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何喜欢三国(日本人的三国情结)

虽然我们说的是“汉”语,全球各地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叫“唐”人街,但说起中国人心中最喜闻乐见的那一段历史,三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提起三国,刘关张的“桃园结义”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可谓是脍炙人口;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公····从黄巾起义到诸侯讨董,从官渡之战到火烧赤壁,从白衣渡江到六出祁山···这段历史从它诞生开始,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凝成了旺盛的生命,化成了史学家、小说家、戏曲家、每个老百姓心中的不同样子,在中华大地上绵延不息的传播了近两千年。后来,《三国演义》的成功和广泛传播让“三国效应”蒸腾发酵,虽然“三虚七实”,却依然魅力四射。

可以说,中国的老百姓心中是有着浓浓的三国情结的。但在大洋彼岸对岸的岛国人民也对三国的历史津津乐道。别的不说,日本的“三国迷”几乎遍布全国,光“三国迷俱乐部”就有上百个,各类三国相关的动漫、游戏作品也高达三位数。而且你要问日本人认不认识曹操,那估计十个人里面九个人都认识,而且还会巴啦啦跟你说半天。

·从《通俗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再到《三国志》

从《通俗三国志》到《三国演义》电视剧、再到《三国志》系列等游戏,是日本人对三国文化的痴迷追求。据考究,其实早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时候,明朝的小说《三国演义》就已经流传到日本了,不过由于当时社会上并没有日译本,所以在一般民众中流传程度有限,基本上为日本的上层阶级所收藏与阅读。在当时的日本,拥有一本《三国演义》是有社会地位的象征之一。

而到了清初的1692年,三国文化在日本正式大众化流行起来,这一切都得益于日本《通俗三国志》的出现。1689年,日本京都的天龙寺僧人义辙等人以湖南文山的笔名,用文言体日文翻译,耗时3年写出了《通俗三国志》。《通俗三国志》是对《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后的翻译,其中对一些罗贯中写的部分略有删减,比如“后人有诗赞曰”这种的内容,但在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上却基本保留了原有描述,对当时日本民众了解三国文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日本人为何喜欢三国(日本人的三国情结)(1)

通俗三国志

到了1939年,日本作家日本作家吉川英治在依据《通俗三国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添加了些语句和情节,写成了《三国志》,连载于《中外商业新报》,成为现在日本民众最常谈论的三国文本,据统计,在1970年时小说销量达到200万部。他甚至热爱孔明到无心写作的地步,曾经在自述中写道:孔明一死,呵笔的兴致和气力顿时都淡弱了,无可奈何。他对孔明的热爱其实从其写的《三国志》卷名也可以看出来,除去《篇外余录》外,十卷中的大多数均是以孔明为核心人物来叙说,比如《赤壁》、《望蜀》、《图南》、《出师》、《五丈原》等。

日本人为何喜欢三国(日本人的三国情结)(2)

《通俗三国志》内容

·三国文化题材的电视剧、漫画、游戏等在近当代的日本拥有极高的人气

如果要说日本人最喜欢的文化主题,那么除了他们的战国时代,便数中国的三国文化了。从小说到电视剧,从漫画到游戏,无不体现着这一点。前面既然说了日本古代对三国文化的追求,下面就介绍下日本近、现代对三国文化的喜爱。

先说说我国94年版的《三国演义》,依托广为人知的故事情节和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在国内播放后便被奉为经典,为不少中国人所喜爱。然而,这部94年版的《三国演义》在1995年被日本的NHK引进,一时间竟然让无数日本人沉迷,可谓万人空巷,纷纷守在电视机旁。不少日本民众看过后,称赞其为“中国最棒的大河剧”。

(PS:大河剧,是指长篇历史主题的连续剧,这个词一开始其实发源于法语,用于形容小说,后来日本创造了这个名词,用来形容反映历史人物或特定时代主题的电视剧,主要用来赞美制作精良、剧情考据的历史剧。)

难以置信的是,在这部电视剧播放完后,居然有很多日本民众纷纷写信给NHK电视台,要求再播放一次。此外,当年《三国演义》在国内上映后,日本的电视台来买播放版权,当时制片人任大惠报出了个一集一万美金的报价,他本来觉得也有点高,想着对方会还价,没想到对方根本没还价,还花了价格不菲的支出来翻译剧情。要知道,在1987年日本引进《红楼梦》的时候一集是1000多美金。

日本人为何喜欢三国(日本人的三国情结)(3)

《三国演义》日语版

再说说漫画题材。日本漫画家们对三国文化热爱不已,日本漫画家横山光辉曾经以吉川英治的《三国志》小说为蓝本,创作了漫画《三国志》。这种漫画形式表达三国文化的方式很受日本民众的欢迎,在很短的时间内售出了几千万册的销量,最终成绩估计在7000万册以上,直接排进了日本漫画榜的前20名。

1971年,横山光辉37岁。在这一年,他以《三国演义》为原型创作的漫画《三国志》开始了长达15年的连载马拉松(又被通称为横山光辉三国志),单行本发行了60卷以上,累计发行量突破5000万册。虽然用现代的眼光看,长着一张张阿部高和类似脸的人物看的略显蛋疼之外,剧情也称不上多么严谨,但在那个年代绝对是各种“狂拽炫酷吊炸天”。《横山光辉三国志》的影响十分巨大,成为不少日本三国控的“启蒙”,说日漫中各种三国人物的基本造型由此确立也并不为过。时至今日,在2CH关于三国的讨论串上,你也经常能看见这部作品被人提及。

日本人为何喜欢三国(日本人的三国情结)(4)

横山光辉《三国志》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东映投资了14亿日元到中国实地取景考察、耗时4年改编而成剧场版《三国志》荣获了日本动画最高荣誉——动画金座奖。这部作品分为三部,剧情上可以说是比较还原《三国演义》的,而且制作组在人物的刻画和取材上也是蛮用心的。甚至片尾曲还是采用当年三峡的实景拍摄,没错就是当年被淹之前的三峡。而ED更是让歌坛泰斗谷村新司来演唱。但是这部剧经常被误认为是《横山光辉三国志》的剧场版化延伸,其实二者并不是一部作品。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讲,能够造成这样的误解,也足以见到《横山光辉三国志》的影响力了。

日本人为何喜欢三国(日本人的三国情结)(5)

东映版《三国志》

但是这些这种比较中规中矩的三国改编漫画在2000年之前还算比较正常的改编,但是到了2000年之后那改编就基本开始放飞自我了。随着商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种流行元素也开始入侵这个古老的题材,三国时代的诸位英雄也被拉出来娘化、萌化、腐化,甚至高达化!在这当中,传播最广争议也最多的作品无疑是《一骑当千》。剧情主要讲述了讲述了三国时代诸位英雄的魂魄凝结到了“勾玉”中辗转集体出现在了现代日本(我反正是想不通为啥会跑到日本而不是中国),并挑选了一堆高中生(不用想,除了个别几个,剩下的基本都是女的)当继承人打来打去重现三国割据的故事。这个设定虽然听起来十分的扯,但是因为作者盐崎雄二的画功精湛,而且故事多多少少还算能看,OP也好听,又充满了“打着打着就爆衣”等服务元素,所以广受宅男欢迎;不仅动画一季接着一季的制作,游戏也是一部接一部的出,周边数量更是让人瞠目,关羽的女体造型甚至成为不少宅男心中的女神。《一骑当千》的手办总量绝对能排进全部动漫衍生手办的前5位,至今仍在不断出新,可见其生命力。

日本人为何喜欢三国(日本人的三国情结)(6)

一骑当千

最后来说说游戏题材,这里面最出名的莫过于光荣的《三国志》系列和《真三国无双》系列了。从1985年《三国志1》在日本拿下最受欢迎奖后,光荣在几十年时间里推出了十几代,几乎每两三年更新一次的游戏代际更新足以证明这个游戏背后所反映三国文化在日本的80后、90后、00后中的受欢迎程度。而《真三国无双》更是从不玩游戏的人都略知一二,甚至拍出了同名电影也在今年上映了。影片的质量先不说,光知名度这块算是拿捏死死的了。

日本人为何喜欢三国(日本人的三国情结)(7)

三国无双

·广受欢迎的原因不仅是英雄故事,而是因为他们在寻找历史中的自己

日本民众对三国文化的喜爱,自然有常被提及的日本民众崇尚英雄故事的因素以及三国纷争与他们历史上的战国时代相类似等原因,但这其中最深层的原因,我认为是他们在寻找历史中的自己。也就是说三国文化对他们来说,已经不仅是一种主题上的文化,而是一种历史意义上的需求和认同。那么我们就需要先了解日本有文字记载前的历史,方能理解这种历史意义上的认同。

在说起日本历史的时候,其实是逃不开中国史书的记载。毕竟,日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没有自己的文字,而他们最早有记载的历史其实是用汉字记载的。不过那已经是隋唐时期的时候了。

从现有的历史文献来看,日本本国最早的文献是《古事记》和《日本书纪》。

《古事记》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文学作品,由安万侣编撰于公元712年,最后呈献给当时在位的元明天皇。但这本书其实史学价值不高,毕竟这本书没有引文,且前后表述互相矛盾,所以可信度嘛···也就那样。而《日本书纪》成书稍晚一点,约在公元720年,是在天武天皇主导下所编撰的,由舎人亲王等人负责编辑完成,但与《古事记》一样,引文缺乏,多有神话及口耳相传的记载,所以可信度依旧也就那样。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无论是我们研究日本,还是日本人研究自己本国的历史,都不得不去挖掘古代中国的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对日本的记载,或许最早可以追述到《汉书·地理志》,当时记载了乐浪海中有倭人,分成了一百来个国家,零星有来中国朝见的活动。

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日本有个倭奴国派来使者向光武帝称臣,光武帝因此赐给了对方印绶。后来的1784年,在日本北九州地区出土一枚刻有“汉倭奴国王”五个字的金印足以说明了当时已经与汉朝有往来。

日本人为何喜欢三国(日本人的三国情结)(8)

汉倭奴国王印

《后汉书·东夷列传》: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到了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时期,日本出现了个大乱世,许多小国或者说部落相互之间攻伐激烈,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国家。直到后来出现了卑呼弥女王。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了在现在日本的九州岛附近有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国王是卑弥呼女王。她擅长鬼神之事,用来蛊惑并控制百姓。公元238年,为了争取到中国的中原王朝的支持以更好对抗狗奴国,卑弥呼女王派遣了使者朝见魏明帝曹睿,并表达了称臣进贡的意图,后来曹睿还赐予了个刻有“亲魏倭王”的印鉴。从史书的记载看,当时邪马台国虽然规模很小,但和曹魏保持了相当频繁的往来。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派遣使者出使魏国,比如在《倭人传》中就多次记载了邪马台出访和曹魏皇帝赐予他们的礼物。

卑弥呼女王死后,邪马台国陷入了王位之争。曾经有段时间,邪马台国立了男性国王,结果可能该国的女权意识比较强,所以不服的人很多,一下子为此死了一千多人。后来,重新选立了与卑弥呼同宗的女子壹舆,年仅13岁的她继任为王,于是邪马台国重新安定了下来了。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是西晋建立了,关于邪马台国与中原王朝的交往就不如《三国志》记载的详细。日本与中国的交往就逐渐变少了,史书上对于日本来朝贡的记载也大多含糊不清了。

日本人为何喜欢三国(日本人的三国情结)(9)

卑弥呼

其实通过对日本本土的文献记载和中国古代史书中的记载,可以发现日本若想探究其本国历史上的起源,就得从汉朝、三国、晋朝开始探寻。至少从记载的情况看,汉朝时期,西汉并无明确的朝贡人员记载,可见也许并不重要或规模极小。而到了东汉,主要是光武帝时期有赐予印绶的记载,其后到东汉灭亡均无记载。而晋朝对日本的记载虽有,但记载却不够详细。

而三国时期的曹魏对日本的记载可谓十分详尽,仅从公元238年到公元247年的十年左右时间,邪马台国就四次遣使,而魏国遣使两次,交往频繁度在古代是极为罕见的。尽管时间上,日本的历史可以往前追溯到西汉,但实际上真正勾勒出古代日本的历史形象和社会形态的却是三国时期。三国时期对日本风土人情、社会形态、往来朝贡、日本内部国内斗争的描写的细致入微,给了日本民众在茫茫历史中逐渐形成对古代日本更为清晰的认识。

因此,尽管三国时期不是日本历史上的国家,但却是与古代日本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渊源,双方是根与叶的关系,所以日本人对三国文化的推崇的真正原因正是:三国让他们更好寻找历史上的自己。换句话说,日本民众对三国文化的热衷,也许其中有几分心态和我们中国人喜欢去探究三皇五帝神话一样,都是一种寻根之旅。

·结语

从日本对三国文化的推崇,我们不难发现寻找民族、国家的历史既是史学家的任务,也是每个人所应当去做的事情。只有我们热爱自己的历史,才会推动更多的研究深入的开展。而只有铭记历史,才能让国家继续往前不会迷失方向,在铭记历史的同时还要保持住那份对中国历史的文化自信。毕竟,日本作为外国,都那么热爱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我们作为本国人,难道不更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