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94岁老英雄(揭开城固93岁老英雄杜发荣封存已久的)

城固94岁老英雄(揭开城固93岁老英雄杜发荣封存已久的)(1)

他,战争时期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合上功劳簿,深藏功与名。

他,70年如一日,始终对自己的过往守口如瓶,直至今日,这段封存已久的“秘密”才被慢慢公开。

他,就是城固县93岁的老英雄杜发荣。

9次立功记录着他的戎马生涯

城固94岁老英雄(揭开城固93岁老英雄杜发荣封存已久的)(2)

“立功受奖的那些资料填几个就行了,没必要都填。”去年年底,在国家开展的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中,孙海涛在填写岳父杜发荣的过往经历时说“这是我岳父交代我的。”

怀着惊讶和崇敬之情,记者探访了这位英雄。在孙海涛及家人的再三说服下,杜发荣才从抽屉里拿出功勋章和奖状——他军旅生涯的所有“家当”。

杜发荣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崭新的白色布袋,上面红色的“赠给祖国的保卫者”8个大字格外醒目,落款时间为1953年。

这个布袋里面整整齐齐地珍藏着他这70多年来的“秘密”。

“解放”“胜利”功勋章各1枚、两本人民功臣奖状、一个一等功奖章记录着杜发荣在解放战争时期立下的赫赫战功:在淮海、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等战斗中,荣立大功3次、中功3次、小功3次。

两张分别由14军司令部政治部和第40师大理分区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状》清楚地记载着杜发荣在建设滇、巩固国防、剿匪工作中立下的三次大功。

城固94岁老英雄(揭开城固93岁老英雄杜发荣封存已久的)(3)

“今天是我爷爷说起过去往事最多的一次,我这28年来也是第一次亲眼看到爷爷的这些军功章,小时候常听爸爸讲起爷爷的故事,每次我总是缠着问爷爷问当时的详细情况,但爷爷总说自己做的那些不算什么,比自己英勇的人有很多。”杜发荣的孙子杜林升说。

40年异地他乡镌刻着他豪情壮志

“做任何工作都要尽力而为,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使党的工作不受损失,从不计较个人利益,不伸手要荣誉……”这是杜发荣个人笔记上的一段话。

“他没读过书,能记下这些笔记,全是在参军打仗后自学的。”老伴何素芬说,因为家境贫困,杜发荣没有机会读书,他认识的很多字是在行军途中学的,行军时每个战士将写有字词的纸条装在背包上,并把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告诉背包者,再由背包者告诉其他战士认识这些字词。凭着吃苦和勤奋的精神,杜发荣从大字不识到能写书信回家。

杜发荣除了从不提自己打仗的往事,对自己取得的荣誉也“满不在乎”,在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杜发荣所属部队战斗任务多,经常打完一个战役后为了快速到达下一个阵地,在连续徒步行军数天的疲乏状态中,他也和其它战友一样练就了走路都能睡着的“特技”。

1960年代,赶上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祖国正需要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才,杜发荣多次主动请缨上前线支援,部队为了加强公安力量,将他调到大理州公安大队巍山中队(后归大理军分区),在此期间,他负责四清工作团和军管工作。

杜发荣的四个子女也都出生在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条件有限,他让四个子女平时饲养一些兔子、鸡,养大了拿出去卖了来补贴家用。妻子何素芬为了能全身心照顾家人,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全家人的开销全靠杜发荣的工资支撑。一天夜里,杜发荣的二儿子生病,杜发荣当时的部队远离人烟,何素芬不忍心将大儿子一个人放在家中,就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拿着一根棍子(为了防止狼群袭击),走了几里山路才到医院给儿子看上病。

“小时候我们兄妹几个很少见到父亲,生活中只有母亲忙碌的身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才渐渐知道父亲的工作,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我高中毕业以后就报考了军校。”杜发荣的三儿子杜保健说起年少时的选择依然流露着自豪的神情。1985年,杜保健考上军校后,杜发荣给儿子的要求是:爱护和锻炼好身体,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学军事知识,精通专业技术;抽出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文化水平,更上一层楼。

71载党龄诠释他的初心使命

战争年代,他用脊梁挑起责任。和平年代,他用信仰坚守初心。他始终恪守党员职责,工作和生活中格外自律,心中装满了党和国家,却装不下自己。

走过县城一段喧嚣的街道,在一个小巷道里,矗立着一座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家属楼,杜发荣和妻子就住在2楼,家里的一个旧式茶几因为掉漆,被缠上了好几层透明胶带,客厅和卧室的摆设陈旧但很整齐。

城固94岁老英雄(揭开城固93岁老英雄杜发荣封存已久的)(4)

90年代末企业改制的时候,他的二儿子和小女儿下岗,至今他的二儿子仍然干着临时工,小女儿失业在家。

杜发荣从未为了子女的就业问题向组织提过要求。有人开玩笑说道:“老杜,凭你的资历,向组织请示一下,就能解决你子女的就业问题。”杜发荣一听就急的面红耳赤。“我是老党员,怎能因为私事给党和政府添麻烦,怎能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子女的工作靠他们自己解决,我不能帮助他们。”

“有困难自己解决,从不占公家便宜”这是杜发荣给家人定的家规。他去医院看病,子女为了节省时间,提出临时用单位的车送他,可杜发荣说:“坚决不能。”

1998年,小女儿杜保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将当时的男朋友介绍给父亲,杜发荣第一句话问到:“你是不是党员?”当对方说自己是党员时,他又补充:“你是党员,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已,遵守党的纪律,工作要认真踏实,要切实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21年过去了,杜保玉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他在儿女心中是顶梁柱,尽管年事已高,仍然铁骨铮铮。

2003年,医生给他做膀胱结石手术前需要打麻药时,才发现他原本受伤的脊柱根本不能用全麻,只能半麻!就是冒着这种风险,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告诉医生,不到万不得已手术时尽量不用麻药。

家人都很担心他的身体,他却在手术中丝毫没有喊一个痛字,硬是咬牙坚持下来。

“这么多年了,他脊椎的3处伤痕一直历历在目,那些都是在战斗中被炮弹擦伤的。炮弹擦伤后因战事繁忙、无医疗条件治疗和休养,导致脊椎错位。”杜发荣的妻子何素芬说。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胡 毅 通讯员 肖 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