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秦权壶适合泡什么茶(原来要喝这种茶)

我是赫赫有茗,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茶知识。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传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民谚说:“二月二不喝茶,走到地里打了铧”,这里的茶指的是油茶,即茶叶、生姜、花生、油等混合打出的茶,具有驱寒祛湿,消乏提神的作用。

这就很像现在湖南湘西地区的擂茶,只不过擂茶多加了一样东西,而且是一种古老的吃茶方法。

什么是擂茶?擂茶到底加了什么?怎么成了唐代人消暑的必杀技呢?

今天就和我一起来揭开这其中的奥秘。

擂茶

擂茶,盛行于汕尾市和揭阳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区,是旧时隆重而又经济地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朱泥秦权壶适合泡什么茶(原来要喝这种茶)(1)

制作擂茶,原料主要是新鲜茶叶若干、炒米、鲜花生仁、熟花生仁等物。除此之外,还要两样重要工具,即擂钵和擂茶棒。

所谓擂钵,即是当地烧制的一种粗制陶器。个头大小宛若蒸锅,但却是倒圆锥形,里面还有一排排的暗齿,起到加快研磨力度的作用。至于擂茶棒,则是半米长短的木棒。多用以结了油茶果的山茶木制作而成,坚固耐用且气味清香。

我曾在湖南省安化县探访黑茶时,见识过当地的梅山擂茶。当地人打擂茶时要坐下,用双腿固定擂钵,再用右手攥紧擂茶棒,左手扶稳擂钵的口沿,一下一下地戳下去,发出有节奏的响声。

朱泥秦权壶适合泡什么茶(原来要喝这种茶)(2)

制作梅山擂茶时,先擂的是米、生花生仁和生芝麻,随后再放入新鲜采摘的茶叶,最后则是炒熟的花生仁。这些食材不是简单地冲泡,而是要上火去熬煮,最终呈现的状态不是清汤寡水的茶汤,而是糊状黏稠的汤羹。

香喷喷的坚果炒米,再加上茶汁调和,造就了梅山擂茶滋味甜咸适中、口感粗中带柔的独特风味。冬天可以驱寒,夏日又能解暑。当地老百姓,至今仍保留着三餐两茶的生活习惯。

细心的人估计已经发现原来擂茶就是煮了一碗茶粥啊。其实茶粥自古有之,在唐代也叫茗粥。

朱泥秦权壶适合泡什么茶(原来要喝这种茶)(3)

茶粥的最早记载

陆羽《茶经》中,便记载了西晋时期一件与茗粥有关的事件。其中写道:

傅咸《司隶教》曰:闻南市有蜀妪作茶粥卖,为廉事打破其器具,后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蜀妪,何哉?

由此可见,西晋时不仅已经有了茶粥的做法,而且已经有了贩卖茶粥的小贩

朱泥秦权壶适合泡什么茶(原来要喝这种茶)(4)

那么茶粥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我们来看一篇唐代诗文。

茗粥,到底长什么样?

吃茗粥作

唐·储光羲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开篇的头两句,写的是时间。

显然,这首诗写在盛夏时节。因为天气过热,连树林子里的鸟都飞不动了,人自己也是无精打采。

如今到了酷夏,人们便躲进空调房里避暑。由于写字楼里冷气给得太足,结果每年夏天身边都有着凉冻病的朋友和同事。这样的事情,让古人听起来简直就是奇闻了吧。

古人如何避暑呢?

接着的三、四两句,写的就是对策。

一没有空调,二没有冷饮。在“鸟雀静不飞”的暑热之时,诗人只能是脱去“山中衣”,躲在梧桐树的阴凉下休息了。

朱泥秦权壶适合泡什么茶(原来要喝这种茶)(5)

但是从诗中来看,效果好像不太理想。

五、六两句,写的是抱怨。虽然已经宽衣解带,躲进了树荫之下,但是还是觉得热得不行。

远处的天空,倒是飘着几朵白云,但却也不曾遮蔽住烤人的“炎晖”。

七、八两句,道出了秘技。

实在热得不行,诗人决定食一餐茶粥。

值得注意的是,用茶粥消暑好像是唐代人的必杀绝技

储光羲的好友王维,在茶诗《赠吴官》开篇便说:

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

茗与茶,是同义字。糜,则是煮得糜烂的粥。因此,王维笔下的“茗糜”就是储光羲诗中的“茶粥”了。

单饮茶粥可能有些单调,于是乎再配上一些“蕨薇”。所谓“蕨薇”,其实就是野菜。暑热时节,大鱼大肉也是难以下咽的。只有清粥小菜,最是开胃消暑。

最后两句诗,写的是闲情。

既然住所离着不远,你又何必着急呢?不如等到了红轮西坠,再回家不迟。

一句“徐徐归”,写出了现代人所最缺乏的一种慢生活。

五代时的名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其实也是继承了盛唐诗人的闲情。

虽然诗读完了,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唐代的茶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茶经·六之饮》中记载:

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显然,陆羽对于这种大杂烩式的饮茶习惯持嫌弃的态度。但他自己也讲,当时仍是“习俗不已”。储光羲比陆羽年长近三十岁,所以饮茶习惯自然也正是《茶经》中批判的那种“什锦派”了。

据此我大胆推测,储光羲解暑的茶粥里,是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什么都有才对。

朱泥秦权壶适合泡什么茶(原来要喝这种茶)(6)

确定了茶粥的内容,咱们再来聊聊茶粥的形态

王维仅比储光羲大五岁,算是同时代的诗人。而王维在《赠吴官》一诗中,称茶粥为“茗糜”。糜,是煮得稀烂的粥。从这一条线索便可看出这碗茗粥的状态,应该是熬煮到近似米糊状才对。

总体来说,唐代的茗粥应是既有茶又有米,同时兼顾各种香料食材的米糜。既有茶叶煎煮的清苦,也有茱萸葱姜等的辛香,因此会刺激味蕾令人兴奋起来。苦夏之日,茗粥便成了消暑的佳品美食。

现在终于知道梅江地区老百姓为何会说“吃擂茶”而非“喝擂茶”。这岂不又与储光羲《吃茗粥作》的说法暗合了吗?

各位有机会到安化,除了喝一杯黑茶外,也别忘了吃一碗擂茶。那活化石般的饮茶习俗,正是大唐遗风。

当然如果没有陆羽对茶粥吃法的嫌弃,当然也没有现在茶的清饮方式。所以,从吃茶到饮茶,人对茶的利用方式在变化,但不变的是茶为人类味蕾带来的丰富体验


你知道古代茶诗中还有哪些趣事吗? 下期告诉你~

☞围观往期精彩内容:

唐前仅剩的5首茶诗,却埋着饮茶大兴的伏笔

世界纷乱不宁,茶却平和友好,与茶结缘是中国文人的大智慧

本文由赫赫有茗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