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好句赏析(原创霸气与豪情)
文坛之上,描写冬季雪景的诗文可谓过江之鲫。初中课本涉及的就让学生记忆犹新。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为世人描画了万物寂灭中,诗中主人公遗世独立的孤傲精神;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在“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背景下,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更定”之时,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孤寂避世的幽愤与孤高;至于鲁迅,则以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烘托出“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奋飞”的朔方的雪,无疑是鲁迅无畏强悍的斗士人格的写照。
这几篇诗文中与雪相连的,仿佛更多的是一种孤独,一种冷冷的沧桑,就算是勇士如鲁迅的笔下,奋飞的朔方的雪依然摆脱不了苍凉的底色。是不是,这四季中最为冷艳与无声的季节在众生眼中都摆脱不了这寂寂的纠缠呢?
展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我们到底读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韵。
有一首描写青蛙的小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我们能从中读出什么?对!一种霸气!而这首《咏蛙 》 是1906年秋的毛泽东写的,当年,他才7岁!
都说“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毛泽东小小年纪便语出惊人,直现万丈雄心。我们读《沁园春·雪》一词更能感受到其扑面而来的霸气和壮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本词起笔便见作者宏大气魄,“千里”“万里”开拓了悠远阔大的意境;“冰封”之“冰”极写静态的凝重,“雪飘”之“飘”则摹状出动态的轻柔之美。这里用互文的手法,静动相衬,写出了北方雪景的特色。都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千”“万”二字足以丈量出毛泽东作为开国领袖的胸襟!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毛主席当年确实登高望远,但登得再高,能将“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一览无余吗?可见“望”字引领出的一片北国风光图是在写实中融入了想象的成分。“惟”字逼真刻画了北国满天飞雪后纯净的一片素白。“顿”字则透出词人笔下的凌厉之气。若换作“丧失”“失却”则显得绵软无力得多。
接下来两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猛见觉得突兀:山如何会像舞动的银蛇?高原上的丘陵怎么会像大象在奔跑呢?细想便会大悟,在词人迅速游走的深邃的视线里,无生命的山和丘陵也纷纷破除覆雪的压力,展现出盎然生机。至此还不够,“欲与天公试比高”,词人眼中舞蛇般的山峦、飞驰的丘陵,竟是因为要与“天公”比高才有如此逼人的强悍!强悍的哪里是群山与丘陵,分明是争雄天下,敢战天斗地的作者毛泽东啊!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则虚写一笔雪后初晴的美丽,如告别虞姬的西楚霸王,让人瞥见铮铮傲骨中的几缕柔情。
上阕,我们已经从漫漫雪景中窥见作者的雄心,下阕的帝王之气更鲜明。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自然承上启下,引出对历史的评论。那么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英雄呢?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秦始皇,统一中华第一人,改天换地的真英雄!汉武帝,雄才伟略,堪称豪杰啊!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功盖古今;宋太祖虽然名声欠佳,到底将拥有世界最大版图的元代结束了。这样的种种人物在作者眼中竟是文治方面有欠缺的。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居然因为疏于文治徒有武功而未得到作者首肯!读到此,我眼前呈现出那个生于浑沌,开天辟地的盘古!惊叹于一种雄睨宇宙的帝王之气!
结尾“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豪气凸现,宕开一笔,写出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作者雄奇伟岸的人格形象已经宣告完成!
任何一部好作品都是作者人格的外化。一代伟人毛泽东用他的无人企及的霸气和凌云壮志豪情,为世人留下了毛泽东式的雪景!难怪众多文人的仿作,被蒋介石斥之为“棺材里发出的腐臭气。”
世界上只有一个毛泽东,也只有一幅由霸气和豪情构成的独一无二的雪!
2007年7月28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