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自己想象的难而害怕了(意识到自己的阴暗面)
萝莉,通常是可爱的代名词。不过,也有不少电影会通过萝莉的形象,来展示各种人类的本能。
比如《狩猎》里,诬陷老师的小女孩;
《一树梨花压海棠》里,勾引大叔的洛丽塔;
今天,咱们要聊的也是一部关于“坏萝莉”的电影。它光是片名,就让人感到一阵“恨之入骨”的气息——《坏种》。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单亲家庭。
妈妈在生下女主角艾玛之后不幸去世,照顾女儿的重担,自然而然落到了爸爸手里。因此,父女俩的关系一直十分亲密。
艾玛经常会和爸爸撒娇,笑容甜美炸裂;爸爸因此给她起了个十分宠溺的昵称——小甜熊。
看着眼熟的话,想想“天才少女”
在爸爸的悉心照料下,艾玛生得健康可爱、智商过人。
她的学习成绩优异,是班级里最顶尖的学生,得过的奖杯、奖状数不胜数。
她的老师埃利斯,还认为她非常有做“领导者”的潜质。因为在老师眼中,她是一个“从来没有污点”的孩子。
不过尽管如此,艾玛在性格上却有着令人担忧的一面——她对外人冷淡,没有怜悯心,也不懂得什么叫做恐惧。
比如说,她家的保姆掉下楼梯摔死了,她没有表现出一点难过;
家里的喷泉中出现了一只死猫,她没有感到一丝害怕;
就连把同学们都吓得远远的大黄蜂,她也敢面不改色地去捉。
一开始,对于艾玛的这份冷漠,爸爸并没有太过在意。
他觉得这不过是保姆之死,给她带来的心灵创伤。
于是,爸爸赶紧又给艾玛找来了一个新保姆——克洛伊。
克洛伊是个身材火辣的大姐姐。而正是她的到来,让爸爸发现了艾玛凶残邪恶的本质。
当时,学校正要给学生颁发公民奖,艾玛认为这个奖项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志在必得。
可她万万没想到,老师却把奖发给了小男孩米洛。
结果,愤恨不平的艾玛把米洛约到山崖,一把夺过奖牌,并将米洛推了下去。
回家后,艾玛把奖牌藏在了床下,没想到却被克洛伊在打扫房间时发现了。
因为艾玛平常就对克洛伊并不友好,所以克洛伊出于报复心态,转手就将奖牌挂在了台灯上最醒目的位置。
不出所料,爸爸一回家就看到了这个奖牌。
他知道奖牌属于米洛,便向艾玛询问真相。
谁知,艾玛不仅一点也不惊慌,还眉飞色舞地谎称是米洛在玩游戏时把奖牌输给了她。
爸爸想起颁奖当天的照片里,艾玛看着奖牌时那冷漠仇视的眼神,心里不禁一阵后怕。他只能自我安慰,是自己想多了。
但紧接着,又一桩意外的到来,让爸爸再也没法自我欺骗。
因为老师前脚带着警察来家里调查米洛死亡一事,后脚就遭遇了车祸,不幸身亡。
事发时,车里放着一个黄蜂窝——而他家车库上方的黄蜂窝,恰好这几天消失不见。
在这些巧合之下,爸爸不得不接受艾玛杀人的事实。
更令他细思极恐的,是艾玛面对身边一切人的死亡,都无动于衷。
但即便如此,爸爸仍然不觉得艾玛是个邪恶的冷血动物。
他觉得女儿是出现了心理问题,出于父爱,他不想因此毁了女儿的未来。
于是,爸爸没有向警方告发女儿,而是找了个心理医生,希望对方能把艾玛治好。
但谁知,艾玛的智商超过了他的想象。她在心理医生面前伪装自己、谈笑风生,以至于医生根本觉察不到她有什么心理疾病。
更恐怖的是,在害死同学和老师之后,艾玛并没有收手。
一天晚上,她趁爸爸外出时把克洛伊骗进仓库,然后放了一把火,将克洛伊活活烧死。
这一来是因为克洛伊将奖牌翻找出来,害得自己被爸爸怀疑,所以想要报复;
二来,也是因为性感美丽的克洛伊企图勾引爸爸,但艾玛不能接受她成为自己的“继母”。
总之,克洛伊的种种行为让艾玛感觉受到了威胁,这才设计除掉了她。
爸爸很清楚,这一切都是艾玛做的,并要求她承认所有真相。
艾玛眼看无法隐瞒,才终于向爸爸坦白了一切——原来,被她害死的不只是米洛、老师和克洛伊,家里的猫和之前的保姆,也都是她杀害的。
不仅如此,艾玛对每一个人的死都没有半点愧疚。
比如前保姆,只因为抓了她的手,让她不高兴了,她就一脚把人家踹下了楼。还说,一个成年人会摔死,完全是自己的问题。
看到女儿如此“丧心病狂”,爸爸真是痛心疾首。在辗转反侧了一夜后,他决定将艾玛带到一间郊区小屋里,亲手结束这个“坏种”的生命。
可他没想到的是,艾玛早已洞察了他的心机。
第二天,他还没睡醒,艾玛就打开了煤气,并把他反锁在屋里。
爸爸很快就发现了异常,逃了出来。
这是说明小萝莉艾玛的杀人手段还是不行吗?那你可就想错了。
因为这次的煤气事件,只是艾玛对爸爸发出的警告——只要你不搞我,我们就还是好父女;但你要是害我,没有你,我也可以活得好好的。
爸爸听了这话之后,对女儿陷入了彻底的绝望。
于是他再生一计,决定在热巧克力里下毒,杀死艾玛。
可惜的是,他再一次低估了艾玛的智商。
艾玛看出了爸爸的企图 ,等到他睡着后,找出了屋里的枪想要打死他。
用枪的话,艾玛确实是不擅长,一枪没打中,还惊醒了爸爸。
绝望之中,爸爸想要和艾玛同归于尽。但此时,屋子的主人听到声响,赶了过来。
于是,艾玛转头扮演起“受害者”,声泪俱下地表示爸爸有精神病,要杀了自己。
就这样,爸爸被不明真相的屋主当成精神病人,打死了。
而艾玛,则得到了阿姨的监护。
影片结尾处,她上一秒还对着阿姨孩童般地撒娇,下一秒转脸就对着镜头,露出了让人不寒而栗的微笑。
这部《坏种》翻拍自美国1956年的同名影片,不过在剧情和人物上,相对原版都有不小的改编。
在原版中,小女孩父母双全,受她困扰的主要是母亲,而非父亲。
而且,原版的结局,充满了上帝审判的意味,给小女孩安排了一场天打雷劈的死亡。这个结局虽然符合“恶有恶报”的正直三观,但也给人一种突兀之感。
1956版《坏种》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还特意邀请了原版《坏种》的女主扮演者客串了心理医生,完成了新老“坏种”的一次碰面。
特别是心理医生对艾玛说的那句“我小时候也和你做过一样的事”,在戏里戏外形成了一种彩蛋式的互文,让人不禁莞尔。
而在我看来,这句话实际上也是对影片主题的点睛之笔。
孩童时代不加遮掩的恶,正是人类本性的一种体现。几乎所有人都不能否认,自己小时候曾做过一些“残忍”的事。但仔细想想,这其中有多少“恶行”是因为年龄小而被称为“捣蛋”,进而受到了原谅呢?
所以,影片最后让艾玛取得了“胜利”,恰恰是完成了对人性之恶的一种思辨。
本片首先承认了人类内心与生俱来的阴暗面。在艾玛出生前,医生对爸爸说的那句“你女儿有问题”,言外之意,就是她身上的邪恶是天生的。
与此同时,本片又给了艾玛高智商、成人化的设定。她的喜怒哀乐虚虚实实,让人分不清真情还是假意,这所指向的,则是人类在经过文明的洗礼之后,学会了用“体面”的方式包装自己的种种欲望。
最后,影片用艾玛“逍遥法外”的结局,引导观众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在现代社会,既有外部的制度和法律,又有内心的文明和道德,却仍然未能把人性之恶彻底关在笼子里,总有人会做出伤天害理的行为,这是为什么呢?
影片也试着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人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威胁,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就会产生解决掉这个威胁的念头。
就像艾玛曾对米洛说的那样,黄蜂只有在感到威胁时才会攻击。
而这也恰恰是艾玛多次作恶的根本动机。
她所受到的威胁,有时是荣誉、地位,有时是情感、权力,有时是自由、自我,有时是安全和生命。
导演这样来表现,当然不是为了给作恶的行为洗白,而是提醒观众审视自己、凝视内心的深渊。
因为人生中的“威胁”在所难免,但用野蛮的行为去伤害和践踏别人的生命,绝不是我们“解决威胁”的正确途径。意识到自己的阴暗面,并不可怕;轻易地向它屈服,才是真正的“坏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