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耳大产业的特点与运转方式(时隔两年被点赞的)

两年前的今天,2020年4月20日,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木耳,被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两年过去了,柞水木耳发展如何?本篇聚焦柞水木耳全产业链发展,以期提供“小作物,大产业”的柞水经验。

从单一产品到全链发展

大自然中,一个生机盎然的生态系统,必然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互补共生形成的。自然的规律同样适用于经济发展。柞水木耳的发展正是顺应了这个规律,只有善做产业链的组织者,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深挖区位资源优势,“一盘棋”谋划、“全链条”推进,才能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乡村产业生态,才能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吸引力、话语权,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基于此,面对起步晚、基础弱、链条短的现状,柞水木耳采取了五步走策略,打通了一二三产链条。

第一步,品种强基础。柞水县通过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引进了适生能力强、种植产量高、推广前景好的优质黑木耳示范菌种5个,采集27个柞水地方特色菌种进行比对试验,成功培育出玉木耳、金木耳、羊肚菌、竹荪等珍稀食用菌。这些品种不仅提升了产品价值,也让柞水木耳声名鹊起。

第二步,品质提档次。柞水县坚持科研与生产有效结合,聘请专业技术员和产业发展指导员,在菌包生产、木耳采摘等关键节点开展技术指导,制定发布柞水木耳产品和技术规程两个标准,建立健全木耳质量追溯、检测、诚信“三个体系”,推动7家规模化经营主体进入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保障了木耳产量和质量。

第三步,加工增效益。柞水县致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谋划木耳全产业链发展项目,重点推动木耳饮品、木耳休闲食品、木耳保健品、木耳肽等系列产品发展,促进木耳由食品向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领域和高端产品发展;成功引进“柞水木耳中试城”产业融合融通示范园区等25个木耳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慕洱汤、木耳菌草茶、木耳益生菌、木耳酱、木耳调料等新产品面世,老庵寺木耳深加工、金凤木耳精深加工等木耳产业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有效提升了附加值。

第四步,品牌拓市场。柞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除常规性连续多年,率团赴南京市、高淳区组织、策划“柞水木耳•秦岭味道”等大型推介宣传活动外,并多次在央视等主要媒体上宣传、推介柞水木耳,进一步提升了柞水木耳对外影响力。柞水木耳先后荣登2020年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跻身十四运会官方特许商品,惊艳十四运会开幕式。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作为唯一服务过国、省、市、区(县)、镇(乡)、村全行政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策划与落地的机构,受柞水县委托,扛起“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任务”,开展“柞水木耳”区域公用品牌研究。提出了六大品牌化发展路径——做特色化木耳产业、统一品牌形象管理、打造标杆产品品牌、建立强大销售渠道、加强深加工与农旅发展、建立品牌保护机制。

第五步,旅游促发展。柞水县积极探索开发“区域公用品牌 文化旅游”、区域公用品牌 大健康”的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文旅综合业态,充分发动县内外宣传文化人才,提炼升华柞水木耳文化,设计出“赏木耳景、看木耳戏、听木耳歌、吃木耳宴、品木耳情”系列文化产品,建设木耳博物馆、木耳主题公园、木耳智慧大棚等可参与、可体验、可观光、可休闲、可采购的农旅文创综合体,连续三年举办木耳文化艺术节暨客商大会,形成木耳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圈。

小木耳大产业的特点与运转方式(时隔两年被点赞的)(1)

从“养在深闺”到“上架秒空”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要一手抓生产抓供给,一手抓市场抓消费,两手都要硬。而电子商务成为沟通二者的桥梁,能够有效促进落后地区农产品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

2020年4月21日晚,24吨柞水木耳在3个淘宝直播间销售一空,创下历史最佳销售记录,柞水木耳一时间成为最出圈的区域公用品牌。

走出深山,走向富裕,这是当地人对“小木耳”寄予的厚望。得益于电商的飞速发展,柞水人紧抓机遇,积极推介新技术开展电商培训,电商成为“新农活”。

柞水坚持县上线下齐发力,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扩大柞水木耳知名度,助力“柞水木耳”先后登上“阿里巴巴丰收节公益直播盛典”“天猫双11公益晚会”等舞台,主动对接美团等企业和平台,通过开展直播销售和参加人民网“两会夜话——为它下单”“农民丰收节”等活动,让柞水木耳成为新晋“网红”。

先后成立旅投、扶投、科投、林投4家国有企业,建成肖台、金凤等5个千万袋标准化菌包生产线,引进陕西中博、野森林等5家非公企业,与阿里巴巴、京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建立柞水木耳“特色馆”“展销店”16个;建成集电商运营、产品展销、企业孵化、线上直播、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和覆盖镇村的电商服务点40个,定期举办农村电商培训班,分批组织电商人才赴发达地区交流学习,开展电商专题培训,开办电子商务网店、微店,集聚数千名电商从业人员,初步形成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产业链模式,成功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为乡村振兴建新功

乡村产业发展首要的任务是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同时还要在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等方面入手。

柞水作为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对于未来振兴乡村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产业是根本。没有产业兴旺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想要健康长久的运转,就要能够自己造血,唯有树立产业,才能实现造血,才有强大的内生动力。

市场是钥匙。种得好通过卖得好来体现,把握市场规律、顺应消费者需求,才能理顺产业链条,以升级的市场需求倒逼产业优化升级,形成良性循环方能走得更远。

农民是主体。让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产业主体,一切从农民出发,一切又要回归农民,以易于农民接受的方式找到产业发展的路子,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把效益更多地留在乡村。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木耳还会一季季、一茬茬地生长,带着柞水人的希望。不同的是,它将不再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特色、地理标志产品,依托科技 品牌,将有更多机会从一处坐标进入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再建新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