感器,在80-180km/h间的车速范围内检测纵向和横向加速度的方向盘和踏板传感器,系统可以感知到驾驶员正在疲劳驾驶,之后提示应当适当休息。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41)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42)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43)

奔驰GLK及ML上配置的注意力辅助系统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44)

红框内为奔驰E级注意力辅助系统提示』


驾驶员安全警告系统

沃尔沃装备的疲劳监测系统被称为“驾驶员安全警告系统(DAC)” 这套系统在车辆进入容易使司机进入放松状态的笔直、平坦的道路,容易使司机分神和打盹的环境,以及当车速超过65公里/小时,均会被激活。驾驶员安全警告系统由一个摄像头、若干传感器和一个控制单元组成。摄像头装在风挡和车内后视镜之间,不断测量汽车与车道标志之间的距离,通过数字摄像机发出的信号以及来自方向盘运动的数据监测车辆行驶的路线,DAC可把异常行驶状况和您的正常驾驶风格进行对比;传感器记录汽车的运动;控制单元储存该信息并计算是否有失去对汽车控制的危险。如果检测到您的驾驶行为有疲态或分心的迹象出现,评估的结果是高风险时,即通过声音信号向司机发出警示。此外,在仪表盘上还显示一段文字信息,用一个咖啡杯的符号提示司机休息一会儿。

预碰撞安全系统

如今很多厂家都在推广一种新技术,被称作预碰撞安全系统。这套系统大致原理是通过传感器监测车辆状态,在即将碰撞前的一刻自动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危险。听起来这好像是主动安全系统,其实不然,因为如果在正常行驶中预碰撞安全系统被激活,多数情况下意味着碰撞已经在所难免。另外,预碰撞安全系统不是一个独立的装置,而是众多主动和被动安全系统的集合。必要情况下ESP和安全带都会被整合进来。


pre-safe

奔驰是最早进行安全研究的汽车公司之一,因此在预碰撞安全系统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目前著名的pre-safe预碰撞安全系统已经普及到C级、E级和S级上。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45)

在奔驰在安全方面有两个相似的词:“pro-safe”和“pre-safe”。pro-safe代表的是“整体安全理念”,这一理念将车辆安全性分为四个阶段:首先,主动安全系统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在第二阶段,如果检测到了危险,多项预防性措施都会降低伤害风险。事故发生时,被动安全系统为驾驶员提供保护。第四阶段包括事故后采取的进一步措施方便救援工作展开。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46)

夜视系统也和预碰撞安全系统集成起来

而pre-safe系统属于整个pro-safe安全理念的第二阶段。这套系统最早出现在2003款奔驰S级上,它通过ESP监测车辆转向角度、横向加速度和刹车力度等数据,当检测驾驶员在规避危险时,pre-safe可以预先收紧安全带,并把座椅调节到碰撞损伤最低的角度。之后的pre-safe也进行了升级,增加了微波探测器和刹车辅助,在检测即将发生碰撞时刹车系统可以自动施加最大0.4G的减速度,同时车窗自动关闭。


PCS

丰田的预碰撞安全系统称为Pre-Collision System,简称PCS。凭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优势,丰田不仅是最早将预碰撞安全系统装备在量产车上的品牌之一,而且一直都是世界领先水平。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47)

丰田的预碰撞安全系统最早出现在2003年,装备在雷克萨斯LX和RX车型上。这套系统的传感器是装在车头的一个毫米波雷达。该雷达能自动探测前方障碍物,测算出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若系统判断碰撞的可能性很大,则会发出警报声,提示驾驶员规避。此时其他主动安全设备也将被整合起来,刹车辅助(BA)会进入准备状态,协助驾驶员给车辆制动。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48)

车头隐藏着雷达探测器

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丰田的PCS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一部分车型在微波雷达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摄像机,使得系统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如今该系统主要由4个系统组成:预碰撞座椅安全带、预碰撞制动、预碰撞辅助制动和悬架控制。制动系统已经可以实现即使驾驶员还没踩刹车踏板,刹车系统便可以施加一部分制动力。而悬架控制系统可以抑制车辆在全力刹车时的点头现象。

在国内市场上,PCS系统装备在雷克萨斯GS460,LS460L尊贵加长版,LS600hL和RX350尊贵版上。


CWAB

沃尔沃一向以安全著称,在预碰撞安全系统方面自然不会少。这套系统称为CWAB,翻译成中文为碰撞警告和自动制动系统。这套系统最早运用在2006年的沃尔沃S80轿车上,当时这套系统被称作“Collision Warning with Brake Support”,并不带自动制动的功能。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车头部的雷达监测前方交通状况。如果有发生碰撞的危险,前风挡玻璃上会投射出警示信号,提示驾驶员立即制动,同时刹车卡钳会推动刹车片接近刹车盘,但并不会施加制动力,而是为驾驶员的刹车动作提供最快的反应速度。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49)

2007年这套系统进行了升级,成为了现在所说的“Collision Warning with Brake Assist”按理说应缩写成“CWBA”,但VOLVO官方缩写为“CWAB”。这套系统与之前系统的差别在于增加了自动刹车的功能,也就是当驾驶员对警示没有反应时,系统检测到与前车的碰撞已经在所难免,这时车辆会自动实施制动。最终的效果是,车辆会以一个相对较低的速度与前车发生碰撞。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50)

前风挡探测器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51)

警示信号灯


CMBS

本田的CMBS(Collision Mitigation Brake System)系统最初研发始于2003年,最初装备美版雅阁,随后开始在讴歌的部分车型上(包括RL、MDX和ZDX)装备。这套由本田自己开发的“碰撞缓解制动系统”其主要原理是,当毫米波雷达探测到前方行驶的车辆,判断有追尾的危险时用警报的方式提醒驾驶员,继续接近前车时轻轻制动,以身体感受进行警告。当判断出难以避免追尾时,CMBS会采取强烈制动措施,和驾驶员自身的制动一起降低追尾车速,以便有效地帮助驾驶员避免和降低一旦追尾时的损伤。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52)

讴歌MDX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53)

当驾驶者所在车辆的车速高于10英里(15公里),CMBS系统启动,通过车头的传感器探测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当系统认为有可能导致追尾时,除开提醒驾驶者和制动之外,也会自动收紧安全带(E--Pretensioner系统),确保对前排乘客的约束作用。同时,在车辆自动制动时,也会点亮刹车灯,提示后车保持安全距离。当本车与前车车速的差距小于10英里(15公里)时,这套系统将不起作用。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54)

由于信息采集自前置传感器,因此前面的探头上的冰雪、泥泞必须及时清洁,也不能用其他物体覆盖,不然CMBS系统会自动关闭。在异常拥堵、越野、山路等极端情况下,CMBS系统也可以手动关闭,并在仪表盘上面显示。同时,当VSA等主动安全系统关闭之后,CMBS也会处于关闭状态并有所显示。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55)

本田在2011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了欧版第九代思域,除开更为运动的前脸和掀背式造型设计之外,它已经装备了本田的CMBS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行车安全性。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56)

第九代思域欧版车型

主动保护

主动保护是宝马汽车厂商宣传的一种安全技术。

车辆起步后 (车速在18公里/小时以上) 会立即启用主动保护功能,并自动微调系紧安全带。它通过前方雷达检测到碰撞的危险时,或者如果车辆传感器有强烈迹象表明车辆将发生侧滑时,则将协助驾驶者全力启动制动系统。如果驾驶情况非常危险,系统便会增大前排安全带的张力,同时关闭侧窗和天窗。

如果碰撞不可避免,系统则会自动应用车辆的制动系统,使车辆立即停止。这样便可减少 (或者在理想情况下完全消除) 两次或后续碰撞的可能性及其产生的不良后果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57)

主动式头枕

主动式头枕是一种纯机械系统,上方的衬垫支撑,是由一条连杆连接至座椅靠背内的压力板,当座车遭后方追撞时,乘客的身体因撞击力的作用,会撞向靠背,将压力板往后推,促使头枕往上往前推动,以便在头颈猛烈晃动之前,托住乘客的头颈,防止或降低受伤的可能。而主动式头枕的另一项优点,是在作动完成后,会自动回复到原来位置,以备下次使用,无须进行维修,其设计目的则是在提供充分的头颈椎保护。其效果显著已在碰撞调查中获得充分的证明。据调查显示,配备主动式头枕时,可降低75%追撞所造成的颈椎伤害。

当遭到后方来车撞击时,最常发生的伤害的部分就是颈椎,即使在低速亦然;虽然原因及受伤位置尚难确定,不过医学研究多认为这些颈背伤害的关键因素,是因为在后方追撞中,头部相对于身体的剧烈晃动所造成。

汽车安全配置大全集(汽车安全装备全解析)(58)

主动式头枕(非充气式)工作原理:

非充气式碰撞主动保护头枕, 运用机械装置, 当受到激活,使整个头枕通过金属支撑柱向上移,从而保护人的头颈。

有两种机械装置:

1.头枕激活原理

碰撞激活装置放在头枕里面, 当它受到激活, 该装置使整个头枕通过金属支撑柱向上移,从而保护人的头颈。

2.座椅靠背激活

碰撞主动保护机制安置在坐椅里面, 当受到激活, 座椅中的机械装置会使头枕向上移,从而保护人的头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