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传教士简历(历史上的今天1666年8月15日)

汤若望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传教士,在两朝政府间都具有极高的声望,获得明清两朝统治者的青睐。汤若望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一位德国人,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来到中国后,为了更好的传教,入乡随俗的汤若望不仅身穿儒服,并且依据自己的名字改名汤若望,字“道未”(“道未”二字出自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见之”)。

清初传教士简历(历史上的今天1666年8月15日)(1)

汤若望在明崇祯年间来到中国,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在中国生活47年,为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以虔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奠定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他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利马窦墓左侧,在科隆有故居,塑有雕像。在意大利耶稣会档案馆有他大量资料。

清初传教士简历(历史上的今天1666年8月15日)(2)

神父利玛窦,汤若望和南怀仁

汤若望以其丰富渊博的知识和出众的才能,获得明清两朝上位者的欣赏,在中国传教四十多年的历史中,他继承了利氏通过科学传教的策略,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贡献,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是继利玛窦来华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指得一提的是,中国今天的农历是汤若望在明朝前沿用的农历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他还著有《主制群徵》、《主教缘起》等宗教著述。他以孜孜不倦的努力,在西学东渐之中成就了一番不可磨灭的成绩。

清初传教士简历(历史上的今天1666年8月15日)(3)

1592年,汤若望在德国科隆出生,后就读于耶稣会所创办的著名的三王冕中学,在这个严苛的学校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后来科隆城内流行瘟疫,三王冕中学被迫停办。16岁的汤若望被当地耶稣会教区推荐到罗马德意志学院学习。

公元1610年,汤若望在德意志学院学完了哲学、古典文学、数理天文学等全部课程,并于第二年加入了耶稣会,宣誓终生安贫、贞洁、服从。不久汤若望到了圣·安德烈奥修道院,当一名见习修士,接受严格的修士训练。成为见习修士的汤若望,专注于对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在天文数学领域,付出较多的经历。在这里汤若望奠定了作为一位神父的基础,也是在这里,汤若望第一次对去中国传教产生了欲望。在圣·安德烈奥修道院期间,汤若望看见了早期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丰功伟绩,并且对利玛窦在中国采取的适应中国文化习俗的,所谓“合儒”的传教策略极为赞赏。当他得知中国的人们对于利玛窦所学知识惊到,并且中国皇帝还极为礼遇优待利玛窦的时候,极为向往。他希望自己也能前往中国,为上帝开辟这样一个广阔的信仰地带。

清初传教士简历(历史上的今天1666年8月15日)(4)

公元1613年,汤若望进入罗马学院,开始了为期四年的神学和数学研究。在这里利玛窦不仅学习神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还对天文学、地理学、机械力学、化学等科目有所涉及。四年后,汤若望以最优秀的成绩在罗马学院毕业,成为一名真正的神父。公元1618年,汤若望准备前往中国。汤若望等一干传教士先是抵达澳门,随后经由澳门前往中国本土。

清初传教士简历(历史上的今天1666年8月15日)(5)

1622年夏天,汤若望换上了中国人的服装,把的德文姓名“亚当”改为发音相近的“汤”,“约翰”改为“若望”,正式取名汤若望,字“道未”。1623年1月25日到达北京。汤若望到北京后,仿效当年的利玛窦,将他从欧洲带来的数理天算书籍列好目录,呈送朝廷。又将带来的科学仪器在住所内一一陈列,请中国官员们前来参观。汤若望以他的数理天文学知识得到朝廷官员们的赏识。他到北京不久,就成功地预测了1623年10月8日出现的月食。

清初传教士简历(历史上的今天1666年8月15日)(6)

明朝亡国后,清朝入关,建立了新的统治。汤若望等一干人等,因为有着极为扎实的数学、天文学等科学知识,最终征服了多尔衮,得以在朝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多尔衮控制朝政期间,他通过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知道多尔衮将不久于人世,并且将这个消息告知顺治帝及皇太后,从而在多尔衮去世之后,得到两位高层的一致青睐。顺治19岁的生日,是在汤若望的家里度过的。顺治因为宠信汤若望,给他封了许多职爵:先加太仆寺卿,不久改太常寺卿。顺治十一年(1654年)赐号“通玄教师”。后又加封通政使,晋光禄大夫,升正一品。

顺治七年,清政府赐地在宣武门内原天主堂侧重建教堂。汤若望将利马窦建的一座经堂扩大,建成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南堂),此处成为汤若望等神父的起居地。汤若望工作的地点则是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古观象台。在古观象台工作的传教士有50多人,汤若望是其中最主要的传教士,还担任台长,即钦天监监正。

清初传教士简历(历史上的今天1666年8月15日)(7)

当时顺治帝因得天花将死,汤若望强调一定要找一位得到天花的皇子来继王位。而顺治的三子玄烨当时已经患过天花,对天花已经有免疫能力。顺治帝便一言而定,玄烨继承皇位!这才有了后来的康熙大帝!

汤若望在顺治朝所受的隆恩使得天主教当时在中国的传播较为顺利。随着传教士人数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信徒在不断发展。在汤若望时代,教堂在中国已有30多处,据统计1650年信徒人数就已达到150000人。

清初传教士简历(历史上的今天1666年8月15日)(8)

顺治皇帝死后,小皇帝康熙登基。辅政大臣鳌拜反对西洋学说,安徽歙县的官生赴礼部呈递,正式控告汤若望有三大罪状:一是潜谋造反,二是邪说惑众,三是历法荒谬。清廷从三年八月初六日至四年七月,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审理此案,最后作出了禁止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的决定。并拘审捕外省传教士30余人解京。判汤若望凌迟。就在羁押之时,京师连续五天地震,加之顺治母后力主开释,汤若望才免于一死。

清初传教士简历(历史上的今天1666年8月15日)(9)

但是经过此事,年逾古稀的汤若望身体大不如前,第二年,汤若望逝于南堂,享年75岁。直到康熙亲政伊始,汤若望得到彻底昭雪,恢复“通玄教师”之名,因原封号“通玄教师”的“玄”字为康熙帝名讳,而改封为“通微教师”。鳌拜和杨光先对待汤若望的态度,代表了当时朝廷的封闭自守,也使中国在后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