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附近地震了么(今天包头上空的云不是地震云)

随手拍下了一张窗外蓝天白云的照片,觉得一派祥和、安宁,看了让人心情顺畅的同时会想到20年前。假如1996年5月3日的下午有这样的云彩,包头市的老百姓一定会联想到地震云。

包头附近地震了么(今天包头上空的云不是地震云)(1)

1996年5月3日中午11时32分,包头市发生了6.4级地震。此次地震是建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也是1976年唐山地震后,6级以上地震首次在百万人口的城市发生的地震灾害,到1996年5月4日共发生余震254次。

那一天,我到位于昆都仑区的天云商厦采访拍片。我到天云商厦时已经快是11时10分了,在一楼的办公室里同商场领导了解了商厦经营情况后就准备摄像。这时,楼道里响起震动声。一开始,我们以为是商场内部装修产生的噪音,商场负责人钟铁锐同志叫我们先到楼外休息一下再拍摄。我们刚到门口就感觉不对,只见周围建筑都升起尘土,大地在颤抖……,我们很快反应过来这是发生地震了。

记者的职责促使我转身冲进商厦楼内,当时余震还在继续,我向为我们看管摄像器材的商场员工道了声谢,立即扛起摄像机不顾一切地冲进商场抓紧拍摄。当时我有一个念头:即使自己遇到了生命危险也要让摄像机保持工作状态,于是就有了顾客惊慌向商场外面跑、大楼内货架在余震中倒塌、商场内的银行储蓄所负责人临危不惧保护现金、楼外人们惊慌跑出家门……等一组十分难得的现场画面。

而后,我们中止了原定计划的采访拍摄,立即赶回电视台向台领导汇报,而此时包头电视台已经有多路记者从不同地点拍摄了地震的情况,陆续送回电视台。这些素材经过整理后送达内蒙古电视台,再由内蒙古电视台将图象信号传往北京,在中央电视台22点的晚间新闻中第一次播出了包头发生地震时的画面,以及包头市及时发布震情,成立抗震指挥部,采取紧急预案的相关信息,起到了媒体应有的作用。

在包头市发生“5.3”地震5周年、10周年的时候,我担任制片人的包头电视台《经济之窗》栏目都制作播出了专题节目,讲述抗震救灾、减灾的事情,警钟长鸣。

下面是我们在2006年5月4日摄制播出的《经济之窗》第326期专题节目:

《与时俱进的包头防震减灾事业》

当我们千百年来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给予无穷赞叹的时候,人类在地球面前却总是像一个无知的孩子;当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并在太空行走时,我们对地球深处的奥秘却知之甚少。从古到今,各种自然灾害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洪水、台风、火山、干旱、泥石流……更为可怕的还有“群灾之首”的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将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唐山夷为平地,24万人罹难。

包头人更不能忘记的是1996年的“5.3”地震,短短十几秒的时间,一场6.4级地震使包头这座工业城市受到严重内伤,经济损失达到40亿元之巨。作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地区的包头市,防震减灾工作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是如此接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关注。

——(片名)与时俱进的包头防震减灾事业

座落在祖国正北方的包头,犹如镶嵌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一颗明珠,这座以重工业而闻名的城市是自治区和国家的骄傲。特别是近几年来,包头以跨越式的发展速度迅速向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的目标迈进,向世人展示了魅力包头的新形象。

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包头位于华北地震区河套断陷盆地中部,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分布有多条规模较大且相互交汇的活动断裂带,存在发生强震的构造条件。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河套及周边地区发生5.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11次,特别是1996年包头6.4级地震后,河套及周边地区成为华北地震区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正因为如此,1996年,国务院将包头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地区。

防震减灾是包头经济政治生活中一件须臾不可小视的工作。

包头“5.3”地震以后,特别是市委九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包头提出了打造“富裕包头、文明包头、生态包头、平安包头”的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邢云同志为防震减灾工作题词“弘扬抗震精神,建设经济强市”,苏青市长也为防震减灾工作题词“搞好灾害预防,构建和谐社会”。正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1996年“5.3”地震以来的十年间,包头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一直保持在全区先进行列。从1995年到2004年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区地震系统先进单位,2000年在全国市(地)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荣获优秀奖,2001年获三等奖和地震应急单项奖, 2002年获优秀奖,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获一等奖,2004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防震减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实现由单一的监测预报向防震减灾综合防御的转变,从内部管理向行业管理的转变,从业务管理到社会管理的转变和从管理部门推动到社会联动的转变。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社会、面向科技、面向经济、面向市场,是近年来包头市防震减灾工作探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子。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对防震减灾的了解和认识都不是很多,但其对社会的重要性却不言而喻。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满足社会对防震减灾的公共需求,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了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指挥长,形成了一个集中、高效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防震减灾工作具有专业性和知识性,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和建设专业队伍就显得十分重要。1985年,包头市成立了地震局,各旗县区也相继建立了地震工作管理部门,并形成了一支防震减灾专业队伍。

依法行政,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完善执法体系建设,是防震减灾的法律保证。包头市地震局依据《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职能和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组建了防震减灾执法科,负责全市的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尤其注重确保一般和重大建设工程,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防,并进驻包头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立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服务窗口”。

宁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地震应急反应能力是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为了提高全市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市政府编制了《包头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市各级政府和主要职能部门、各大企事业单位及生命线工程单位、中小学校、医院都制定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每四年对《预案》进行一次修订和完善,使《预案》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与此同时,我市扎实推进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开展了大企业地震应急救援队的建设工作。在包钢、一机、北重等大企业组建了应急救援队。并将全市和旗县区规划建设绿地、休闲广场、公园的使用功能多样化,建立了多个紧急疏散避难场所,达到平震结合、未雨绸缪。

水火无情,地震更无情,对于以秒来计算灾害的地震来讲,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建立地震应急信息系统、应急条件保障机制、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为此,我市组建了包头市地震数据信息中心,建设了地震信息中心机房,建成了全市防震减灾信息网站。初步建成了布局科学合理的地震监测网络和宏观观测网络,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应急通讯网,震情速报和灾情速报能力大大提高。同时,配备了应急物资,建立了应急救助病房,为完善应急条件提供了保障。

多年来,我市把防震减灾宣传作为一件关系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来抓,特别注意提高广大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在1996年“5.3”地震时,由于宣传到位,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较强,未发生重大和间接性的伤亡。这在全国突发性地震灾害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在2002年3月19日召开的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会议上,我市被中宣部、中国地震局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涉及学科广的工作,无论是震前预测,还是震后分析,都需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

从1996年起,市政府每年在地方财政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计划,十年来,对包头地区的2个自治区属台(包头地震台、百灵庙台)、3个市属地震台(石拐地震台、土右地震观测站、一机地震观测站)的测震、形变、应变、地电等观测项目和监测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增上了宽带测震仪、强震观测、电磁辐射等项目。随着石拐地震台的搬迁改造和地震数字观测网络工程的实施,我市新一代数字地震监测体系基本建成。现在,包头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地震速报由原来的1小时缩短为20分钟。

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市地震科技创新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成立了包头市防震减灾学会,出台了《包头市地震局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多年努力,硕果累累,我市地震科研共获得自治区地震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获中国地震局仪器研制优秀奖1项,在国内各级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测大队共同开展了《包头地区地壳上地幔特征地震活动相关性研究》科研项目,与中国地震局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共同开展了《包头6.4级地震震害调查与研究》科研项目。这些科研成果为推进包头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自然灾害中的“首害”,地震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几年来,围绕建设经济强市这个中心,市地震局不断拓宽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领域,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实现了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1:100万区域地质图》、《内蒙古自治区1:200万区域地球物理重力航磁图》和《包头市1:20万地质图》的数字化工作,为今后城市建设、土地规划做好基础环境的地震安全服务。同时,及时追踪地震信息,掌握震情动态,一旦发生震情,为在第一时间内反应迅速、准确及时有力地进行处置,提供可靠的保障。防震减灾工作在全市经济建设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为实现抗震设防工作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通过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进一步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地震工作者发挥地震专业技术的优势,全方位服务经济建设,为包头市的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先后为希望铝业、民航包头机场扩建、香格里拉大酒店、包头一电厂异地扩建、二电厂扩建、稀土大厦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这些工程建设项目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依据,保证了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别是为神华集团包头煤化工项目的前期选址、设计提供了相应的技术资料和相关的技术性文件支持,为该项目落户包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到了防震减灾工作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

防震减灾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提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经济服务的能力,是我市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近年来,包头市在面向市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依法按照抗震设防要求,为我市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地震科技咨询服务。发挥地震部门在振动检测方面的技术优势,对包头市北出口道路改造工程高架桥,九原区彩虹桥进行了桩基无破损检测,保证了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不断增强了市场服务能力。同时,加强技术交流与协作,与宁夏地震工程研究院、自治区地震工程研究院以及周边盟市共同开展了工程地震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减灾效益。树立市场观念,强化竞争意识,先后三次参加了工程地震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工程地震工作的市场竞争能力。

崔顺立说事公众号二维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