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不减梅花香(白兰花不是怀人)
作者:平川
桃小香 摄
芒种过后,香樟树的花香,早就烟消云散了。
但走在夜晚的街头巷尾,莫名地,仍然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那不是樟香,是白兰花的香气。
福州的夏季,有所谓的三白——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都是极白、极香的妙物。栀子花开得稍早,茉莉花伏天最盛,雨季中的六月,正是白兰花绽放的时节。
白兰花的花香,近似兰花的香味,是那种缥缈的寒香。
它犹如雨夜里高楼传来的笛声,看不到从哪个亮灯的窗口传出,却又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你在路上走着,不经意间,便闻到它神秘的香气。
桃小香 摄
驻足停留,花香仿佛消逝,再走出几步,那清逸的香味又追着人来了。寻不到源头的花香,成了夜行者心中的一个迷。
福州人叫白兰花为白玉兰。
但显然,白兰花与白玉兰并不是同一物。
白玉兰是玉兰花中开白花的品种,是木兰科、玉兰属落叶乔木,民间又称望春花,因为它是在春天开放的,并且一年只开一次。而白兰树是木兰科、含笑属常绿乔木,夏秋两次开花(夏季花多)。
福州人将二者混同,大抵是因为它们的花骨朵与花,形色相似。
桃小香 摄
白玉兰的花朵较大,生长在树枝尖端,花型浑圆饱满,颜色是雪白的。而白兰花的花朵相对较小,花型纤细,颜色略黄,开在叶腋。
含苞时,白兰花的骨朵呈淡绿色,小小的,像毛笔笔尖似的,略略鼓胀,似乎蘸饱了淡绿的墨汁,欲在雨季的烟空里作画。
那样广袤无垠的烟空,这小小木笔,又能画出怎么样的一幅画呢?
当然,二者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香气。
白玉兰的花朵只是好看,是没有什么气味的。而白兰花的花朵恰恰相反,有着极清新沁人的香味。那是南方,是夏天,是阳光,是青春的味道。
桃小香 摄
三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在中山路23号大院落足。
大院所在的冶山,在屏山东麓,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闽越王无诸在此筑城建都,是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个城郭。明清时,大院是曾经的福州贡院,全闽及台湾士子,都在此地应举。
我在大院里这一落,就是十年。
我工作的地点,在贡院前的东厢。那时,大院里的东西两厢路边,有成片高大的香樟树、白兰树,树干嶙峋,老绿沉沉。
福州的白兰花,形体细长纤弱,白中略带着淡淡的黄,质感尤为细腻,一副拘谨的初绽模样。花形虽小,可特别的香。
桃小香 摄
我落脚的那个夏天,正是白兰花盛开的时节。站在单位的楼下,清风过处,白兰花的花瓣像雨一般地落下,满身满肩,香风扑鼻,醉得树下人晕头转向。
开花之后,只要不是雨天,每个清晨,都有摘花人推着自行车,带着竹梯,来到大院里摘花。
他摘花的工具,是一杆长长的竹篙,细的那头用铁线绑着一个小网兜,自行车的后座,还压着一个大大的网兜。摘花人忙碌了一个上午,日午时带着一大网兜的白兰花,走了。
他是什么人,为什么来摘花?
每天摘这么多的白兰花,又做什么用?
后来才知道,那些候鸟般的摘花人,是收购白兰花的花贩子。他们摘下新鲜的花儿,会卖给香水厂,制造香水,或者卖给茶厂,薰茶用的。
桃小香 摄
清人郭蛰云称白兰花为玉玲珑,说它盈盈玉瘦,别样苗条:“最是芳心卷碧,便罗襟熏透,无那凉宵”。只要轻轻一嗅,炎热的夏夜都变得清凉。
有时候,也有大院外的小女孩,到这片林子里捡花。
她们捡走相对完整的落花,把它们串成花链,缠在手腕,或挂在脖子上,留下一地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地跑了。
夏季三白中,栀子、茉莉都是灌木,只有白兰树是乔木。
没有比白兰花更加低调的乔木了。
那么高大的树,开出的花只比茉莉花稍大,比栀子花还要小得多。偏偏白兰树不仅高大,枝叶还葳蕤,生于叶腋的白兰花,即使盛花,也很难被发现。
桃小香 摄
南方的雨季,漫长而寂寥。
雨季中的绿,与平常时日的绿,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雨季又是夏季,正是草木疯长的时节,千枝万叶,碧青如翡。汪曾祺写昆明的雨季,说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雨季里的昆明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明亮,大抵是指雨季中绿意的洁净。而丰满二字,应该是指草木枝叶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之后,显示出来的那种饱满的、葱茏的既视感。
除了明亮、丰满,雨天里的绿意更有一种幽静感。
尤其是福州倾城的榕树、香樟、黄桷树(又叫黄葛树、大叶榕)以及这白兰树,皆高大葱茏,湿绿沉沉。隐士般藏匿茂密枝叶间的白兰花,只闻花香,未见花影,显得格外的迷离,与雨季恰好相适。
桃小香 摄
汪曾祺写昆明的雨,就写到白兰花。
白兰花昆明人称缅桂花。
汪曾祺说,雨季的花是缅桂花,这花是美的,长在树上非常的茂密,花香如同兰花。他在昆明时,房东家就有很大的一棵缅桂树,房东会将摘下的缅桂花送给房客。
他在文中写道: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这个雨季,我闻到白兰花的香气,心也是软软的。想到青春韶华的那个夏季,贡院前曾经存在过的那片林子,初次踏入陌生的城市,白兰花的花瓣,像雨一般地落下,让树下那位不识白兰花的年轻人,一阵茫然。
桃小香 摄
少年子弟江湖老。隐士般的白兰花一年一年地开,闻到的都是一样的花香,但物是人非,三十多年过去,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况味了。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平川,来源“解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