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改革催生更多金融红利(跨越十年看经济半年报)
7月11日,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出炉。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3.6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192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1万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2万亿元。
在7月1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从上半年数据看,当前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金融总量稳定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
资金“供血”
回归服务实体的本源
相较于信贷规模数据,社会融资总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资料图,新华社发
阮健弘表示,从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看,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加大。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329亿元。
二是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上半年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9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913亿元;股票融资为502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73亿元。
三是金融体系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大幅增加。上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4.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为3.3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3万亿元。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回顾近十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高。
2021年年底,衡量货币供应的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238.29万亿元,而反映货币总需求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314.13万亿元。
十年来,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5.5%和14.9%;
十年来,债市规模增长444.3%,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
2012年至2021年,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权融资超过12.2万亿元。
金融回归本源,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保持高位,2021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占同期社融的63.6%。
谈及下半年我国新增信贷和社融规模将有哪些变化,阮健弘表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预计信贷投放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技术赋能
金融数字化按下快进键
在我国近十年的经济生活演变中,金融服务从来没有缺席。大到宏观杠杆,小到居民的支付习惯,金融正在沿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改革、迭代,金融一词,也正在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不断缩近与人们的距离。
6月1日,顾客在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城的渣打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新华社记者 杨有宗 摄
2020年,我们常说危中有机,金融机构在疫情的影响下进入又一轮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期,银行线下网点缩减已经不是新闻,取而代之的是向手机银行的更新迭代。
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总额达2572.82万亿元;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为90.29%。而2013年银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则是63.23%。
各大银行也都将月活量作为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行APP月活量(MAU)均超5000万,其中,工商银行手机银行APP的月活量在当年6月份突破1亿大关。
资金投入是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硬核”标志之一。2021年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7%。
银行年报数据更为直观:2021年,6家国有大行金融科技资金投入合计1074.93亿元,同比增长10.77%。其中,工行金融科技投入排名第一,为259.8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2.76%。
如今,当互联网金融最终回归本源,我们也恍然发现,金融服务早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让人们逐渐突破只能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通过固定代理人才能办业务的限制,无论是购买理财还是公共缴费,戳开APP都可以帮你实现。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金融机构的数字化仍在提速,而他们如何为数字经济平添活力从而助力高质量发展,也将受到更多关注。
展望未来
数字人民币迈向星辰大海
除了向线上转移的各大业务线之外,支付是金融服务中的重要一环。在国内,“扫一扫”从名不见经传变为稀松平常,也不过就花了几年时间。电脑屏幕上,地铁海报上,饭店餐桌上,菜摊里的商品标签上,都有二维码。
时间来到2019年,一种新的支付方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数字人民币。
2021年6月16日,在北京欢乐谷举行的数字人民币体验活动上,银行工作人员引导游客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具有高安全性、双离线支付、可控匿名等优势。
两年多以来,数字人民币在大范围的使用场景中迅猛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广度。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地区已拓展到15个省市的23个地区。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大约是2.64亿笔,金额大约是830亿人民币,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到456.7万个。
此前央行在2021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中曾披露数据,“半年时间里,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数量增长超过5倍,个人钱包数增长约11倍。”
央行行长易纲曾在去年11月9日的一次演讲中表示,CBDC(央行数字货币)使得央行可以在数字经济时代继续为公众提供可信、安全的支付手段,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时维护支付体系稳定。
如今数字人民币已然迈入快车道,未来的潜力与市场空间巨大。在7月1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说,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稳妥有序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加强场景建设和应用创新,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闫雨昕/文)
来源: 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